<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一片高耸的綠色的崇山峻岭,是一片红色泥土下埋藏千百年苦难仇恨与愤怒反抗种子的土地,也是一片新中国开始走向新希望、新时代的土地,范围包括:井冈山、瑞金、赣南、闽北苏区。</p> <p class="ql-block">这片大山就是位于湘赣闽边界上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岗山,红色的火焰就从此处燃起。</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一批饱受腐败沒落政府压迫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有志向救国救民的中国知识分子,听到俄罗斯冬宫的社会主义炮声后,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去救中国,他们随同“科学、民主”的大旗,在城市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教育界革新运动,但随后先后都失败了。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到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的山区去发展,去赏试实行他们的理想,于是,他们开始发动农民暴动,发动工人斗争,发动军队起义,并将这些在南昌起义、秋收暴动中失败的一些坚定战士拉到罗霄山脉中的井冈山,占岭山头,开始“占领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战略。从1927年起,他们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延安,经过抗日战争,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后解放全中国,走进大城市北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条适宜中国国情的伟大的战略思想与实践被证明是对的,而这条路线的最始提倡者与始终坚持者是毛泽东!于是,这片红色的土地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发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与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失败后留下的军队,最先达到井冈山,开始建立了工农结合的中国人民第一支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軍,并开始了长达十年左右的井冈山斗争、第二次国内土地革命战争与接下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人就是毛泽东。他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胜利要搞武装斗争,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略,要发动农民。他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 <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军在江西宁冈县,也就是今天井冈山市的砻市(即原来的宁冈县城)会师。朱毛会师的时候,毛部有1000余人,朱部2000余人,与朱部同时上山的湘南农军有8000余人,全军1万余人。两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成建制的革命武装。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党史上著名的朱毛红军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p> <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为解决军粮,需要挑米上山。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米,他使用的扁担,被称为“朱德的扁担“。</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朱德及井岗山的其他革命家领导下,井冈山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1月开始,红军的主力部队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一带活动,并迅速扩大红軍的活动范围,至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心就设在这一片区域,称为中央苏区,范围遍及赣南、闽西、粤北等一百多个县、区,毛泽东同志为中国苏维埃政府主席。</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的斗争既艰难卓绝,又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图为黄洋界,毛泽东于1928年曾写过一首词,如下:</p><p class="ql-block">《西江月·井冈山》 </p><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p><p class="ql-block">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p><p class="ql-block">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朱德等熟悉中国革命实际的共产党人领导下,自1931年至1934年,红軍进行了四次反围剿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并扩大和巩固了中央苏维埃革命政权。</p><p class="ql-block"> 但就在那时,中共最高领导机关从上海撤下来,来到苏区,他们着手指挥第五次反围剿。这些年轻的中共领导人都是留苏学习过的,没有实际经验,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情况不如毛泽东了解,如王明、博古等同志,他们排斥毛泽东的战略方案,并盲从共声国际代表李德的指挥,按军事教科书“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抵抗国民党军队第五次的围剿,结果抵挡不住蒋介石号称50万大军的进攻,赣南、闽北为中心的中央苏维埃相继失守,工农红軍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块红色土地于是又暂时被黑色所笼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現在的瑞金高铁站。当年,中央苏区就是以瑞金为中心,开始武装斗争与建立新中国的赏试。</p><p class="ql-block"> 这里現在有许多革命历史遗迹,正被人们开发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瑞金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p><p class="ql-block"> 瑞金境内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p> <p class="ql-block">瑞金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原中央政府领导人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府市政行政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瑞金毛泽东居屋旁边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瑞金红井,系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群众在瑞金挖的一口井。据说当年瑞金缺饮用水,当地老百姓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又不敢挖井,毛泽东知道情况后,经过调查考察,决定在此处挖口水井,并带头第一个去挖井。井挖成了,解决了当地人的用水。人们感谢毛主席的恩德,于是在井旁立一牌子,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原中央苏区政府办公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瑞金地标</p> <p class="ql-block">修复的瑞金苏维埃政府老屋子墙上的当年宣传口号: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瑞金红军广场一一列宁台</p> <p class="ql-block">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红军广场草坪上:“向胜利前进”五个大字,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赣州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位于于都的长征渡口,大石块上有杨成武将军题字:长征渡口。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开始分别在指定地点渡过于都河,踏上万里征途。</p> <p class="ql-block">据党史记载,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随同中央野战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从于都县城东门浮桥渡河,离开中央苏区,随军西进。</p> <p class="ql-block">于都河畔上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中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于都广场</p> <p class="ql-block">于都广场红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江西赣州地区,是当年中央苏区所在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31年11月7日,在赣州瑞金的叶坪村,诞生了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彪炳史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p> <p class="ql-block">赣州会昌县岚山公园图示</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会昌战斗过,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p> <p class="ql-block">赣州会昌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全红县”,有3.86万人参加红军,7700多名志士进入烈士名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会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34年7月23日,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清平乐·会昌》:</p><p class="ql-block">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会昌县一风景名胜:汉仙岩景区。</p> <p class="ql-block">赣州兴国县广场上雕塑像。毛泽东当年题词贊扬:模范兴国。