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中国书法史之简帛时代 ————- 主讲 :徐鲁明

Aming

<p class="ql-block">三位女神善织布,姥姥一天50尺,妈妈两天50尺,妞妞三天50尺。如今三人齐上阵,共同完成50尺,请问每人织几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道禁止出国展览的小学应用题(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岳麓秦简《数·妇织》局部,秦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藏)</p><p class="ql-block">用文言文出题就是好,叫理科生读不懂,叫文科生做不出。</p> 从三千年前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竹木制成的“简”“牍”和丝织品“帛”作为主要书写载体,尤以简和牍的使用最为广泛。因此,我们将简帛出现以后,至纸张广泛使用(4世纪中叶)之前的时代,称为“简帛时代”。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藏的秦简记载了古代人对梦的解析:梦见虎豹会遇见贵人51,梦见熊会见到官长1500,梦见喝酒必有雨1494,梦见李为复故吏1508。</p> <p class="ql-block">饮不醉,非江汉也。醉不归,夜未半也。趣趣驾,鸡未鸣也天未旦。一家翁濡年尚少,不大为非勿庸谯。心不翕翕,从野草游。</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藏秦木牍中,富有江湖男儿豪气的酒令。)</p> <p class="ql-block">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帛书《周易》</p> <p class="ql-block">简、牍、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材质划分:简为竹制,牍为木制;以形态区别:呈细长条可供书写一行字的是简,幅面宽大可供书写多行文字的是牍。以丝绸作为书写的载体,习惯上称为“帛书。(“简单”的由来)</p> 制作简牍的第一道工序是将整根竹子或大块的木材加工成简、牍的毛坯。截竹为筒,破以为牒。断木为椠,析之为板。 <p class="ql-block">简牍绳编后为“史册”,新竹易腐朽,所以做简时要用火把水分烘干过程中竹青表面渗出水分,故曰汗青”。(“册“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秦代里耶秦简的乘法口诀—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p> 合同的由来<div><br></div> <p class="ql-block">可以随身携带的户口本</p> <p class="ql-block">⋯臣该死……能把死罪写的如此飘逸的定非一般人等……</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简———武威汉简,西汉时期,凉州出土的简牍,时间是西汉到新朝王莽时期。包括《仪礼》简、凉州王杖诏令简(养老制度)和凉州医药简牍等</p> <p class="ql-block">《士相见之礼》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同时它还是所有出土木简中保存最完整的简册,大多数墨迹如新,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的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页码和顺序。</p> <p class="ql-block">最后:请同学们下载整篇《士相见之礼》准备学习临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