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环线

起名好难

这该死的疫情总算有点缓和,一年多没有出去透气,现在终于旅游业又可以重新开张了。一直以来西北整个区域比较平稳,选择西北大环线吧。人说:一次西北大环线,等于十次旅行。这话有道理:横跨甘肃、青海,里程在2800公里左右,预计6-8天走完。这里一片沉寂却又生机勃勃,这是一条完整路线,不走回头路覆盖了大西北最经典的美景。我和朋友选择从兰州出然后又回到兰州。6月15日,出发! 坐上合肥开往西部的K594次列车,一路向西,过宝鸡就进入了宝兰铁路。这条铁路我们父辈们50年代曾为此流过血汗,过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心中都会有无名的激动,因为这些地方都有我们儿时模糊的记忆。16日,当晚霞映红天空时顺利到达了兰州,然后住兰州新区。 一夜的休整后,开始了游览模式,在甘肃境内是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抚育着肥沃的大地。 一路向西,往南望去,远处祁连山脉一直陪伴着我们。 乌鞘岭是经过世面的;它东望陇东,西驱河西,北通沙漠,南临祁连。自古以来,它为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和咽喉地,古丝绸之路的天然关隘和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兰新铁路、甘新公路(312国道)、连霍高速都从乌鞘岭穿山而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西征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左宗棠收复新疆,王震兵团进疆屯垦戍边,都曾经过乌鞘岭。 车行到张掖地界,不远处可见土夯汉长城遗址。看古烽燧下,好象闻到猎猎朔风,耳际犹有战马嘶鸣、鼓角争鸣。 往事越千年,不尽长江滚滚来,金戈铁马远去,烽火狼烟远去,只有残存的长城顽强地支撑着,向世人讲述着那远去的沧桑岁月。 中午,到了丹霞地质公园,这也是这次游玩的重点之一,此公园住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张掖之名自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五彩缤纷的奇岩怪石 有传说七彩丹霞是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调色盘中的七彩流到了祁连山北侧,使大地变成了美丽的色彩。 还有传说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各路神仙去西天瑶池向王母祝寿。七仙女飞天路过来到祁连山下的张掖,看到这里水草丰茂,天地广袤,蓝天白云,民风纯朴,便飞下天界,下凡间一游。<br> 张掖古代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塞外小江南。街市里商贾如云,物产丰富,瓜果飘香,让人流连忘返。一连数日,仙女们品美食、赏美景,穿梭于林间小道,徜徉于碧波荡漾的黑水岸边,玩的不亦乐乎! 一日突然想起王母寿辰临近,急忙向西飞去,匆忙中将一条彩虹般七彩丝带飘落在祁连山脚下,化成一座七彩山脉,留在了张掖。 七仙女飞走了,留下七彩丹霞映照着张掖的白山黑水。祁连山顶的皑皑白雪,向世界展示着他的高冷;雪水融汇成了滚滚不息的黑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张掖人民。 七彩丹霞山,用她的艳丽向人们展示着她的娇美,用她的艳丽向人们讲述着这段古老的传说。丹霞的美让人赏心悦目,她是七仙女留下的七彩丝带,也是七仙女留给张掖看不够的美景。 这里,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入围“中国最美六处奇异地貌”。其他五处为: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 张掖丹霞地貌发育的是中国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 张掖的丹霞地貌可概括4字。“雄、奇、幽、美”。据就雨后的丹霞更是特别的“雄、奇、幽、美” 有诗曰:<div>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br>仙女抛下七彩带,化作仙山悦君目。</div> 这里是丹霞小镇,只不过全是人造景。 漫步在小镇中。 今天的目标是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中的兰新铁路与我们同行。 车窗外的风景如走马灯,远方的群山忽近忽远,荒滩、绿洲不断变换,北方特点的白杨围绕着从祁连山上流下的甘露 一些风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一片片风力发电设备,只有在广袤的西北地区才有这样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了。 翻嘉峪关,过玉门市,进入了瓜州县。它隶属酒泉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也是河西走廊的西端。瓜州县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有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看见生长的郁郁葱葱牧草以为又到了江南。 瓜州县有蜜瓜、枸杞、甜瓜、西瓜、葡萄、大枣、番茄、甘草、锁阳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还有瓜州棉花、双塔鱼、锁阳酒。