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疫情之初,恐慌和无助像一张大网笼罩着小城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散文——《散步》,真实地记录那个特殊时期,我们的心路历程。三年中,它的点击量持续攀升,对于一篇没有华丽和厚重的文字,居然有24万的点击量,着实让人惊讶。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正在经历疫情的人们,情感上的小小共鸣,大家都力争在疫情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安放疲惫的灵魂。国家的强大、抗疫经验的积累、科技的助力……人们对于疫情已不再恐惧。但是,常态化的疫情管控,仍然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平白的文字所以能引发一些读者的共鸣,应该是文字中的那份温度,那份人间烟火味。</b></p><p class="ql-block"><b> 三年后,再一次思考关于散步的过往,静心体味,生活中的诸多滋味,在散步中熬出“鲜”的极致。</b></p><p class="ql-block"><b> 散步比较集中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正在师范读书。当时并没有感觉那四年有多么珍贵,甚至有一段时间盼着早早结束离家的日子。现在回头看看,那是人生多么“奢华”的年龄。“读书”“练字”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每个班级涉及情感的故事不多,在相对枯燥的生活中,散步成了大多数学生的首选。那时散步功能多多:健身、沟通、排除寂寞、消解乡愁……一段段或坎坷,或平坦的路,在完全释放自我的侃大山中,留在了我们身后,凝固成岁月的一段记忆。</b></p><p class="ql-block"><b> 十八九岁的年龄,应该是青春时激情最饱满的岁月,散步的话题离不开“男欢女爱”,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传统观念还是最大程度地“桎梏”我们的情感。四十几人的班级,谈恋爱的少之又少,而且是偷偷摸摸。散步时会有独家报道:谁和谁去散步了、谁和谁单独在教室谈话了、谁收到了一封刚刚封口的信……这样的独家报道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大家当笑话说说也就过去了。</b></p><p class="ql-block"><b> “吃”应该是那个时候散步讨论的主题,而且百谈不厌,那时的我们身体正在拔节,急需要补充营养。有两年,饥饿困扰着大多数人。就像《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一样,每天徘徊在食堂门外,为成长寻找能量。我们多数都是来自农民家庭,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是不愁温饱。在家的时候,不懂饥饿,在外求学,饥饿像是一个魔鬼,如影随形。每顿饭都吃不饱,于是陷入恶性循环,越吃不饱越想吃。每次放假回到家,像是“非洲难民”。当然,那时家里人还不知道有“非洲难民”的事情,他们只会说“饿死鬼托生”,吃相狼狈。母亲自然心疼儿子的表现,她会谎称自己想吃什么,做好后又不停地夹到我的碗里。姐姐和弟弟也会效仿母亲,纷纷把美味的食品放到我的碗里。</b></p> <p class="ql-block"><b> 散步时,三五个同学间会说起各自喜欢的美食:“煎鸡蛋”“糖油饼”“大鹅炖土豆”“杀猪烩菜”……我在嫩江边长大,我的美食中少不了“嫩江鲤鱼”。普通的做法是红烧,所谓的红烧就是放大酱、辣椒、大葱、香菜。特别是鱼汤可以放大葱,鲜香没有语言可以形容。赶上婚宴,可能会吃到浇汁鲤鱼,酥、嫩、甜、香……那是鱼鲜的升华。也许是受我的忽悠,有几个同学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寒假期间来我家,只为吃一顿红烧嫩江鲤鱼。离开后,再带回一点,年夜饭添一道菜。</b></p><p class="ql-block"><b> 我还会说起每年杀年猪时的白水煮肉、白水煮肝、油滋拉、杀猪烩菜……每到杀年猪时,自己首先是疯狂饕餮一顿白水煮肉。猪肥肉一次可以吃一大碗,现在每参加杀猪宴,三五块肥肉完事儿,消灭一大碗肥肉,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说人生该吃什么,该吃多少都是命中注定,看来我命中该吃的肉都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应该是以食素淡为主。幸亏那时母亲还在,让我们能吃出生活的好味道,而美味中的极致味道永远是至亲之味啊!</b></p><p class="ql-block"><b>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曾经激励几代人发奋读书,报效祖国。那时我们接受的思想启蒙,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那也是散步时我们常常讨论的话题。对于“合格”当初理解得很肤浅,认为把每一门功课学好,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36年的教师生涯,再谈“合格”,才知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是学识的储备,还要有大爱的教育情怀,要有可以融化冰雪的温度……作为一名教师,“合格”永远在路上。那时所谓的合格,不过是在合格的路上刚刚起步,像是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婴孩儿一样。</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那一代人就没有别的理想了吗?有的、有的、有的,在散步的路上,我们播种下一路理想。郭同学说他想去草原,估计他是受电影《牧马人》的影响爱上草原,他说草原上有一种蓝色的小花——勿忘我,他很想蹲在一株蓝色的勿忘我前……多么富有温情的小花,“勿忘我”对于即将离别的我们,很能激活伤感。</b></p><p class="ql-block"><b> 张同学说他想从事地质勘探,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沙漠戈壁,探寻宝藏。