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虽然昨晚很晚才休息,但由于心情激动,一早五点多就起来了。六点半酒店餐厅一开就去吃饭,七点十分出外打了一辆TUTU,直奔克久拉霍西庙群。克久拉霍遗址分三部分,西庙群、南庙群和东庙群。西庙群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全部在围墙保护区内。</b><div><b> 如果将此行印度的景点排一下向往的顺序,泰姬陵无疑是第一,第二就是这里,克久拉霍雕塑群。<br> 今天的克久拉霍就是一个小村镇,地处印度中央邦的东北。印度的中央邦有着更多的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久拉霍和桑吉两处,前者属于印度教遗产,后者属于佛教遗产。遗憾的是,此次行程几经调整优化,最后还是没有将桑吉安排进去,因此克久拉霍就更显重要,安排了两天。</b><br></div><div> <b> 园区一开门我们第一批进入西庙群。首先经过Varaha 神庙,里面供奉着毗湿奴化身的野猪。<br></b></div></h1> <h1> <b> 神庙不能进,只能在外面看看这头身上刻满了神像的野猪石像。</b></h1> <h1> <b>再向前来到拉西玛纳神庙(Lakshmana Temple),该神庙是西庙群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寺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毗湿奴神,始建于公元934年,耗时20年于954年完成。神庙坐落在一方高大坚实的石造台基上,由主寺及四角配堂组成,这是昌德拉王朝神庙的规范形式。在设计平面中,这些神庙都是拉丁十字的形状,长轴为东西向,入口开在东部,也是唯一的入口大门。神庙底座部分刻有战争、狩猎、队列等场面。左侧是现在仍有许多人参拜的玛坦格什瓦拉寺庙。<br> 在昌德拉王朝统治时期,这里一共建造了85座神庙。但随着昌德拉王国灭亡,入侵的穆斯林对印度教的毁灭,这片土地渐渐被遗忘,淹没在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中,直到十九世纪初才被一位英国人发现。这个过程很像吴哥古迹的经历。现在只保留有25座神庙,分布在东西约2公里,南北约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br> 克久拉霍是椰子的意思,一千多年前,这里盛产椰子。当时这里是印度昌德拉王朝的首都。昌德拉王朝(Chandela Dynasty)是9-13世纪中印度的一个拉其普特人王朝,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尚武民族。昌德拉王朝被称为“月亮王朝”,因为流传着一个月神的传说。传说克久拉霍有个叫拿勒斯的祭司,生了个容貌美丽的女儿,惊动了月神。月神放弃神仙的身份来人间与姑娘相爱,告诉姑娘她将生一个勇敢英武的儿子,并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后来姑娘真的生了个儿子,还繁衍了许多子孙。所以今日的克久拉霍居民都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这个故事与我们的天仙配的男女主角正好相反,结局也正好相反。一个皆大欢喜,一个凄苦悲凉。<br> 昌德拉王朝流行的是印度秘教,即坦多罗教(Tantfism)。坦多罗教大约是在公元5到9世纪时从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一些宗教思想。克久拉霍神庙便是举行坦多罗崇拜的狂欢仪式的场所。<br> 昌德拉王朝从公元835年,经23代国王,于公元1315年亡于上文提到的德里苏丹穆斯林王国。</b></h1> <h1> </h1> <h1> <b> 神庙的顶部有多个集束型带曲线的尖塔,其中最高的几座位于圣殿正上方。印度教的神庙一般都是向东方开门的,此时正是清晨时分,神庙的大门沐浴在温和的金色晨光中。</b></h1> <h1> <b>众多的塔堆起一座层峦叠嶂的山峰,这种造型是印度教寺庙的一种范式。</b></h1> <h1> <b>塔身四壁的雕刻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b></h1> <h1> <b>雕塑人物和动物众多,但描绘的场景大多两种,不是打仗就是性爱,好像这两种行为构成了当年这个尚武民族的全部生活。但经过雕刻艺术的升华,使场景充满美感。</b></h1> <h1> <b>大象是古印度军队中的主战坦克,威力巨大。</b></h1> <h1> <b> 也有一队欢快表演的舞者和乐手。</b> </h1> <h1> <b>神庙雕刻的材料,取自克久拉霍40公里以南潘纳采石场的浅黄色砂石,这种砂石质地柔软,色泽悦目,适宜雕刻。