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深山坞出生的女孩

随笔

<p class="ql-block">  我奶奶的名字叫胡秀枝,原名胡彩凤,出生于1926年的二月初七,属虎。从爷爷奶奶的遗物结婚证看出,直到1954年,奶奶还是叫胡彩凤,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字已不得而知。二月初七是农历的讲法,奶奶生前全部是用农历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生日,大概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日对应的公历是几月几号。我特意用手机查过1926年的农历二月初七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926年3月20日,并且留意了一下当年是否存在两个农历二月的情况(因为有的年份是有两个重复的农历月份的),发现并没有,所以1926年3月20日就是奶奶出生的具体且准确的日期。</p> <p class="ql-block">  1926年是个什么概念呢?我简单从几个方面去描述一下,那时候中国共产党成立才5年,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还是国民党掌握政权的中华民国时候。那一年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有: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就是历史书上说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就是这次大会提出的;1926年1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1926年5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拉开序幕;那一年全国各地还经常有群众示,这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过的画面……从这些历史概念,我们可以想象和了解,奶奶出生时的时代背景是烽火连天、社会动荡的,国家也是积贫积弱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去想象。</p><p class="ql-block"> 奶奶出生的地点,用现在用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法是祁门县祁红乡吴菜田倒朝坞(当地用的地名),距离吴菜田正村堂大概有4华里距离。倒朝坞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这里是一个比较深的峡谷地带,四面环山,山地较高,再这样的地方大吼一声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奶奶家坐落在这个峡谷中一个较低的山坡顶上,屋前的山坡底下有一条小溪流过,在奶奶家都可以听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屋后是山地。当时这里只有两户人家,一家姓胡,还有一家姓吴。这家姓胡的,又分为三小户,奶奶家便是其中一户。据了解,这三小户姓胡的辈分并非相同,但应该都是同宗族的。</p> <p class="ql-block">  奶奶没有直接跟我描述过她家老房长啥样,但我想象的是这样的:土墙做的一个屋棚,房子较低,只有一层(奶奶曾跟我妈妈说过站在地面可以摸到头上的阁板)。但房子东西两端的长度应该良好,毕竟可以容纳三小户人家。屋内屋外都没有粉刷,还是保持着黄泥巴的土色,屋内的墙面刮的平整一点,屋外的墙面粗糙一点,屋顶盖的也不是青瓦,而是茅草,屋内地面是泥巴地,并没有铺木板。在奶奶家的这一小户中,里面一个小正厅,三四间小房间。客厅放着一张八仙桌,没有刷油漆,看起来也比较陈旧。房间里放着一张看旧旧的、颜色有些发黑的木板床,房间土墙面上钉了若干个竹钉,方便挂东西使用;也没有现在的木板衣柜,而仅仅是两三只装衣服的箱子。厨房的灶台也是用泥巴堆砌的,没有烟囱的那种,厨房那个站立式的橱柜颜色或许也已陈旧得有些发黑……总之非常简单、朴素、自然,也寒酸。我的这些想象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而是根据我所了解的有关奶奶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认知经验想出来,我想应该是与事实比较符合的。</p><p class="ql-block"> 奶奶家祖上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个山坞里定居?奶奶的母语其实不是祁门话,而是安庆话,也就是说奶奶小时候跟她的父母和周围人之间都是用安庆话交流的。所以奶奶祖上是安庆人,应该也是太平天国时候(1851~1864年)从安庆逃难到祁门这个深山坞里来的。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皖南山区比较普遍,我也曾听奶奶说过“长矛”的故事(“长矛”跟太平天国有关),这些故事应该也是她的祖辈和她说的。现在祁门讲安庆话的人,几乎祖上都是太平天国时候逃难过来的,他们的居住特点是:在一个山坞里开荒、定居,这条山坞里的人都是安庆人,但住户之间比较分散,东一户西一户,很多还选择住在位置较高的山头上,可能他们是考虑到这样更安全。直到后来解放了,社会逐渐稳定了,他们才逐渐搬到山下来,沿着小溪河流建房居住,形成新的村庄。所以你会发现,祁门县现在讲安庆话的村庄一般是在一条山坞里,比如我们熟悉的平里戊坦、塔坊洪村。这条山坞里的人都说安庆话,而且村里人姓氏也不尽相同,姓王的、姓李的、姓张的……,所以这种讲安庆话的村庄一般没有祠堂,这和土著的祁门的村堂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奶奶就是在这样幽静的一个山坞出生,并度过她的童年。她兄弟姐妹一共4人,一个姐姐(同父异母)、两个弟弟(同父同母)。童年的她没有上过学、认过字。她的父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能会留她在家里做做饭、烧烧水,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这样在这样无人问津的深山坞里平静地生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