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08.16. 自驾游,一路向西,第9天。上午在库车寻觅龟兹故城遗址,短暂逗留后,参观库车王府。中午驶离库车,向西行,目的地:拜城县克孜尔石窟,行程64公里。沿G217国道(独库公路)西行转入 S307 省道,最后驶入克孜旅游专线。参观结束,原路返回60公里,到克孜尔尕哈参观汉代烽燧后,车行10公里,回到库车县城,入住经贸宾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龟兹故城遗址。汉唐时期,这里是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如今,往日风光,荡然无存,仅留下残垣断壁或土丘。龟兹故城,没落了,但是,这里依旧是龟兹文化的发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龟兹文化,饱含古佛教文化,并且,融合了古代汉唐文化、西域文化、古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成为极具特色且独有的民族文化。龟兹的读音为qiu ci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代龟兹国地域辽阔。鼎盛时期,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含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六县市,为西域大国之一。龟兹有着丰富的佛教石窟壁画和摩崖题记,其音乐、乐舞、戏曲、诗词等,广为流传。其中,很多历史文物,被西方列强盗取、掠夺、瓜分,而后,分布于西方世界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克孜尔石窟,参观龟兹文化遗存。行在途中,也许一片荒芜,也许有惊喜,边走边看吧。</span></p> <p class="ql-block">库车至拜城,公路畅通。道路两旁,怪石嶙峋,山体裸露,寸草不生,为雅丹风蚀地貌,风景独特。这里的高山,始于库车,延绵200多公里,海拔2400米,势如屏障,被称为却勒塔格山文脉。将“却勒塔格山”,译成汉语,意为 “荒山”。在新疆,“塔格” 一词,是 “山”的意思。而文脉,可能是指这条山脉,有着厚重的文化脉络,渊源久远绵长。</p> <p class="ql-block">途经盐水沟关垒遗址。昨天下午,从库车大峡谷开车到这里,已是黑天,看不到景色。今天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盐水沟,河床干凅,表面可见白色结晶盐矿。</p> <p class="ql-block">公路边的小山包上,有人工垒筑的戍堡遗迹。</p> <p class="ql-block">关垒遗迹,人工步道石阶。</p> <p class="ql-block">碑刻:盐水沟关垒遗址。于2014年,设立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盐水沟关垒是汉唐时期,非常重要的军事设施遗址。这里是库车县连接拜城县的重要关口。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网中,这里是连接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是乌孙古道的重要关垒。乌孙古道,是指古代从乌孙国到龟兹国,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距离关垒遗址不远处,有布达拉宫景点。</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景点,山体巍峨壮观,赭红色岩石,酷似一层层,一座座楼阁宫殿。</p> <p class="ql-block">近观布达拉宫山景。</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行程过半。道路两旁,一片荒芜。但有排列整齐的电线杆,说明通电。</p> <p class="ql-block">沿路,除了广阔荒漠,只有小红车相伴。取出上午刚买的库车大馕,晒一晒 😊。</p> <p class="ql-block">前面左转,驶入克孜旅游专线。</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有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长安 - 天山廊道之路网。</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亦称克孜尔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铜像。</p> <p class="ql-block">铜像下面是花岗岩基座,上面写:鸠摩罗什像(公元344~413)。这尊高3米的铜像,是于1994年,为纪念鸠摩罗什诞辰1650周年而塑。</p><p class="ql-block">由于不了解佛教文化,甚感惊讶!难道这就是《天龙八部》电视剧中演绎的,金庸笔下的出家大魔头鸠摩智吗?真真切切,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现在得知,鸠摩罗什确实是鸠摩智大和尚。但是,鸠摩罗什与金庸笔下的鸠摩智,完全不同。他是历史上最早名扬天下的三藏法师,精通佛教盛典中的经、律、论,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一代高僧。</p> <p class="ql-block">看着铜像,简单了解一下鸠摩罗什。</p><p class="ql-block">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出生于龟兹国(库车)。其父鸠摩罗炎是天竺国宰相之子,他放弃爵位,一心向佛,出家东渡葱岭(帕米尔高原)来到龟兹国,弘扬佛教。在龟兹,受到国王敬慕,迎为国师,被强令迎娶国王亲妹妹耆婆为妻。耆婆生子,取名鸠摩罗什。因此,鸠摩罗什是天竺龟兹混血儿。</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聪慧异常,5岁博览群书,熟读佛经。7岁随母出家,能背诵多部小乘经典。20岁,云游四方,并在沙勒(喀什)受到国王和全体臣民恭敬供养。在莎车国,遇大乘名僧,改宗大乘。因通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小乘经论,开坛讲经说法,受众之多,闻名遐迩,从西域传向东方</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384年,前秦将军吕光攻打龟兹获胜,将40岁鸠摩罗什请到凉州,弘扬佛教。鸠摩罗什在凉州17年。其间,学习汉语,将梵语经书译成汉文,成为汉传佛教奠基人。