</b></h1> <h1> <b>人物不是气宇轩昂的武士,就是婀娜多姿的美女,美人配英雄。</b></h1> <h1> <b> 克久拉霍神庙以大规模毫无掩饰赤裸裸的性爱主题雕塑展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而著称于世,有性庙性都的称号。它有别于其它地区印度教的神庙,在世界范围内不要说宗教建筑,就是世俗的建筑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印度教是反对纵欲宣扬戒淫的,印度社会还是比较保守的,比如印度电影就很少有比较大尺度暴露的镜头,在公共场合也很少见到男女情侣有西方式的亲昵动作,虽然这可能这与我们的想象不大一样,因为我们从网络上看过一些发生在印度的极端性暴力事件以及女性游客在印度受到性骚扰,但这也说明被压抑的欲望非正常的发泄。因此这一奇特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引来许多学者的兴趣和探讨。主流的解释指向印度教的一个教派—坦多罗教(Tantfism),也称印度密教,是印度教的另一个极端。密教的神秘主义宇宙观认为,男女两性的交媾就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男女两性的交媾,就可以亲身体验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灵魂解脱的捷径。印度密教起源与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传统有关,就是将这种原始的生殖崇拜加以宗教化仪式化。佛教里同样也有密教,在藏传佛教中很普遍。佛教密教寺庙里的佛像很多都是男女做交合状,称为“欢喜佛”,主张男女双修,也是与印度教密教持同一宇宙观的。做为包容性极强的印度教,是主张纵欲与苦行两个极端并存不废的。印度密教在十二世纪伊斯兰入侵之前还是很流行的,走纵欲的极端。但在伊斯兰全面入侵控制印度之后,主张禁欲的伊斯兰文化深刻影响了印度,印度教偏向了禁欲苦行。文化都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如同佛教传入中原汉族地区,受孔孟中庸思想影响,形成即避免纵欲也避免苦性两个极端,有本土特色的汉传佛教。而藏传佛教则保留了佛教密教内容。</b></h1> <h1> <b>进入神殿,就是神庙内部看看。</b></h1> <h1> <b>雕刻精细的门楣。</b></h1> <h1> <b>入门一对柱子的柱头上的四臂毗湿奴。</b></h1> <h1> <b> 神殿内的雕像。</b></h1> <h1> <b> 不知这些热情好客的当地人是否就是当年那些尚武且浪漫的拉其普特人的后代。</b></h1> <h1> <b>接下来去西庙群中最大的一座神庙---坎达瑞雅•玛哈戴瓦神庙(Kandariya Mahadeva Temple),神庙建于公元1025-1050年,代表着昌德拉建筑风格的顶峰。印度中世纪寺庙大体分为北方型和南方型,这座神庙是北方型的代表之作。<br> 坎达瑞雅•玛哈戴瓦神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湿婆神,即毁灭之神。神庙由走廊、朝拜堂、最高塔及塔下的圣室组成。圣室周围有参拜时的参道。整个神庙门廊角塔重叠相连,宛如山丘连绵交错,浑然一体,造型雄伟壮丽,蔚为壮观。由于是湿婆神庙,因此神庙外形象征着神圣的喜马拉雅湿婆的住处---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就是西藏的冈仁波齐神山。神庙的外墙上有成百上千的男神女神、妖冶的仙女、幻想中的动物以及描绘性爱场面的雕像和装饰性雕刻,充分表现了雕塑家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而在整体结构上,建筑设计师打破了建筑物与雕刻装饰之间的界限,使寺庙本身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巨大雕刻群。 </b></h1> <h1> <b>关于神庙的整体造型,还有一个象征意义,就是湿婆阳物崇拜象征,就是湿婆的林伽,深受印度教徒的崇拜,希望从轮回中得到解脱。后来在印度教崇拜的场所,凡是这种形状的物体都可以做这样的理解。</b></h1> <h1> <b> 神庙高达31米,由与整体形象相似的84个小塔堆积而成,巍然挺立于高台之上。</b></h1> <h1> <b>立于门厅上方的大象。</b> </h1> <h1> <b> 入口处上部装饰着花冠雕刻,两边是海怪摩诃罗的雕像。</b></h1> <h1> <b>神庙外墙上呈锯齿状多个凹凸表面连续排列了三层雕塑,每一个凸出的位置都有一尊四臂神像,两边缩进的部分则是女性雕像,以突出神祇的重要。所以女性的雕像就显得多于男性雕像了。