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山墩遗址探访

借东风

<p class="ql-block">  断山墩遗址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丁岗乡平昌村东部,系西周时代吴国土著人居住的村落遗址。遗址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225米,高出地面约8米,文化层堆积高达4米,是苏南最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土著先民村落遗址。</p><p class="ql-block"> 1957年尹焕章、张正祥两位先生在宁镇山脉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保存良好。文化层堆集丰富,多层次叠压,并发现居住址和墓葬等遗迹多处(座),遗迹多具有通常所称“湖熟文化上层”遗物的特征。说明这是一处经历时间较长,拥有一定人口的聚落遗址。</p><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至11月,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三单位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共开5X5米探方32个,实际发掘7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丰富,厚达2.5至4.5米,多层次叠压,发现居住址和墓葬等遗迹多处。</p><p class="ql-block"> 1987年进行考古发掘,获得夹砂红陶、灰陶、原始青瓷器等文化遗物500多件。其文化内涵受中原商文化影响,但仍具有鲜明湖熟文化特色。另外还发现人体骨架、夯土台基和柱础、火塘、鹿角、牛牙、象牙、猪牙、石斧、石锛、短剑、小刀、铜镞等生产工具和兵器。</p> <p class="ql-block">  这里很安静,一条开阔的马路,隔断了对面平昌新城的热闹和纷扰。</p> <p class="ql-block">  此刻,沐浴着田野的微风,我安静的站在这里,试图和遗址对话。遗址沉睡了几千年,沉睡着带着各种几何印纹的硬陶,沉睡着精美的原始青瓷,沉睡着有关奔吴的泰伯和仲雍及其后人的种种传说,沉睡着东乡文化不可中断的传奇密码。</p> <p class="ql-block">  文化层</p> <p class="ql-block">  夯土层断面</p> <p class="ql-block">  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  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  井亭</p> <p class="ql-block">  祭台</p> <p class="ql-block">  断山墩遗址</p> <p class="ql-block">  是的,在东乡,这样的台形遗址很多。这些台形遗址,如一座座大小不一的旗盘,散落在东乡的四野里。倘若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位考古专家的偶然发现,也许,直到今天,东乡的后人们依旧会在这样的台形遗址上耕种,砌房,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前,这里住过东乡的先人。井台边,谁家的女主人正在用陶罐汲水,回到灶台边,用陶罐煮饭。谁家的老人,正在拿着分拣过的剩下的稻谷,“呦,呦,呦”地唤着忘归的母鸡。千年前的鸭子,也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鸭埘边,慢悠悠地喝着主人喂它的水。祭台上,贵族们正在向着上苍,默默地祈祷,护佑着东乡风调雨顺。但我不知道的是,在这2万多平方米的区域内,到底是怎样的天灾人祸,让他们从这块土地上遁迹?</p> <p class="ql-block">  台形遗址一隅,竖立着上世纪50年代挖掘考古的记载碑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台形遗址被明确为省级文保单位。在1987年的那次遥感普查,镇江境内共有这样的台形遗址185座,而断山墩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宁镇地区吴文化台形遗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  1982年3月,断山墩遗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此碑由镇江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3月重立。</p> <p class="ql-block">  远古的时候,,浩瀚长江走到东乡,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此遽然入海。江南地区的水患泛滥当是自然的事情。东乡的土著先民,在奔吴的泰伯仲雍等中原周人的引领下,将自己的家园,建在这高高的土台上,聚族而居,实在是聪明之举。也正是他们当初的睿智选择,才给了我们在经历千年的今天,依旧可以探究追随,怀望思古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疾驰而过的高速火车的轰隆声,不时打破了这里的静谧,给这远古的遗址上增添了些许现代化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跨越千年,台形遗址上的原生建筑已经空无一物。两次大规模的发掘,也只找到了一些石斧、石锛、鬲之类的生活用具。在那残垣断壁间的房子的础柱间,也发现了先人的遗骨。时至今日,当我们漫步在台形遗址的土层间,但凡细心,还可以翻捡到一些夹砂陶、红陶、灰陶的残片,上面的各式几何纹印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考古资料显示,在台形遗址的周围,发现了几处小型的土墩墓。这是西周时候最具吴国文化特色的埋葬形式。在东乡大地的脚下,这样的土墩墓遍布,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在这个台形遗址的北面,圌山脚下,沿着宁镇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吴国历经西周、春秋几代君王的土墩大墓。也正是因为从这些葬在山顶的土墩大墓中偶然挖掘出来的青铜器皿,才复活了史书记载的“泰伯奔吴建立勾吴国”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  在东乡这块地域内,已经发现了吴国第五代君主周章及其子六代君主熊遂的墓地,又发现了已经立国的吴国第二十二世王余昧的墓地,并且,早在其父寿梦时代,吴国已经和中原的周王朝通好,那么,奔吴的泰伯和仲雍当年为了防止他国入侵而建筑的吴国的城池又在何方呢?</p> <p class="ql-block">  因为,关于宜,关于吴,关于宜文化,关于吴文化,有太多等待揭开的迷。常州有季札的淹城,无锡有阖闾的古城,苏州有夫差的苏州城。甚至,2007年,在丹阳的葛城也发现了属于西周末年的古城。东乡,你有绵延的贵族土墩墓,有大量成规模出土的青铜器,有记载西周分封制的“宜侯夨簋”,但,你的城池呢?我们期待着考古能将你的迷底揭开!</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借东风</p><p class="ql-block">文 字:网络</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