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支行“尚新,敦行”读书角第二期--墨韵书香,献礼七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美友32748549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领学人:赵镜瑜</b></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七一”来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科尔沁右翼中旗支行“尚新,敦行”读书角举办第二期--献礼“七一”读书分享活动,为党庆生。支行青年共读红色经典,畅谈青春理想,立足自身岗位,交流学习体会。再一次品味爱国情怀,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在红色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四运动</p> <p class="ql-block">  1919年爆发的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震撼了中华大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团体和报刊杂志蜂拥而出,有不少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在这些报刊当中,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最大。李大钊曾为新青年主编了一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此外,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还有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等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人阶级觉醒</p> <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工人阶级的坚决斗争精神,使革命知识分子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脱下长衫,走到工人中去,把改造旧社会的理想寄托在工人阶级身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一旦同工人阶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为期不远了。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他们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约建党</p> <p class="ql-block">  1920年2月的一天,在北京城东朝阳门外的土公路上,晃晃悠悠地行进着一辆骡车,车上坐着两个商人打扮的人,一面积极驱车东行,一面小声交谈。这两人一个是李大钊,一个是陈独秀,他们讨论的问题就是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一路上,两人详细的讨论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畅谈改造中国的种种方案。最后一致认为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一个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那样的革命政党。他们在分手时约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筹建革命政党的活动。然后,陈独秀从天津乘船去上海,李大钊回了北京。历史上,人们把这件事称为北李南陈,相约建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产国际支持</p> 1920年3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国共产党远东局派出27岁的俄共党员维经斯基作为代表来到中国。他一到北京,立即去见李大钊。在李大钊的支持协助下,他多次和北京各阶层的人士举行座谈,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后的形式,以及列宁领导的俄共产党的种种情况。北京许多向往革命的先进分子听了,打心眼儿里感觉到了在中国建立革命政党的重要性。李大钊更是为得到共产国际指导而高兴。他多次和维经斯基等人共同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在讨论中,他们都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条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人合议</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李大钊、带维经斯基南下上海去会见陈独秀。三人见面后,在屋子里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维经斯基根据苏俄的经验和他在北京、上海见到的情况,提出应该尽快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建议陈独秀抓紧把党组织建立起来。这一意见和陈独秀不谋而合。</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h3> 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从1920年5月起加快了建党步伐。他以新青年杂志社为中心,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组织其中的一些骨干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经过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分子的艰苦工作,1920年夏至1921年春,各地的共产主义者都在积极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都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一大</h3> 1920年1921年6月底的一个夜晚。乌云遮天一片漆黑,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了。长沙的湘江码头一个青年人和一个中年人挤在人群中急急地登上了北去的轮船。这两个人,就是毛泽东和何叔衡。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议现场</h3> 7月23日,代表们全部到达上海。他们以北京大学考察团的名义来到上海法租界的女子学校。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包惠僧、周佛海,还有先期到达的张国焘以及住在此校的李汉俊、李达、陈公博。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在23号的晚上,在李汉俊的寓所里,秘密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的代表总共有13人,马林和尼柯洛夫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议中断</h3> 大会开到第四天,马林刚做完报告,一个陌生人闯了进来,说走错了地方。马林机警的赶快安排转移,代表们分头出发。果然代表们前脚走,巡捕就拥进会场,搜查并盘问未走的李汉俊和陈公博。最后是一无所获而去。为了防止再被警察跟踪,代表们决定去嘉兴南湖以游玩做掩护开完会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赴嘉兴南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召开一大</h3> 他们到南湖租了一只大船舫,叫了一桌饭菜端上船。船开到湖中,突然下起雨来。游船渐渐散去,代表们在船舫中继续会议的议程。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接着与会代表讨论并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最后,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由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共产党诞生了</h3>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青年感悟 <p class="ql-block">  此次读书分享会,让青年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大家表示将继续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读书中启智润心、锤炼品德,传承一代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同时要做能担当的有为青年,在各个岗位上经受锻炼,赓续奋斗,勇立潮头。用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深刻的敦行精神去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奉献,书写央行事业的华美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