</b></h1> <h1> <b> 神庙一共有872座雕像,大部分都有近一米高,普遍比其它寺庙的雕像都要高,尤其是这里的雕像将女性美和性爱技巧表现到了极致。</b></h1> <h1> <b> 克久拉霍神庙的雕塑中,最多的是女性雕像,这是克久拉霍雕塑的最高艺术价值所在,是对人体艺术的重大贡献。这些女性形象都高挑苗条、眼睛细长、眉毛弯弯、乳房丰美、臀部宽阔,身上佩戴了丰富的珠宝首饰,有多种发型和头饰,包括头冠、王冠、缎带、鲜花、簪髻、发束或长长的发辫。她们修长美丽的四肢摆出各种生动甚至夸张的姿势,天真活泼且充满诱惑,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b> </h1> <h1> <b> 神庙外壁上高浮雕嵌板上的各种女性人物的肢体动作高度扭曲夸张、变形,极富性感。刻画出这些神庙雕刻中最具吸引力的各种姿态的女性和爱侣的形象。她们身体扭曲度极大,做出S形造型,往往呈现出不寻常的侧面或背面形象,身体围绕中轴线做极大幅度扭转,呈螺旋式,将传统的三屈式表现夸张到了极致。她们个个搔首弄姿,用各种妖娆迷人的姿态表现着如火的爱欲。</b></h1> <h1> <b>想象中的怪兽。</b></h1> <h1> <b>走进神庙的神殿,顶上的石雕藻井精美华丽。</b></h1> <h1> <b> 神殿内的梵天。梵天是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从正面看有三张脸,实际有四张,称为四面佛。梵天的坐骑是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被称为智慧之神。 但是在印度教不计其数的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少之又少,反而供奉毁灭之神湿婆的寺庙却比比皆是。其中的缘由有不同的神话,有印度教中不同的教派解释,因此有不同的版本。总之贵为三大主神之首,并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但梵天走出印度来到东南亚却身价倍增。在泰国及东南亚,梵天被认为是仁慈无比的神祇,是香火最旺的佛像。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说,到曼谷来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庙不拜神一样,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在中国,被称呼为“四面佛”大梵天,也被称为“有求必应”佛,佛的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因此梵天在南传佛教中有很高的地位。</b></h1> <h1> <b> 这里还有一尊梵天立像,没有了配偶和坐骑。梵天的标志除了四张面孔,还有长着山羊胡须。</b></h1> <h1> <b> 这是供奉湿婆的阳物林伽,这在印度教地区随处可见。林伽是印度教湿婆派和性力派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神。林伽在梵语里是“标志”的意思,是寺庙里膜拜湿婆的标志。印度全国各地湿婆庙宇和家宅湿婆神龛主要供奉林伽,拜人形湿婆像的很少。确实在印度很少能见到人形的湿婆,一般都是这么个圆墩就代表了湿婆。林伽代表了造物主的初始力量,也意味着,宇宙崩解之时所有的创造之物在此消亡殆尽。因此,根据印度教的思想,宇宙的创造、维持以及毁灭都出自同一位神,那就是象征性代表湿婆神的林伽,太厉害了。到了印度教的圣城瓦拉纳西,我们将会看到人们是如何顶礼膜拜伟大的林伽了。</b></h1> <h1> <b>神庙圣殿入口向外看。</b></h1> <h1> <b>一位印度妇女走进圣殿。</b></h1> <h1> <b>与坎达瑞雅•玛哈戴瓦神庙同处一个平台的还有两座神庙,中间小的一座是摩诃提婆神庙(Mahadeva Temple),右边的是迦甘丹巴神庙(Devi Jagadamba Temple)。</b></h1> <h1> <b>在这三座神庙周围有四头神兽非常可爱,三头站立在平台不同位置。</b></h1> <h1> <b>有一头神兽守卫在摩诃提婆神庙的入口处。</b></h1> <h1> <b>这两座神庙外墙的雕像与上一座的都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一些。</b></h1> <h1> <b> 象头神犍尼萨,梵名Ganesha,为印度教及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乃将人与象之智慧相结合,尤为印度教中的湿婆派与毗湿奴派所崇奉。在印度神话中象头神是湿婆误杀砍头的儿子,湿婆醒悟后想救活儿子,但被砍下的头已遍寻不见。湿婆只好求助于梵天,梵天讲你出去后第一个见到的,就将其头颅取下,那便是你儿子丢掉的头颅。结果出去便遇到了大象,遂取下象头安到了儿子身上。