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5日,我随山东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都光珍一行5人,来到了位于滨州市无棣县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看望任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的校友吕天宝。</p><p class="ql-block"> 在公司大楼前,吕天宝和几位在无棣县工作的校友热情迎接我们。到公司后,先是在吕天宝的带领下参观公司概况展览、实训室和部分车间,后是座谈。</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左)都光珍(右)</i></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校友合影,左起:杜新军(80级)、王好臣(80级)、</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王宝胜(78级)、孟维华(77级)、都光珍(77级)、</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王兴南、庞玉殿(76级)、吕天宝(80级)、尚志强(80级)、梁国栋(2002级)</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到鲁北企业集团,通过参观和座谈,使我感到无比振憾和无比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振憾的是,在鲁北最偏僻的渤海岸边,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竟然崛起了一个拥有6000名员工,近200亿元资产,年销售收入120亿元,横跨化工、建材、电力、轻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鲁北企业集团。它实现了初级卤水养殖、海水冷却、中级卤水提溴、溴开发医药中间体、溴系染颜料中间体、溴系阻燃剂等产品;饱和卤水盐碱联产,原盐达到百万吨生产规模,废渣盐石膏制硫酸和水泥。形成了一水多用,让硫酸、化肥、水泥、铝、钛、水、热等产业产能全面链接互通、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企业类型“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鲁北企业集团</i></h3> 我高兴的是,这个集团的掌舵人吕天宝,曾经是我教过的学生,使我这个老师感到无比欣慰!<br> 关于鲁北企业集团董事长吕天宝的事迹,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曾以“逆境坎坷铸就坚韧精神,巧妙革新打造企业新标杆”、“让中国石膏制酸技术领先国际的拓荒者”、“初心与坚守”、“打造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创循环经济新天地”等标题多次报道,这里不再重复。<br> 本文写的不是作为企业家和董事长的吕天宝,而是作为原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学生,现在的山东理工大学校友的吕天宝。重点不是写他的事迹,而是他大学毕业后的成长历程。这些内容也许能对现在的在校生们有所启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毕业后无奈到了无棣县硫酸厂</b></h3> 1980年9月,家在山东沾化县农村的吕天宝,穿着简朴的布衣,提着简单的行李,拿着高校录取通知书,兴奋地来到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刚入校的吕天宝,脸上带着质朴和纯真</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中)与同学们在校门前合影</i></h3> 1984年7月,在山东农机学院学习了四年的吕天宝,照完了全班毕业合影,拿到了毕业证书,终于毕业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农机专业1980级二班毕业合影,前排左三是吕天宝</i></h3> 7月12日,当他把本宿舍同学送走后,带着一个柳条箱和一个书包,怀揣到惠民地区(现在的滨州市)的派遣证,离开母校乘长途汽车来到惠民地区驻地北镇(现在的滨州市政府所在地)东方红旅社报到。报到后,管毕业生分配的同志让他填了个人分配意向表,他当时填的一是北镇;二是回老家沾化县。<br> 第二天,大部分学生都去了分配的单位报到,但唯有他没有接到通知,当时他身上只剩下不到5元钱,所以很着急,就找管分配的一位女同志,她告诉他,他填的地方不行,需要去别的地方。他就随便说了句:“去哪里都行。”第三天,就通知他去无棣县教育局报到,为了买去无棣县的车票,他向在建行工作的刘富军同学借了20元钱,就乘长途汽车到无棣县教育局(县二次分配处)报到。开始说分配他到县农机局,后又改为到县经委。他到县经委后,经委主任说让他去县硫酸厂工作。<br> 县硫酸厂厂长冯怡生派了辆吉普车,接他到县城以北3公里硫酸厂的磷肥车间住下,在厂长的宿舍吃的晚饭,饭后冯厂长与他聊了2个多小时,由于他当时懵懵懂懂,也没记住厂长说的什么。几天后,厂长又用一辆面包车把他带到离县城40公里外的硫酸厂,这时他才明白,这里便是等待他来工作地方!<br> 这是个什么地方啊?他看到的是望不到边的盐碱滩涂,没有一棵树,草也不多见,连海风都是咸的,时值三伏天,站在这广阔的盐碱地上,太阳晒的好像针扎,连个荫凉地也找不到。喝苦咸水,每天仅中午有一顿清汤疏菜,早晚都是吃窝窝头就咸菜,生活条件和在学校真是无法相比。<br> 这是个什么工厂啊?空旷的车间,几排低矮的砖瓦房。近百名工人中多数是临时工,生产试验条件更差,人工上料、配料,设备是从外地调剂来的,也不配套,试验运行十几天就停,靠人工清理高温物料、检修设备,没有星期天。和自己想象中的工厂真是相差太远。<br> 想想同学们都分配在大城市,起码也在县城工作,他却到了这盐碱荒滩,生活生产条件又这么差,恐怕在这里连个媳妇也找不上。心灰意冷,但也没别的办法。<br> 工作三个月后的秋季,他毕业后才第一次回农村老家。当家中的爷爷、父母们看到他这个寄托着全家希望的大学毕业生回家时非常高兴,但当知道他工作的条件是这么差时,都心疼地不住抹泪,爷爷说,不行咱还是回家种地吧,说的他也哭了。在家呆了3天后,他带上母亲做的秋冬衣服,不得已又回厂上班了。<br> 有一个问题他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把他分配到无棣县?到县里后开始把他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县农机局,后来为什么又分配他去专业不对口的县硫酸厂?