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清时间,济南作为县、府、省三级衙署聚集地,是全省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府学、县学文庙等教育机构集中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老城内有很多文化老街,与府学、县学文庙相关,有县学街、泮宫街、泮壁街、贡院墙根街、榜棚街、庠门里等,代表了这个城市传承千年的文化荣耀。</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明代设山东行省后,省一级政府机关,陆续从青州迁移到济南,济南成为齐鲁首府和政治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济南老城内建有大型的文庙、贡院及各种各样的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这些文教场所,大多集中在环境清幽、宁静的大明湖南岸。</p> <p class="ql-block">县学街因县学所在地而得名,据考证,明成化年间,历城县文庙和儒学从尹家巷,搬迁到有喇嘛庙得名的五喇嘛巷,而后历城县衙搬来,喇嘛巷改名“县学街”。</p><p class="ql-block">走进大明湖南岸的县学街,现今还有一座藏在闹市区里的寺院崇明寺,古寺始建于明代,原为历城县学文庙。</p><p class="ql-block">清代县学文庙有东、西两院,文昌阁、三圣殿属于东院,西院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崇明寺是县学文庙东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童子试合格者为生员,县学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p><p class="ql-block">童子试考中就是秀才,可以“进学”、“入泮”,即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国家每月供米,但要经常受教育部门考核,不合格要勒令退学。</p> <p class="ql-block">只有考中秀才者,才可以到贡院参加乡试,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中举者属于后备官员队伍,可以做官。</p><p class="ql-block">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县学改成了历城县小学堂,民国年间又改为历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后来改叫济南市县学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在县学街以南有条泮宫街,北起县学街,南止东华街,东邻按察司街,西邻县东巷。</p><p class="ql-block">泮宫源于周朝,意指学校,天子就读学校叫“辟雍”,诸侯就读学校叫“泮宫”。</p><p class="ql-block">辟雍中央为高台建筑,四面环水(圆环),取普受恩泽之意,而诸侯泮宫,仅三面环水(半圆),“泮”即为“半”,意味诸侯的恩泽仅为天子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周朝以后历代府学、县学也沿袭泮宫之名,过去泮宫街上,建有一座木质三楹牌坊,飞檐斗拱,雄伟壮丽,上面高悬“泮宫”两字,光彩夺目,被称作“泮宫坊”。</p><p class="ql-block">县学在“泮宫坊”的北面,在县学东门以南,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河两岸植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环境清幽,此地叫做“泮林”。</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县学文庙是官设机构,县学是低于府学的官办教育机构,文庙是古代官方祭孔之场所。</p><p class="ql-block">济南县学文庙院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影壁、大成门、泮池、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物,规模宏大,被誉为“儒林巨观”。</p> <p class="ql-block">在泮宫东墙外,还有一条泮壁街,名字容易和泮宫街相混,老街东起曲水亭街,西止庠门里,南邻轱辘把子街,北至大明湖路,老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p><p class="ql-block">沿着曲水亭街向南走,就会看到路西有一座造型精巧的拱桥横跨溪上,桥对面就是泮壁街的入口,它是一座别致的圆形拱门,极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泮壁街紧邻泮宫,常睹入泮礼,入泮之礼是古代大礼之一,在《礼记•王制》中载有:“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p><p class="ql-block">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明伦堂,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p> <p class="ql-block">在县学文庙东门外,还有一条老街叫庠门里,它位于东花墙子街北首,是条南北走向的胡同,街西是文庙高大的围墙,街东的院落不多。</p><p class="ql-block">“庠”指古代学校,古代的庠门位于府学大门内,是府学建筑的一部分,“里”是里弄、胡同的意思,过去庠门口,立有刻着满汉文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走在府学、县学文庙周围的老街上,有石板砖铺就的路面,衬着粉刷后的洁白墙壁,配以青瓦灰砖的小门小院,这是街巷的主色调。</p><p class="ql-block">老街是狭窄而悠长的胡同,走在里面,让人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处何地,临近曲水亭街小溪的墙壁上,还画满壁画,清新淡雅,静谧优美。</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装饰,这样的景色,造就独特别样的风情,让人远离喧嚣,享受泉城的文化气息和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