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从绘画中,体会如何拍摄风光片

涛歌

作为一个退休后拿起相机的摄影师,我不会画画,但喜欢看画,偶尔还收藏一些。<div>  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是著名画家胡也佛的几幅山水画。绘画界的人一般都知晓,胡老先生的美女画得非常出名,但欣赏起他的山水画,也让人肃然起敬。</div><div> 我不懂画,只能默默地看,不敢妄加评论。但对摄影人来讲,是很有启发的。</div> 其实,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习摄影,只有增加阅读量这一种方式了。光是拿着相机整天地拍,并非最佳的方法,进步不会快。“实践出真知”,这话不错,但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何尝不通过“读片”“看画”,来丰富自己,启迪思路呢? 有人说,风光摄影是靠天吃饭。摄影不同于绘画,它是在利用光影作画,好看的天相,可以成就片子的氛围和色调;神奇的云雾,可以产生梦幻般的感觉;城市的灯光,可以缔造出五光十色效果....... 当然,绘画和摄影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将美奉献于世人,将意境浸入人的心田。<div>  这也就是看画学摄影的初衷。要想达到画中之意境,对于摄影来讲是相当难的,但我们可以从其构图、主体表达方式、画面元素筛选等方面,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div> 我非常不赞同用“随手拍”这个词来讲摄影,摄影绝不是随便一拍那样简单,不经过巧妙的构思、得当的取舍和镜头语言的运用,是绝对拍不出好的片子来。 让我们详细地寻找一下画给予的启发吧。<div>  主题突出,关键是主体的选择。山水画的主题当然是山水,在主体的选择上画家选择了形态各异的山和水,在构图中主体的位置关系,值得借鉴和学习。</div><div> 在摄影中,面对山水的取舍,我们是否应该坚持没有个性的山,别拍。雅与俗的区别就在于个性的选择,这里就涉及到如何发现个性,这也是摄影师的基本功。</div> 陪体对于活化画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楼阁、桥木、人物、动物,甚至树林、花海,都是陪体。画中的陪体运用的惟妙惟肖,起到了平稳画面,烘托主体的作用。 主陪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陪体的主体是枯燥、乏味的;而缺少主体的画面,是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比如,只拍好看的天,下面没有内容,不能称为作品,只是素材。而不没有陪体的主体,也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这些绘画是没有光影关系的,看后是不是觉得很棒呀。只要我们加以理解地运用之,何必靠天吃饭哪。 这就是这些画给我们的启迪,如果能运用这些思维,合理地加上镜头语言,何愁拍不出赏心悦目的好片呢。<div>  艺术都相通的,借鉴地学习是提升的动力,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div><div> 这就是我阅读后的体会,以为自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