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于上周五结束。面对考试成绩总是会有几家欢喜几家忧,每每此时也是老师们最煎熬的时刻,因为总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未能向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做好后续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现在我就本次数学期末测试做出如下分析:</span></p> 试题分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测试题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每一年的命题趋势都不尽相同。试题的形式灵活多变,难度也在不断增大,考完后总有一种让人很纠心的感觉:平时紧扣书本教的内容考得不多,多数题目拔高学习要求,更侧重对学生灵活学习能力的考察。下面我用本张卷子中的具体题目进行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一、认真填一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5400里面有( )个十。</span></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析:此题中的5个千和4个百与十之间的大小跨度比较大,孩子们一时想不出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导致答题出错。该题的1分很不容易得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5、按规律填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4273,( ),4073,(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2001, ( ),1997,19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这2道小题体现的都是连续减去一个数的规律,2组数据中的“拐点”增加了答题风险,无论是用减法计算还是用数数的方法答题出错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也就是说该题很可能会错失3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8、 240秒=( )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变换单位是重难点题型,该题中的大数据“240”无疑让这类题目“雪上加霜”,在没有学习表外乘除法的情况下,一部分孩子想不出240里面有几个60而遇到答题阻力,机灵的孩子能把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迁移到此题。虽然也曾经练习过“120秒=( )分”,但是若体会不到用乘法口诀解决的技巧,他们会觉得这两道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9、4035>40□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00□>10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前一个小题多数孩子填写的“2”,比大小时只比到十位根本没有考虑个位的比较而导致出错,答题因思考不周全失分;后一个小题只顾答题而忽略了题目要求“填最大的数”而导致出错。这2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埋藏着陷阱,这2分失去容易得到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二、细心填一填。</p><p class="ql-block"> 2、在一个长15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该题平时反复练习过,每遇到一次总结一次规律: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一样,平时这种题不出错的孩子在这次测试题中却出现了答题错误。这种情况让我也难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3、★○○□★○○□……照这样排下去,第25个图形是( ),第36个图形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这道题在复习中反复练习,反复讲解,临考试前的易错题库中也有该类型题,但是本次答题依然有人出错。该题型是数学书中的拓展题,教参书中明确提出“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可见此题的确有难度,不然也不会反复练习不停出错。此题出现在试卷中,看起来的确是要有意要难为一些孩子的。</b></p> <p class="ql-block">4、右图是某小学的平面图,植物园在教学楼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该题的平面图与书上的平面图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看看下面的对比图就可知晓。此题需要孩子们深刻理解用方向确定位置的方法,方能灵活描述各种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书上的平面图简单明了:中心点就是在中间位置,物体所处位置的方向特别清晰,这样描述起来既轻松又准确;试题上的平面图相对而言比较混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b></p> <p class="ql-block">5、秒针在钟面上转5圈,分针在钟面上转(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此题我不想多做分析,只想说一句:咱们大人在做此题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思索一会儿,由此可想孩子们解答这道题目的难度。</b></p> <p class="ql-block">👉三、仔细算一算。</p><p class="ql-block"> 3、看图列式计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此题属于两步列式计算,即先算出皮鞋的数量,再计算两种鞋一共的数量,属于综合应用题。本册书中的应用题多是一步解决,即使两步应用题也会分两个小题呈现,这样做也是帮助孩子降低解题难度。因为与平时所学有差异,孩子们根本没有用心去审题,仓促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导致答题出错。</b></p> <p class="ql-block">👉四、画一画,填一填。</p><p class="ql-block"> 1、请你接着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钝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第一个图接着画平行四边形,与平时练习不同的是,给出的已知图由原来的横向变成了竖向,孩子们被搞晕了,晕到已经忘记了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点去作图;第二个图给出了一条线让接着画一个钝角,这条接近边缘的线顿时让孩子们感觉画钝角束手无策,于是随意地画出了一个角,有的可能会意识到画出的不是钝角,但是他们似乎也没有办法只能画成这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理性认识图形特点,这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但是,这道题目的灵活多变彻底打乱了孩子们对图形的认知。