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从来没有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的祖父和二祖父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二祖父郭杰被绑到马尾上拉了几十里,乱刀刺的鲜血淋漓。然后活埋。</b></h1><h1><b>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b></h1><h1><b> ---郭万振</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郭万振的祖父,郭杰的兄弟郭凌波。1958年至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任河南巩县县委书记的爷爷郭凌波,带领群众担水抗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郭凌波在文革时,为原郑州大学中文系党总书记的郝致和入党问题书写的证明材料。</span></p> <h1><b> 我祖父弟兄四人,老大去世早,排行三的郭杰就成了我二爷,我爷本是排行四,就成了行老三。郭杰是我爷的兄长。我二爷郭杰、我爷在外抗日,我大爷在家持家,照顾父母,我爷是在我二爷郭杰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我以前在我爷家里看到一本《河南英烈传》,上面有详细地描写。</b></h1><h1> 我的二祖父郭杰,原名郭凌章,(公元1919年-1947年),1919年4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杞县竹林乡郭屯村。郭家世代种地。郭杰18岁以前在本村读书,以后在本村教书,1941年秋,参加革命,在本村发动群众抗日救亡,工作积极。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初,郭杰任中共郭屯村党支部书记。</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郭杰烈士夫妇遗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郭杰烈士在《郭氏族谱》中撰写的其祖父的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同志1987年8月17日发表在《开封日报》纪念郭杰同志的文章!</b></p> <h1> 1944年初秋时节,一天上午,郭杰带领区委干部来到马桥村头。这个村原有土夯寨墙,经过战争摧残已成残垣断壁,坐落在村内西南角的小学堂,近三年成为村内开会议事的场所。<br>这时候,在村头等候的村农会主任王修领对郭杰说:“郭书记,都齐结了,单等着斗争会开始呢!”郭杰问:“马永清在哪儿?”“关在学堂屋里了,有两个民兵看着哩。”<br>郭杰一行人穿过学堂大门,来到主席台上,扫一眼下面的群众,大声说:“乡亲们,今天上午的大会,是清算大地主马永清剥削压迫咱穷人的大会。”<br>王修领带头喊起口号来:“打倒恶霸地主马永清!”“坚决清算马永清的罪行!”<br>穷人一个接一个地诉苦,到太阳西斜时,还有许多要求诉苦的。郭杰把诉苦人一桩桩血泪事实归纳出来,要求最迫切的是减租减息,打掉恶霸地主横行乡里的威风。<br>郭杰与二区的干部们在主席台研究之后,当场宣布:<br>一、从今天起,凡租地的穷人一律按二五减租。借债的一律“借一还一”,或“对半”减息,或“一分半为标准”(当时杞县根据中央政策制定的减租减息标准),废除“驴打滚”账。<br>二、地主、坏人再欺压穷人,区委会从严处理。群众听完郭杰的话,会场上响起了欢呼声:“共产党万岁!”这欢呼声不亚于2月春雷,在水东上空回荡着。马桥的试点工作推动了全区的减租减息斗争普遍展开。</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郭杰烈士故居</b></h1><h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调动大批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向水东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为了保存实力,冀鲁豫军区把水东地区的大部分干部转移到华北解放区,减租减息一度停顿下来。</h1><h1> 1946年夏初,郭杰回到杞县任中共傅集区委书记。他带领区委干部一边打仗,一边巩固减租减息成果。傅集镇位于杞县南站,座落在锅底形的土岗上,杞太官道穿街而过。镇周围是夯土寨墙,建有四门,经过多次战事后,四门已不复存在。镇内南北大道东侧是本镇开明绅士孟墅垣的爷爷始建的-(亦称孟家)花园,面积近20亩。每年一到春天,地上绿草如茵,到了夏天,成为人们乘凉的好去处。傅集区常常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是开封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黄振海 ,为我二爷在开封日报发表的《郭杰烈士的一件遗物》纪念文章。</b></h1><h1> 1947年盛夏的一天上午,郭杰与区委的干部们来到-花园,参加傅集区土改复查工作群众大会。</h1><h1><br></h1><h1>大会开始后,郭杰正在介绍土改工作情况,站岗的民兵跑到主席台上,伏在郭杰的耳边说:“集北六里处狼烟动地,不是马队就是汽车。”</h1><h1><br></h1><h1>郭杰说:“快回去侦察!”</h1><h1><br></h1><h1>哨兵登上北寨墙,看见远处狂奔而来的马上尽是国民党军,急忙跳下寨墙,往会场跑。郭杰听完哨兵的报告,大声说:“乡亲们,你们赶快离开会场,外村的干部分散到集上群众家里去,敌人盘问,就说是赶集的、走亲戚的。”