说到这样的理想,我们都会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飞去草原,踏入戈壁,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那时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现在想来,要不是一次次校外散步,我们的理想之马,没有奔跑的草原;我们梦想的翅膀,没有翱翔的天空;我们寂寞的生活,没有浪花朵朵……正是一次次散步,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让我们有了放飞梦想的可能,有了我们对生活的渐次深入的感悟。那是我们的人生中比较集中的一段青春岁月,可以散步、享受散步、在散步中成长的青春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参加工作以来,散步的机会屈指可数。每天急匆匆走在家到学校,或者说是学校到家的路上。每年中考后,学生都会有一些遗憾,有了遗憾,也就有了散步的机会。平时的生活,我们是传统教学中,严格意义上师生关系。不言苟笑,师道尊严,让我们之间始终保持应有的距离。只是在散步的时候,我们的心距才能无限地拉近……</b></p><p class="ql-block"><b> 董同学的困惑是要不要继续读书?长长的散步路上,我们都是沉默。远处几个农民在田间劳作,路边的杂草疯长中,蝈蝈拼命地鸣叫……这样的散步压抑胜过轻松。鼓励是有的,那时的沉默是最好的鼓励。最后,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满足了他的心愿——自费去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去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读书,如今走在事业打拼的路上。“读书改变命运”他是最好的例证,这就是当初我们散步的意义所在。</b></p><p class="ql-block"><b> 林同学和我的散步,更像是座谈。一处沟渠,庄稼还不是很高。沟渠上的草不是太深,鸣虫可以藏身。林同学像是自言自语,某某题不应该错、作文要是换一篇可能更好、还有字迹再工整些……我很少插嘴,静静地听他对中考的总结。我知道他需要时间慢慢平复,或者说他的“中考伤口”要在时间里慢慢愈合。</b></p><p class="ql-block"><b> 都说,经历了中考、高考的孩子能迅速成长。一点不错,晚成的孩子,注定人生是要有一部分“欠收”的。</b></p><p class="ql-block"><b> 今年的这波疫情来势汹汹,静态管控的两个月,“散步”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天上午到学校听两节课,下午出去散步。和我一同散步的是初中同学,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徒步,每天都有3万步的收获。</b></p><p class="ql-block"><b> 王同学出门很少戴口罩,看见迎面有人过来,他远远绕开。他经常抱怨湿地公园不开放,防疫过左。哈尔葛大坝上行人不断,没有人管控;南湖广场游人不断,没人管控……湿地公园成了管控的“宝地”,游人一律不得入内。南湖广场,放风筝的人很多,不时有防控专用车过来,“疫情期间不得集聚,请散开。”专用车是播放录音,而且极是没有激情,像是老和尚念经,有催眠的作用。不过行人都很自觉,防控专用车一过来,聚集的人都会自觉散去,防控车一走,行人会再度聚集……我和王同学当然不会在那里停留,我们停留的地方10米之内不会有行人。我坐下来擦汗,王同学一定是急急地吸烟。他是铁杆烟民,每天能抽三包,听了这个数目让人绝望,王同学无所谓。谁想劝劝他少抽烟,别自找没趣。</b></p><p class="ql-block"><b> 整个春天,散步的路上我们都在关注野菜的长势。第一次想到野菜,是因为我们在散步的路上,看到两个人在挖葱。他们手里的那一束嫩绿,让我们不约而同想到故乡、想到老屋前的那片葱地、想到和自己一同挖葱的小伙伴……那是小村人等待了一个冬天的绿,那是餐桌上久违了的春天好味道。</b></p><p class="ql-block"><b> 那之后不久,王同学真的带着我走进春天的原野,我们挖到了荠菜,尝到了春天的第一口鲜。后来,在曾经工作了6年的月亮泡校园里,挖到了这个春天最肥嫩的荠菜,并且囤积了有10几斤。妻子因为疫情,在儿子那里驻留了70多天,回来后,我们常常吃荠菜馅的饺子,我说好吃,妻子也说好吃。妻子赶紧把荠菜馅的饺子送给老人,老人们都说好吃。所以大家都说好吃,是因为疫情之下,大家虽然没有更多的机会,在春天里畅游,我们却留住了春天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两个月,我和王同学散步之事,几乎是天天风雨无阻。北到铁路过江大桥、南到哈尔葛大坝和松原交界处、东到东湖、西到高铁站……每一次出发似乎没有目的,只要不停下脚步,任由自己一路前行。相同的目的是打发时间,回忆过往。步行记录一次次刷新,朋友圈不时有人点赞,为我的行走成绩。要说行走成绩,有两次值得记录,一次是雪乡横穿羊草山,在冰雪中慎行;一次是步行额济纳的胡杨林,在大汗淋漓中透支身体。那是两次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现在回想起来,还在为自己的勇气和韧性点赞。</b></p><p class="ql-block"><b> 静态管控结束后,小城的大多数人回到常态的生活中。其中,王同学有两次邀请我出去散步,一次马上就要成行了,天公却下起了雨;一次是我在小城外拍摄,不能如约前往。王同学和我一样,应该是留恋这个春天的散步之旅。没有我的相伴,他依旧太阳不出来就走在散步的路上。他说,他每天走路最多只能算作是徒步运动,算不上散步。想一想他说话很有道理,徒步运动的初衷是锻炼身体,散步的初衷是享受走路的过程,这是意义上完全不同两种走路方式。</b></p><p class="ql-block"><b> 在人生之旅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行走。有时是徒步,有时是散步。“能把徒步当做散步一样享受,那是人生的智慧。”</b></p><p class="ql-block"><b> 是啊,人生之旅可谓漫漫,珍惜每一次散步,享受每一次散步。关于散步的思考,是疫情这个春天给我们的深情馈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2.06.3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