象头神信众广泛。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作自在天,在日本被视为夫妇圆满之神和财神,在泰国他叫做"象头神财天",在印度教中,他是排除障碍之神,是财神,是命运之神,是学识之神,代表着智慧,象征着吉祥和成功,是印度最具人气之神,商店都供奉着象头神。</b></h1> <h1> <b> 这是西庙群园区最北面的契特拉古波塔神庙(Chitragupta Temple)。</b></h1> <h1> <b>神庙的总体布局和雕塑内容的差不多。</b></h1> <h1> <b> 帕尔瓦蒂神庙(Parvati Temple)。</b></h1> <h1> <b> 正在维修的维湿瓦纳塔神庙(Vishvanath Temple)。</b></h1> <h1> <b>这位长辫少女的身子扭成了180度。</b></h1> <h1> <b>神庙的入口。</b></h1> <h1> <b> 神牛南迪神殿(Nandi Shrine)。神牛南迪是湿婆的坐骑,是一头象征男性生殖能力的公牛,它又是一个温驯而又快乐的神。</b></h1> <h1> <b>普拉塔皮斯瓦神庙(Pratapeswar Temole)。<br> 至此西庙群的全部神庙就都参观完了。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半钟,出园区打了辆TUTU回酒店。在酒店匆匆用过午餐后,乘TUTU车去南庙群,继续在克久拉霍的雕塑艺术之旅。</b></h1> <h1> <b>杜拉朵神庙(Duladeo Temple)。与西庙群相比,南庙群就太小了,只有两座相隔挺远的神庙,而且规模和雕工都是不能与西庙群同日而语的。</b></h1> <h1> <b>这座神庙建于昌德拉晚期,此时王朝也进入了衰落期。</b></h1> <h1> <b> 南庙群没有园区保护围墙,就在一个小村庄的旁边。路上看到印度的卡车,想起当年看的印度电影“大蓬车”。看了一座神庙我们就打车回酒店了。</b></h1> <h1> <b> 翌日清晨六点半我们离开酒店去东庙群。东庙群在一个叫老村(Old Village)的村庄周围,在一片田园风光背景中,更显得宗教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老村的村北耸立着供奉毗湿奴的迦瓦里神庙。</b></h1> <h1> <b>橘红色的晨光照进神庙的门廊。</b></h1> <h1> <b>这是克久拉霍最古老的小庙梵天寺庙(Brahma)。印度教对梵天的崇拜远不及对湿婆和毗湿奴的崇拜,从庙宇就能看出来。</b></h1> <h1> <b>供奉毗湿奴的侏儒化身的瓦玛纳神庙(Vamana Temple)。虽供奉的是毗湿奴的侏儒化身,但神庙与周边的神庙比起来,并未矮三分,反倒比梵天神庙高大得多。</b></h1> <h1> <b>这就是受人膜拜的侏儒毗湿奴。</b></h1> <h1> <b>帕尔斯瓦那特(ParsvanathTemple)</b><b style="color: inherit;">神庙(右侧的那座)、襄提那斯(Shanti Temple)寺庙(中间白色的那座)和阿迪那斯(Adinath Temple)神庙(左边那座)连在一处,这几座都是耆那教寺庙。其中</b><b>帕尔斯瓦那特神庙是东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于公元950—970年建造。耆那教神庙的建筑风格与印度教神庙差不多,毕竟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一脉相承,是在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中发展起来的。</b></h1> <h1> <b>帕尔什瓦纳塔神庙外墙的装饰带上已经没有了赤裸裸的性爱雕塑了。</b></h1> <h1> <b> 但也不乏这些阿娜多姿的女性雕像。</b></h1> <h1> <b>圣殿内供奉的帕尔斯瓦那黑色大理石雕像。</b></h1> <h1> <b>襄提那斯寺庙前诵经的印度耆那教妇女。进入这座耆那教寺庙,教规更为严格,不但要脱鞋,而且还要脱袜。</b></h1> <h1> <b>寺庙内供奉的4.5米高的阿迪那斯雕像。</b></h1> <h1> <b>从东庙群回到西庙群的商业区,在一个小店邹淼买了一些有当地特色的头巾和围巾。<br> 中午回酒店用餐,下午一点半离开酒店去机场。有意思的是,这两天在酒店外为我们服务的TUTU车小伙子,居然开了一辆很好的SUV来接我们送机场,价格还是TUTU的价格,因为他要去机场接预定了SUV车的客人。机场很近,路上也没车,五分钟就到了。到了机场一看,航班不出意外的晚点了。不过还好,仅仅晚点了一个半小时。下午4:35飞机起飞,40分钟后于下午5:15降落在瓦拉纳西机场。印度教的圣地到了。</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