平时把一个正方形稍作倾斜摆放,有的孩子还会将其误认成其他图形,由此可想这道题目肯定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麻烦。</b></p> <p class="ql-block">3、画一画,算一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上图是试题中的题目与书上同类型题目的一个对比图。书上该类型题目的数线图给定了一个数据,这样的引导犹如给了孩子们一根学习“拐杖”,在这样的指引下孩子们就能顺利地用数线法计算得数。而试题中“光秃秃”的数线图没有任何引导,瞬间让有些孩子迷失了答题方向无从下手,你看,一个细小的变动答题效果却截然不同。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浅,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经受住灵活多变的考验,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b></p> <p class="ql-block">👉五、生活中的数学。</p><p class="ql-block"> 1、上衣每件214元,比裤子贵38元,阿姨买一套衣服需要多少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此题综合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孩子们的审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其一,在解答时根本没有仔细思考裤子价钱是较小量要用减法计算,多数孩子受“贵”一字影响草率列出了加法算式,一步错导致整道题出错。其二,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审清问题是求“一套”衣服,只求了裤子的价钱导致出错。这是一道两步思维的题目,以孩子目前的学习水平来讲,更适合分成2个小题逐步解决。大家可以参考数学书来了解。</b></p> <p class="ql-block">2、淘气带了300元,买了一本《格林童话》。</p><p class="ql-block">(1)估一估,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吗?</p><p class="ql-block">(2)如果够,还剩多少钱?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估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容易,因为有难度,这种题在复习时也多次讲解,练习,订正,但还是会有些孩子理解不了估算,出现了精算完再去估计的情况。第2小题的问题类型在临考前练习卷子中出现的,还记得王梓赫妈妈反映孩子在答该题时根本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这道题还有一个难度就是,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接着第一道题目的估算结果去计算剩余的钱,因理解偏差导致答题错误。</b></p> <p class="ql-block">4(3)根据调查,给经理提出进货建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析:这属于统计知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超出学习范围的。这一点我很清楚,因为本学期我陪一个老师外出讲三年级下册公开课《小小鞋店》,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建议是这课才要学的知识点。这题目看似不难,但是因为没有学过,再加上生活经验缺乏,孩子们要根据前面统计结果提出合理建议真的会有一些为难。</b></p> 命题趋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从本次试题命题情况来看,这次考试更侧重于考察孩子们的学习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观察能力(看图列式计算题、找规律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灵活变通能力(画图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计算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缜密思考能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答题习惯(使用草稿纸、学会检查、规范作答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可能是未来各大学科考试的命题趋势。课程改革背景下,命题形式难度一年一个样,这也让老师们很不好招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及未来,我们绝不仅仅只是教孩子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而言,提升能力最好用的方法还是要多见题型,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要多刷思维拓展题,丰富学习视野同时,积累答题经验,提升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要多练基础题,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b></p> 小结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从上述试题分析中,我粗略的计算了易错题的分值累计在20分左右,写到这里,我想有些家长应该能理解孩子成绩为什么不理想了吧?每个家长都期待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在心中早已给他们定好了分数线(90分、95分、100分不等),而且不论题目难易程度,始终用一个分数去要求孩子,尤其认为一低年级更应该考高分数。同是家长,渴望孩子成绩优异的心情我真的很能理解。但是,这样对孩子偏执的期待和要求不仅让自己焦虑,也会伤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知道,今年高考数学题难度大,好多孩子成绩与平时相比大幅下降。同理,在小学孩子们的成绩也会因试题的难易度受影响的。这次我花了很大精力对本次数学考试进行了整体分析,绝不是为成绩不理想找理由和借口,只希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希望同是家长的我们都能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因孩子一次考试失利过度焦虑,否定孩子,怀疑老师,比这更重要的是要陪孩子一起认真分析,寻找考试失利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孩子的学习成长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树立积极乐观的教育心态。没有一个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上不了高中大学,也没有一个孩子一次或几次考试好就注定能上好高中好大学。孩子们成长路上成绩有起伏或者出现各类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具备这样的心态,才能谈教育,不然就只剩焦虑了。面对困难要有勇气乐观应对,这是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正能量。遇事焦躁不安的父母或老师很难培养出阳光向上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知不足而奋进,经磨砺而绽放。”让我们以此共勉!✊✊✊</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