说着就与区委干部和区队越过集东南角的寨豁,分散钻进高粱地。郭杰等八人正匆匆向东南行走,忽然听见后面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吆喝声:“七排的兄弟们,快进秫秫地搜!”</h1><h1><br></h1><h1>国民党军骑兵窜进高粱地,“唿唿啦啦”的声音响成一片。不久,郭杰等人被国民党军发现,随即响起国民党军的喊声:“ 在这里,快来呀!”</h1><h1><br></h1><h1>倏地,20多个国民党军骑兵钻进高粱地。郭杰沉着地说:“同志们快趴下,准备战斗!”</h1><h1><br></h1><h1>一个国民党军骑着马从郭杰等人右边八米处窜过去,接着又有两个国民党军从郭杰等人正面狂奔过来,郭杰看得真切,喊声:“打!”几人同时向国民党军射击,三个国民党军中弹落下马来。</h1><h1><br></h1><h1>远处国民党军听到枪声,猬集过来,将郭杰等人团团围住。郭杰等人打死打伤十多个国民党军后,没有子弹了。郭杰说:“同志们,情况非常严重,只有硬着头皮突围了,冲吧!”</h1><h1><br></h1><h1>众人起身弓腰一齐向南冲去。</h1><h1><br></h1><h1>周围的国民党军几乎一个挨一个,郭杰等人冲不出去,被俘了。</h1> <h1> 到杞县县城后,敌骑兵旅长看郭杰等人是“土八路”,便交给国民党杞县政府关押入狱。县长吴耀先(有称吴旭先)等人,早就对共产党的地方干部和民兵恨之入骨,便伙同军统特务对郭杰进行拷打,威吓逼供,妄想破获二区党的机密。地主吉国安恶狠狠地指着郭杰说:“你领着穷光蛋斗争俺,俺们就叫你活不成!”刽子手对郭杰等人施用皮鞭抽打、红铁烧烙、十指穿竹等酷刑。郭杰咬紧牙关,宁死不屈。吴耀先等刽子手黔驴技穷,辱骂郭杰:“你是土匪!带领穷光蛋分我们的土地,分我们的楼房!”郭杰针锋相对,愤怒地反唇相击说:“我们共产党人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回老家,耕者有其田,是为穷苦农民谋利益。而你们口口声声叫喊‘-’,穷人却没地种,无饭吃。你们极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过着寄生虫生活。你们欺压百姓,逼迫穷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土匪!”吴耀先被骂得张口结舌,嚎叫起来:“快把二区共产党的名单交出来!”郭杰哈哈大笑:“吴耀先,要杀就杀!进了你们的鬼门关,我郭杰就没打算出去!”<br>刽子手们发疯似的对郭杰等人又是一阵鞭子抽打,十指钉针……郭杰的牙齿被打落,前胸后背,鲜血淋淋,昏迷过去。</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郭杰烈士之子——郭继承在讲述革命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1952年11月当地群众自发的在郭屯村北为郭杰烈士修建墓碑</b></p> <h1> 1947年8月18日夜,杞县城上空乌云密布,闷雷滚滚,闪电不时划破黑暗夜空,一阵狂风过后,暴雨像天河决口似的倾泻下来。国民党杞县县长吴耀先在风雨之夜,对郭杰等人伸出了魔爪。郭杰等人被刽子手们推出监狱,向大街上走去。</h1><h1>他们知道刽子手们要下毒手了,行至城内南十字街口时,一齐愤怒地高呼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家王朝”、“共产党万岁”、“*****!”</h1><h1>郭杰等人被押到小西门里大佛寺。刽子手们喊叫着,将郭杰等人推到事先挖好的坑旁,一齐用三齿铁叉和刺刀向郭杰等人腰部猛扎、乱刺。郭杰等人气息尚存,忍着剧烈的疼痛,用最后的力气高喊:“打倒蒋家王朝!”“共产党万岁!”“*****!”这雄壮的喊声,这正义的呐喊,冲破-,在夜空中激荡着。</h1><h1>刽子手们听到郭杰等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喊声,害怕了,又一齐凶狠地向郭杰等人身上乱扎乱刺。接着便把郭杰等人推进坑里。</h1><h1>为首的刽子手慌乱地喊:“快埋、快埋!”暴雨泼下来,土块砸下来,郭杰等人在泥水中不屈不挠地挣扎着……</h1><h1><br></h1><h1>黎明前的惠济河水呜咽起来,它在向水东的人们倾诉着英雄们壮烈牺牲的经过。</h1><h1>新中国建立后,郭杰等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h1> <h1>1950年冬,全县开展“镇反”运动,在“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呼声中,残杀郭杰等八位烈士的刽子手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在郭杰烈士故居,其子郭继承讲述郭杰烈士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郭杰烈士故居原貌,于1957年11月修缮</b></p> <p class="ql-block"><b>郭万振,笔名文轩。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许昌诗词学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喜爱诗词,诗歌。在起点,红袖,网站。建安诗苑等诗刊发表过诗词。诗词《采桑子.武汉重阳登高》获得第四届诗和远方走进澳洲诗歌大赛优秀奖。诗歌《故乡的小路》获得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诗歌征集活动优秀奖。人生格言:自挂云帆济沧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