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十载 回首仍少年

老徐

<p class="ql-block">  1978年7月,我从江安中学高78级1班毕业,考入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成为汉语言文学系(我们简称中文系)78级4班37名学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二排左起第5是我😜</p> <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毕业,距今整整40年了。我在一排右起第3😊</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南充师院,是我生命中最好听的大学名字。在这里,我度过了充实的4年光阴,学到了终身受用的知识,结识了值得信赖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是恢复高考后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第二年,大学录取比例只有6%左右,能上大学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那时的条件很艰苦,但大家学习都很努力。早上天刚亮就起来读英语单词、背唐诗宋词,晚饭后天还没黑就早早去图书馆占座位。图书馆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偶尔会听到笔掉在地上的声音……但我们毕竟是中文系的学生,又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班干部们会想方设法组织班、组活动,去嘉陵江边野炊,去白塔山上拍照……那时的相机还是很稀罕的物品,同学中刚好有一个喜欢摄影,所以才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南师中文系78级年龄最小的三个女生都在4班。岁月已带走了我们年轻的容颜,却抹不去我们永远年轻的心。</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师院并不像现在女生居多,中文系78级4个班共140多人,女生只有23人。我们班37人,女生仅6人。</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学生宿舍也没有现在好,8个人一间寝室,上下铺。我们4班的6个女生,一直住一间寝室,2班的平和建华以及3班的华和卫东,先后与我们同过寝室,所以我们是10个室友。</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我们常常书不离手,虽然也有摆拍的因素,但确实与那时的学习氛围有关,我们是真的喜欢读书。</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11日,部分室友成都聚。</p> <p class="ql-block">  大学4年,不仅和室友们相处甚欢,与其他班的13位学姐也关系融洽。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和她们红过脸、生过气、吵过架的事。记得和1班的雷姐姐、刘姐姐、余姐姐都有过合影,但时隔几十年,其间又搬过几次家,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三班的林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二班的晓晴姐姐、三班的林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2班的晓晴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2班的晓晴姐姐、忠春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1班的成芳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1班的成芳姐姐、2班的忠春姐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  1977年至1981年,家乡江安共有13人考入南充师院。但因为年级系别不同,相互之间很少往来。1981年底,在77级化学系兴莲学姐(她比我大12岁,曾经在我读小学和高中时短暂地教过我算术和物理,所以我一直称呼她老师)的建议和牵头下,我们全体江安籍学友聚会了一次,留下了这组照片。但因照片太小又保管不当,已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比较而言,我们78级的5个江安校友(中文系、政教系各两个,化学系一个),聚会相对多些,彼此也更熟悉。那时的师院树木很多,枝叶繁茂,我们就在蓊蓊郁郁的林荫道上悠闲的散步,在鸟语花香的小花园里开心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大学期间唯一的一张彩色照片。右起:李美进、简英、徐建林、我、江万平。我叫他们美兄、简、建林哥哥、万平(他比我小一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  他们4人是政教系78级1班的同学,我是通过简认识他仨的。也许是缘分吧,我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那时,简和美兄是校文工团团员,晚上经常要排练节目,建林哥哥和万平也各有爱好,我喜欢去图书馆看中外名著,所以,周一至周六我很少与他们见面。</p><p class="ql-block"> 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大学4年,我们至少有70%的星期天是在一起度过的。我们有讨论不完的话题:哲学和文学、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真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去看电影和话剧。模范街的卤兔头和锅魁夹川北凉粉是每周必吃的美味,顺庆卤鸭子和张飞牛肉是半个月才能点的佳肴。清楚地记得,南充市文工团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电影《望乡》《尼罗河上的惨案》《蝴蝶梦》《疯狂的贵族》《佐罗》《悲惨世界》《虎口脱险》《未来世界》《英俊少年》等都是我们一起去看的。</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底,电影院上映日本电影《追捕》。因为档期不是星期天,我们只能去看夜场,看完电影匆匆赶回学校时校门已经关了。明知违反了校规,不敢叫门卫开门,只能冒险翻校门。偏偏我不争气,大衣被门上的锁挂住了,下不来。我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就在门卫室灯亮的刹那,建林哥哥伸出双手把我从门上托了下来,然后飞一般地跑了…后来听说,那几天看《追捕》翻校门回来的学生不少,校方出于对77、78级学生的关爱和理解,非常开明地没有追究此事,只是让辅导员在各系别班级中打了招呼,强调不能违反校规校纪。</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因为我睡懒觉,午饭后才出去蹓跶。我们走过嘉陵江大桥,沿江边溯流而上。途中有条小溪,我耍赖说不能踩冷水,不过去了。其结果就是建林哥哥背包提鞋,简背我,美兄和万平左右扶着把我驮了过去😜我们返回时,小溪涨水不能趟过去了,我们只得往高处走,走了很久才走到一条公路上。那时没有手机导航,我们就按公路上的标识往市区方向走。天渐渐黑了,仍看不到市区的灯光,人也越来越疲惫。我们正嘀咕着怕是又要违反校规翻校门了,突然就听到从身后方向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接着有两束光射了过来,我们知道有车过来了,瞬间兴奋起来,赶紧跑过去拦车。这是省一监的一辆货车,我们告诉司机我们是师院的学生,迷路了,希望他能把我们带到嘉陵江大桥上。司机看了看我们每个人胸前佩戴的校徽,叫我们上车,说他正要进城拉生活物资。我们对司机同志千恩万谢,迅速爬到了车上。我们共同的想法是司机能把我们拉到嘉陵江大桥桥头就不错了,没想到这位好心的司机师傅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师院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 ,每次翻开这个笔记本,我都会心生惭愧:这么一个好吃贪玩的人,是怎么痛改前非才得到这个大号硬面抄的?🙄</p> <p class="ql-block">  毕业前夕,他们给我写了这些临别赠言,我也给他们写了一些,写了些啥,记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他们每人给了我一张照片做纪念,我也给了他们每人一张。</p> <p class="ql-block">  毕业分配时,简和我回了江安,我们经常见面,后来她去了重庆,因父母在川安,我们一年也能见上一面。1992年暑假,美兄和玲嫂带着双胞胎儿子到江安看我,简和云平也带着女儿来了,我们三家人在一起开心地玩了几天,后来又在重庆聚过几次,现在依然有联系。</p> <p class="ql-block">  南充别后,和建林哥哥通了几年信,我现在都保存着他和梅嫂的结婚照,后来各自忙碌,也就断了联系。而万平则在多年前就因病和我们永别了……这就是缘分吧!</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温馨如昨。40载,经过了许多事、遇到过许多人的我,依然是那个喜欢读书旅行、向往诗和远方的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