</p> <p class="ql-block">兴国革命烈士雕塑</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是中国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也是红军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该县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23万,参军参战的达9.3万余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中华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p> <p class="ql-block">兴国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赣州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一处古城,尤其是一千年前宋代文物保存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该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至今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赣州现已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p> <p class="ql-block">赣州市中心一地标。</p><p class="ql-block">赣州地区所属县、市,是原中央苏区红色根据地的主要区域,瑞金、会昌、兴国、于都等县区都属于赣州。</p> <p class="ql-block">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10.8万人,占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仅兴国一县就有烈士23719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37万人,每公里就有1名兴国籍战士倒下。在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中,十大元帅中有9位(徐向前除外)、十大将中的7位(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都在赣南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战斗过。这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p> <p class="ql-block">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地属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江西南部,系古郡州治,秦汉时已设郡府,宋代时设州,达到高峰,古建筑文化遗迹众多。近百年来,赣州也是是革命老区,系原中央苏区中心所在地、红色文化传承区。</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始建于宋代。</p><p class="ql-block">赣州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之一,被专家学者称为宋城博物馆,被称为江南宋城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赣州八镜台</p><p class="ql-block">八境台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 东北尤易垫圮”, 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八境台建成后,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故称之为“八镜台。”</p> <p class="ql-block">八镜台与孔宗瀚雕像</p> <p class="ql-block"> 八境台下现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历代文人题咏甚多。登临台上赣州八景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域墙上临河的郁孤台</p><p class="ql-block">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始建于唐代。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因其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在题咏郁孤台的众多诗词中,尤以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传诵千古。</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于淳熙二年(1175年)在赣州就任江西提点刑狱,同年写下这首“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词:</p><p class="ql-block">郁孤台下清江水,</p><p class="ql-block">中间多少行人泪。</p><p class="ql-block">西北望长安,</p><p class="ql-block">可怜无数山。</p><p class="ql-block">青山遮不住,</p><p class="ql-block">毕竟东流去。</p><p class="ql-block">江晚正愁余,</p><p class="ql-block">山深闻鹧鸪。</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挺然独立,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气。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p> <p class="ql-block">赣州慈云寺塔</p><p class="ql-block"> 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城东,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为赣南古塔中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该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级,塔中心空。据考证,该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该塔原来位于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p> <p class="ql-block"> 赣南地区有一特殊居屋,叫“围屋”。是客家民居的母体,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源于半坡时期的村落布局,是汉晋时期中原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形式——坞堡,在赣南客家地区的直接移植。现尚存600余座,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p><p class="ql-block"> 赣南围屋以龙南市的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集中,保存着的376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其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龙南市代表性围屋除关西乡新围外,还有杨村镇燕翼围、盘石围、桃江乡龙光围、汶龙乡耀三围等。</p> <p class="ql-block"> 赣南客家围屋,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世界上最璀璨的民居建筑奇葩,是赣州市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p><p class="ql-block"> 2012年11月,赣南围屋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历时29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关西新围占地7700平方米,近11亩。平面为“国”字形,呈长方形,长边94.75米,短边83.36米。为三层土木结构,每层围屋共79间。二层外墙为带内壁柱厚50厘米的筑墙,三层用35厘米的厚青砖砌成。各层均布有火炮眼,屋顶为硬山搁檩小青瓦两波顶。炮角为两层的歇山式屋顶。整幢围屋有东门、西门两座大门。围屋中间套建一幢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大天井的豪华大宅。与大宅配套的有花园、土屋、边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甬道连通屏障。</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外景</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内结构一景</p> <p class="ql-block"> 赣南客家围屋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价值。客家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世界上最璀璨的民居建筑奇葩。围屋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实物载体和象征,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在此描述围屋,不但因为围屋是历史文物,是当年赣南中央苏区民众的一个生活居处,更是因为据资料记载,围屋与当年红军革命活动与革命战斗有密切的联系,当然,具体事例我就不一一例举了。</p> <p class="ql-block">编后感</p><p class="ql-block"> 当你置身于高耸的井冈山崇山峻岭间,仰望黄洋界革命烈士纪念碑;当你凝视八角楼的小小的油灯,朱德挑米的扁担;当你进入瑞金原苏维埃中央礼堂,看到壮严的红星与镰刀斧头的旗帜;当你身临红井清纯的井水旁,思念当年挖井的人;当于站立长征渡口,面对汹涌的江水;当你看到雄伟壮严的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看到纪念馆里为革命牺牲的几十万烈士名单,看到为革命奋斗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时,你心里会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一批投身救国的热血青年,一批在苦难的土地上挣扎反抗的农民,一批在红土地上为将来幸福奉献生命、家庭和财产的人,他们中有的是信仰者,有的是追随者,有的有明确的反抗压迫的意识,有的甚至只是为活命 、为有口饭吃而反抗…,最终,这批人自觉与不自觉地走上反抗黑暗社会的道路,遵循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初心,为实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做自已家园主人的事业而奋斗、去流血牺牲。这些人是共和国的先驱,是新中国的奠基者,是改天换地旳人民英雄!</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将一次“红色旅游一一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旅游”的几幅主要景点照片整理成美篇,发表在朋友圈供各位欣赏,既作为是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描述,也是为对缔造共和国先驱们的追悼与纪念,更是作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有机会的话,建议各位去红色土地作一次旅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锋)</p><p class="ql-block">2019年初稿</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日于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