</p><p class="ql-block">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推崇佛教和儒学,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大修广建寺,组建规模宏大的译经场,由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p><p class="ql-block">十余年间,在鸠摩罗什主持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译出佛经35部294卷。译经中有《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这些译经,是东亚佛教经典之作。</span>其中《金刚经》《维摩诘经》是《大品般若经》的一部分。整部《大品般若经》共600卷,鸠摩罗什没有译完。</p><p class="ql-block">200多年后,唐代玄奘法师继续译经,将600卷经书译全。不得不说,鸠摩罗什翻译的经书,是经卷中最为重要的部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东亚佛教文化影响深远,不可磨灭。</span></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的婚姻境遇,与其父相似。最初,被吕光设计破戒,娶龟兹公主为妻。以后,在长安,受权利主导,妻妾成群,生2子。尽管如此,他的译经事业未受影响。</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前曾说:“ 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 ,并有遗嘱,死后将不烂之舌,葬于姑臧(甘肃凉州)。</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其舌骨,焚烧不化,成为佛舍利。佛家说,正是因鸠摩罗什佛法造诣极深,才有其所得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鸠摩罗什弘扬佛法和译经功绩,人们在凉州修建了罗什塔。尊从遗愿,将舌舍利葬于塔下。修建了鸠摩罗什寺。寺院始建于后凉,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因地震、战乱等原因,寺院屡遭毁损,屡次重建。至今,寺院从未更名。</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书屋,在网店,都能找到鸠摩罗什译经书卷。</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翻译家鸠摩罗什,将梵语译成汉语时,创造出很多汉语词汇。如:大千世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皆大欢喜、心心相印、想入非非、不可思议、回光返照、粉身碎骨、心田、自在、爱河、烦恼、苦海、解脱、出离、觉悟、语录、世界、彼岸、单位、智慧、平等、律师、究竟、参观、消息、意识、实际、实在、未来、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最早出现在鸠摩罗什的梵语汉译经书中。他是妥妥的语言学大家 。</p> <p class="ql-block">走进克孜尔石窟,拾级而上。石窟位于中国地理位置的最西方,坐落在明屋塔格山的断崖上。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开凿年代早于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4个石窟区。目前,发现石窟349个,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被损毁。仅有81个石窟内,存有精美壁画,成为珍贵的古代龟兹国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石窟简介与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窟山上,居高远望,一道天然屏障,却勒塔格山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解说员的引领下,走进洞窟,这是千佛洞。手机拍照,不可用闪光灯。</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生动的佛教故事,教化信众心灵,从善为本。</p> <p class="ql-block">进入8号窟,看石窟顶部,从两个不同方向拍摄。</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光线昏暗,解说员打开专用手电筒🔦,冷光源照射下,解说画中佛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看!这是飞天壁画!清晰而珍贵的画面,在8号窟墙壁上。</p><p class="ql-block">飞天,是指在天上表演乐伎的天人。有的在天空中奏乐舞蹈,有的在天空中飞舞散花。据说,龟兹的石窟壁画中,飞天随窟可见。因此,飞天是龟兹壁画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特别介绍,10号窟。窟内墙壁已脱落,上面有韩乐然的题记。题记由韩乐然拟稿,陈天具体完成。刻字工具,用扒钉和白色涂料。题刻内容:</p><p class="ql-block">余读德.勒库克(von Lecoq)著之新疆文化宝库及英.斯坦因(sir-Aurel.stein)著之西域考古记,知新疆蕴藏古代艺术品甚富,随有入新之念。故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只身来此。观其壁画琳琅满目,并均有高尚艺术价值,为我国各地洞庙所不及。可惜大部墙皮被外国考古队剥走,实为文化上一大损失。余在此试临油画数幅,留居十四天即晋关作充实准备。历年四月十九日,携赵宝麒、陈天、樊国强、孙必栋二次来此。首先编号,计正附号七十五座,而后分别临摹、研究、记录、摄影、挖掘,于六月十九号暂告段落。为使古代文化发扬光大,敬希参观诸君特别爱护保管!</p><p class="ql-block">韩乐然 六. 十。</p><p class="ql-block">最后于十三号洞窟下,挖出一完整洞,计六天六十工。壁画新奇,编为特一号。</p><p class="ql-block">六. 十六。 </p> <p class="ql-block">韩乐然画像(1898—1947)延吉人,朝鲜族政治活动家、艺术家。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早期建党领导人之一。一生事迹很多。上海美专毕业。1929年赴法勤工俭学,游历欧洲各国。1937年回国抗战。抗战胜利后,到西北各大石窟考察临摹。1946~1947年,两次到克孜尔石窟。后因飞机失事遇难。</p><p class="ql-block">韩乐然写有《克孜尔考古记》认为:1. 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世上难寻,为中国其它洞窟所不及,年代最早,虽数目不及敦煌,但画的价值和风格能与之辉映;2. 克孜尔壁画注意到光的表现,人体精准优美,对人体解剖、骨骼与肌肉比较考究,画面构图精密,着色绚丽,非普通画匠所画;3. 克孜尔壁画是当时信徒、画家们的宗教思想和社会哲学的客观反映。