<br> 后来他才知道真相:原来他毕业的1984年,无棣县做为当时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农机局长到地区争取到了一名学农机的本科大学生名额,这个名额就是吕天宝。当时无棣县硫酸厂做为国家“六五”攻关项目的试验厂,更是求贤若渴,厂长冯怡生找县长,找县委书记,说他急需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也行,愣是把他从县农机局挖了来。<br> 网上有篇报道说:“吕天宝1984年大学毕业时,原本分配到无棣县农机局工作。但作为当时全县难得一见的全日制本科生,他却主动放弃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响应组织号召,投身硫酸厂。”<br> 这篇报道是不实的,应该说,吕天宝是出于无奈才来到县硫酸厂工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志者事竟成</b></h3> 吕天宝从家回到厂里后,逐渐了解到硫酸厂的历史,了解到厂长冯怡生本人的情况,使他那不安心的思想有了转变。<br> 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急需硫酸,但国内制作硫酸的原料奇缺。于是“盐石膏制酸联产水泥技术”被列入国家“六五”计划。1977年,厂长冯怡生带领8个人来到这盐碱荒滩,搭起几间黄席棚,用政府拨给的40万元科研经费开始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技术工业性试验。由于无棣县地处渤海海边,曾经7次遭遇洪水侵袭,洪水冲倒了围墙,浸泡了设备,面对当地老百姓的看笑话和政府官员的不信任,他们咬紧牙关,埋头苦干,边建设边实验边改造,历经2000多个昼夜,159次装置改造,于1983年11月取得盐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试验成功,为中国硫酸工业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原料路线。在试验过程中,冯厂长深知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才千方百计将他这个本科生挖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建厂初期工人们劳动情况</i></h3> 当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觉对硫酸厂的开拓者们和厂长冯怡生本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对冯厂长这样重视人才的举动十分感动,对报到那天晚上冯厂长的谆谆教导没听进去感到很是懊悔。<br> 他想,别人能在这里干,我为什么不能?我是从农村长大的,难道还怕吃苦和受累吗?这时,他想起了毕业时汪遵元老师写给他的临别赠言:“有志者事竟成!”他又想起我在课堂上曾经说过:“环境适于你是幸福的,如果你能尽快适应环境,那就更幸福了!”他决心今后要尽快适应环境,像厂里的开拓者们那样,在这盐碱荒滩上,扎下根,铺下身,干下去,有志者事竟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汪遵元老师写给吕天宝的临别赠言</i></h3> 思想一变,仿佛一切都在改变。喝的水也不觉那么苦了,环境也不觉那么荒凉了,工作也不觉那么累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冯怡生厂长(左)和吕天宝(右)</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1984年冬吕天宝(左二)和同事们在工厂合影</i></h3> 随着企业从无棣县硫酸厂,到山东鲁北化工总厂,再到鲁北企业集团的发展,吕天宝也从维修工、车间主任、分厂厂长、设计院长、副总工、副总、技术中心主任、总经理到董事长,从基层员工一步一步踏实走来,成长为鲁北集团的掌舵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干、学、钻</b></h3> 我问吕天宝,你从维修工干到董事长靠的是什么?他回答我三个字:“干、学、钻”。他说:<br> “因工厂员工整体技术素质较低,技术专业队伍不强,我的特点是能吃苦、肯上进,我应该是这些技术人员中工作最努力、最能解决问题,事业有成,脱颖而出的人,以后来的许多专业对口的学生也很佩服我。<br> <b>干是什么都干</b>。因工厂不分干部工人,什么活都要去干,开始在机修车间时,修理拆装设备、电气焊我都干,如在维修设备时经常连轴转,累的疲备不堪,养成了能在球磨机等80分贝噪音环境中安然入睡,现在也不怕噪声干扰。后来到工艺试验中心时,是边学边干,物料衡算、热力衡算及化工单元,无论操作、处理故障、修理设备及电气,都与工人及技术人员打成一片,一块干。我体会,在干的过程中才能对工艺管理、设备构造明白透彻。<br> <b>学是认真学习</b>。向工人学,向来厂帮助的国内外专家学,向书本学。我买了许多专业书系统学习,并因承担科研项目与有关大学、科研机构专家建立深度关系,学了不少专业知识。1990年因与四川大学陈文梅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留苏学生,资深化工专家)合作完成一项化工部的攻关项目,她认可了我的知识和能力,让我考取她的硕士研究生,我也想去深造,但因工厂离不开没去,深感遗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在学习中认真思考</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右一)与陈文梅教授(右二)在现场研究攻关项目</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右二)与乌克兰研究钛材料</i></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专家伊万院士(右一)交谈</i></h3> <b> 钻是钻研业务并创新</b>。学到知识用上后再创新,我搞了很多工艺及设备的革新和技改,我把这些总结后,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岀版专著,逐渐成长为化工、电力、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由东南大学岀版社岀版,已出两版,准备出第三版;《工业脱硫与综合利用技术》由国防工业岀版社岀版,这两本书也是我几十年技术工作的总结,岀版后我第一时间邮寄赠送给母校图书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岀版的专著</i></h3> 几年来,他依靠干、学、钻,获得40余项专利授权,多项获美国、欧亚、印度和突尼斯发明专利;出版2部专著,在省部级以上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8项,均达到了国际首创和领先水平;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银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一等奖等重大奖励20余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知识、精神、方法</b></h3> 我问他,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工作中用到了什么?