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小故事12——详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_^日月@698

作者:苏放明 前些天,我们医院的值班医生抢救了一个子宫破裂的病人,我认为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div><br><div>那天晚上,一个25+6周的孕妇,因急腹症来到病房,B超提示为胎盘早剥,胎儿的心跳还有几十次/分,二线医生打电话给我,还告知该病人有2次宫外孕腹腔镜下手术史,其中一次是间质部妊娠,我马上说“5分钟剖宫取胎,即便是胎儿死亡了也要做手术”,我心里想,25周多的胎盘早剥倒不是很可怕,而如果是间质部子宫破裂就可怕了。果然,进腹后见原右侧宫外孕间质部手术处宫角裂开一个大口子,胎儿的身体已进入到腹腔,而胎头却卡在子宫腔内,胎儿已死亡,腹腔大量内出血,经修补缝合子宫,清理腹腔内出血,输血、抗炎等治疗,昨天病人已出院。</div></div> 这个病例,说明了详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div>大约在近二十年前,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一个二次剖宫产的孕妇,预产期已过,门诊医生要求孕妇马上入院,第二天手术。当天是周五,病人没有入院,而是下周一才入院,即安排病人周二上午手术。</div><div>周二早上6点,产妇腹痛临产,马上急诊手术,开腹后发现子宫破裂,胎儿重度窒息,原来产妇第一次剖宫产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一家公社卫生院做的,是古典式剖宫产。</div><div>如果问病史的医生,病史询问详细一些,考虑到年代较早、乡镇卫生院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很可能是古典式剖宫产的话,这个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就不同了。结果,医院因为围产儿死亡和孕妇的子宫切除而赔款大几十万。</div> 我自己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div>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有一足月的孕妇需要引产,因为是疤痕子宫,为安全起见,故转到了我所在的医院,当我问出孕妇第一次剖宫产是在乡下公社卫生院做的,认为极大可能是古典式剖宫产,坚持再次剖宫产终止妊娠。</div><div>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不然的话,用常规的方法引产,就会发生子宫破裂,很可能会导致母子双亡。</div> 实际上,每一个医生都知道病史对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就是看你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愿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仔细地询问病史,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你是否有渊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帮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从做住院医生时起,就已经养成了仔细了解病史的习惯。 1984年,我做住院医生的第二年,在现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刚从传染科轮转到心血管内科,类似于现在的规培。<div>我接手管的一个病人,住在走廊上,已经低血压休克三天了,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因为我是住院医生,既然诊断不明,我就又把病史重新问了一遍,当然也做了体格检查。</div><div><br></div><div>我问出来病人是跑船的,而且船是用来运送粮食的,船上有较多的老鼠,再检查病人的腋下和上颚见针尖样出血点,结合冬春季流行季节,我诊断病人为流行性出血热导致的休克,按流行性出血热来治疗,休克很快纠正了,整个治疗期间,流行性出血热的5期经过非常典型,后来病人痊愈出院了。</div>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好发于农村,通过老鼠传播,城市里少见,但不等于没有。 同样的疾病,在上世纪90年中期的深圳,又被我诊断出一例。 记得那是一个妊娠5个月的孕妇,因为发热,白细胞总数在4万以上,被门诊当做白血病收到了血液内科,后来又发生了低血压休克少尿,第二次全院会诊,妇产科是我去的,我仔细地了解了病史、发病经过、治疗措施等,也做了产科方面的检查,排除了产科疾病导致的休克。<div>我了解到病人住一楼,家中有老鼠,病人的腋下有针尖样出血点,考虑病人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我把诊断要点、依据说出来后,马上得到了内科医生们赞同,即刻抽血样送防疫站做血清学检查。很可惜,等防疫站的报告回来,证实病人是流行性出血热时,病人已经去世了。</div> 现在收治病人,书写病历都是住院医生的工作,年轻的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千万马虎不得,应该把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月经生育史、家族遗传史、过敏史及手术治疗史等等,按要求都详细地询问出来,问清楚这些病史和做了该做的检查,大多数疾病,住院医生已经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剩下的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上级医生有这些详细的资料,也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苏放明<div>写于2022年6月30日21点30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