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化总是中国的。任何人也毁灭不了。</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壁画</p> <p class="ql-block">跟随解说员,参观几个开放洞窟。</p> <p class="ql-block">精美壁画,在这里守候一千多年,也等待我们一千多年。今日,有幸观摩,印证了“ 千年一遇” 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洞窟甬道两侧,画有佛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第17窟壁画,开凿于公元6世纪。据介绍,这是一幅完整的“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是卢舍那佛在龟兹造像中的最初雏形。</p><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是大乘佛教的最后一个佛,也是最高佛。据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卢舍那佛是宇宙唯一的如来,十方微尘均为其化身,诸佛、菩萨乃至诸志士所表现出的一切功德、智慧均是他赋予的结果。是这样吗?很疑惑。可能是,信则有。</span></p> <p class="ql-block">看一下,“ 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 ” 的中间局部,半圆形画面中的弥勒,意为慈氏,也称未来佛。弥勒身着菩萨装,两脚交叉坐,右手持说法印,左手拿净瓶,两侧座着听法天人,在屋形龛内说法。</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预言,在他涅槃后56.7亿年时,弥勒会从兜率天宫下生到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教化解脱众生。因此,弥勒在成佛以前称弥勒菩萨。听起来,晕圈了!佛与菩萨,分不清了。简单说,佛是修行圆满的圣者,而菩萨是修行中的圣者。因此,弥勒佛是未来佛。</p> <p class="ql-block">国内流传的大肚弥勒佛形象。传说,唐未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有位 “ 云水僧 ”,心宽体胖,袒胸露怀,乐呵呵地持手仗挑着一个布袋,将乞来的东西放入布袋,施舍穷人,人们称他“布袋和尚”。照片是2018年10月于奉化溪口雪窦山弥勒道场拍摄。</p> <p class="ql-block">进入另一洞窟参观,洞窟里面不是很大。</p> <p class="ql-block">壁画残缺不全,但是,生动的人物形象,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走出洞窟,再次眺望洞外景色。</p> <p class="ql-block">从东谷区,走到西谷区。</p> <p class="ql-block">石窟外打卡。</p> <p class="ql-block">继续参观。</p> <p class="ql-block">欣赏克孜尔石窟壁画。</p> <p class="ql-block">结束一小时的参观,这里值得来。</p> <p class="ql-block">离开克孜尔石窟。</p> <p class="ql-block">途经库车金字塔自然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这座独立的山丘,被称做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周围,有着魔鬼城样的风蚀地貌。</p> <p class="ql-block">盐水沟隧道。</p> <p class="ql-block">抬手拍摄,独特的却勒塔格山。</p> <p class="ql-block">盐水沟河床。</p> <p class="ql-block">盐水沟隧道桥梁。</p> <p class="ql-block">返程60公里,途经盐水沟,抵达克孜尔尕哈烽燧。</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 — 克孜尔尕哈烽燧。从这里,向东南,距库车县城10公里,海拨1200米。克孜尔尕哈是古突厥语言,译成汉语,意为 “红色哨卡”。</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简介。2001年6月,克孜尔尕哈烽燧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p><p class="ql-block">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唐时期。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p><p class="ql-block">据考证,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相传,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被称为“狼烟”。</p><p class="ql-block">烽燧制度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500人,500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在烽燧,有专人守候。日常管理人员称“燧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残存的烽燧高度约13米。</span>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在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上面是瞭望楼台。烽体因自然侵蚀与风化,南侧建筑的中上部呈凹槽状。</p> <p class="ql-block">侧面观,烽燧在基底部,呈梯形,向上延伸。</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古丝绸之路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必须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烽燧的位置属于高地,在这里,居高临下,向远眺望,可以看到车辆通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真正感受一下,什么是荒芜。</p> <p class="ql-block">能够来到这里参观,绝非易事。</p> <p class="ql-block">不论怎样,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7点,回到库车。库车大馕,是库车特产,在库车县城大街上随处可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