他说:<br> “首先,学到了知识,包括实践知识。我知道,到大学里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因此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我学的都比较扎实,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我毕业后虽然工作专业不对口,但基础知识如化学、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液压、力学、电工学等等都完全用的上。化工厂的最大问题是设备易损坏,包括电机、减速机、泵、风机,轴子、轴承、齿轮、叶轮易损坏腐蚀等,因我学的是机械专业且爱钻研,许多设备坏了都由我修,经常深夜把我叫去,最典型的是摆线针轮减速机与容机呼吸泵,一直是我独会而没有其它人会修的,花费一年多时间才培养岀接班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吕天宝在校时的部分成绩册</i></h3> 其次,学到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我的毕业设计是汪遵元老师指导的“精密穴播机”设计,整个过程都是他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完成的。设计图完成后,样机在校实习工厂加工组装,由于在标注轴的尺寸公差时,我选的过盈配合较高,加工出的四根轴安装不进去,我发现后偷偷在图纸上改了过来,但工厂师傅不知道。汪老师对照图纸检查轴的加工尺寸时,发现轴的加工尺寸和图纸标注尺寸不符,就批评工厂师傅说,为什么不按图纸加工?实际上是我偷改图纸而非师傅加工问题。我的毕业设计成绩虽然得了“优”,但这件事至今我仍很内疚,使我深刻认识到,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那怕是一丝一毫,更不能弄虚作假。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能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br> 第三,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方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是无形的,是学校老师们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渗透进来的。<br> 从方敦荣老师教的高等数学中,我学到了严密的逻辑思维;从农机专业课中,我学到了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等。汪遵元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他研究“小麦精量播种机”的过程。开始他将适于大粒种子穴播排种器的穴孔变小,进行试验。但由于小麦粒小、重量轻,不是充不进去,造成“空穴”,就是几粒种子挤在一起达不到要求。以后他又想了很多方案,甚至在家里找来蒸馒头用的“蓖子”等改进后进行试验,都没有什么突破。有一天他忽然想到,应该改变思路,所有穴播排种器都是在圆周外侧充种,那么在内侧充种不行吗?就加工了一些用于内测充种的排种器试验,效果较好。取名为“内侧囊种”排种器。”这个转变思维方式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br> 我在工作中之所以能不断解决问题,有些发明创造,无不与学到的这些方法有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习是给自己学的,用到工作中才是为社会学的</b></h3> <p class="ql-block"> 当问到他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希望时,他说:</p><p class="ql-block"> “第一,明确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我认为,学习是给自己学的,用到工作中才是为社会学的。学到的能用上才算是你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算对社会有所贡献。</p><p class="ql-block"> “第二,”基础课一定学扎实。现在学生毕业后工作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问题,即使专业对口,所面临的也是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因此,基础课一定学扎实才能适应专业的转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身为董事长的吕天宝(中)仍坚持到生产一线指导工作</i></p> <p class="ql-block"> 第三,学工的一定要十分重视实践学习。我们公司每年来就职的各专业学生有几十人,他们普遍不愿去生产一线,除怕苦怕累的原因外,就是他们在校时不重视实践学习,不敢到生产一线。这对以后成长提高非常不利,不去生产一线,不接触实践,怎么能解决实际问题?怎么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科研也要到实践中才能岀成果,研发机器人也要知道哪里用这类机器人才能研发。”</p> 我们从鲁北集团回来的第二天晚上,吕天宝在微信上告诉我,他今天在济南参加了首届锂电化学品新材料财富论坛,发言介绍鲁北锂电基地情况,并发来了他发言时的照片。 望着他又一次走上了科学论坛的那充满坚毅、自信的照片,我不觉想起山东理工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吕传毅的一句话:“校友在哪里,母校就在哪里;校友是什么,母校就是什么;校友有多高,母校就有多高”。祝愿他在创业和科研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地越走越远!<br>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曾说:“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br> 我想,这不正是吕天宝所践行的信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