瓜州还特别的好客,我们的汽车停到服务区时,当地人就打开他们生产的西瓜甜瓜请我们免费品尝,还管够。好甜哦... 中午时分到达敦煌。 <p class="ql-block">午后,游览莫高窟。据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p>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此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中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著名的三层楼内"藏经洞" ;<div>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br>1900年这一秘室被王道士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div> 遗憾的是根椐文物管理规定,为了完好的长期保护文物,窟内不准拍照,所以只能照了几张莫高窟外景以作记念啦! 敦煌的夏天天暗的晚,6点相当我们这里不到4点。下午的行程是野外体验,来到了沙丘边缘农家乐,体验开着沙地摩托飞驰在沙山上的刺激,骑骆驼的悠闲。真是年龄不饶人啊,开着摩托一圈,老腰实在受不了啦! 还是玩从沙山上滑下比较合适。 晚上的文艺互动加上牛肉火㶽,不亦乐乎。 敦煌的鸣沙山与月牙泉也是必去之处,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山有流沙积聚而成,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甚为壮观。沙粉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鸣沙山的骆驼是必须要骑的,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去时游人不多,是骆驼等人,听说平常骑骆驼的游人要排长队的。两位女士要骑,每人100小米,过把瘾。 多像在沙漠中考查科学家的驼队!站在高高的沙山上,帅! 不要掉下来哦 仰望天空,有乘滑翔机和直升机的游客从蓝天上飞过。滑翔机每位810米,直升机两人1280米。可以欣赏壮丽的沙山美。 在这里还可以登高看连绵的沙山,也可以出20米从山顶坐滑沙板从山顶滑下,以体验飞流而下的快感。 名声最响的是月牙泉,它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div>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div> 午后出发的目的地是青海的德令哈,刚出敦煌就发现奇观,电线杆上有一发光体,超级亮,可能在一百公里外都能看到,当时没人能知道是什么。后经查,应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这个光亮的塔是收集太阳光的,塔下面有成千上万的反光镜把光线反射到塔顶,让塔顶的熔盐加热蒸汽发电。由于熔盐可以储热,所以晚上也能发电。 离开甘肃最后一地就是阿克塞县,它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交汇处。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阿尔北麓,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这次遗憾的只能坐车而过了。 这是阿尔金山的冲击扇地区,也是茫茫的无人区。不时可见到有野骆驼出现。 进入阿尔金山,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四周高山环绕,最高的慕士塔格峰,海拔6973米。现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与种类繁多的藏野驴、藏 羚、野牦牛、野骆驼及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玉带海雕等珍禽异兽,连同241种野生植物,蔚为高原的奇观。 去年底阿尔金山隧道的打通,使行程缩短了2个多小时,但也有许多景观景点错失,比如传说中神秘的石油小镇就没看到了。<br>椐说山脚下无垠的荒漠中有一个废弃的石油小镇,它曾因石油而繁荣,又因石油而衰败,从数万人居住的繁荣小镇,一夜之间空无一人,而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又回归到无人区,九层妖塔等电影在此拍摄更给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是许多旅游者的打卡地。——留点遗憾吧! 翻过阿尔金山进入了青海无人区,也从海拔3800米回到了3300左右,放眼远眺可看昆仑山的白雪山顶,也有离公路不远处野耗牛与野骆驼。听导游介绍,这里地下的各种稀有矿产也是很丰富,是国家战略物资资源做为储备。 美丽的公路延伸到天际。 进入青海的第一个检查站——鱼卡。在这里要做严格的核酸检查。全体人员下车都要做核酸(包括司机、导游) 这几年,又一处有别于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的美景开始刷爆朋友圈,这就是被称之为“翡翠湖”这也是我们的打卡地之一。今天天公不做美,阴的利害,欣赏翡翠湖效果不会好 翡翠湖又名大柴旦湖,为盐湖,湖中盛产硼、锂、盐、钾肥、芒硝等。 这片大小不等、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盐池中的高浓度盐水在当地称之为“卤水”,是历经多年的盐湖开采而形成的采坑,由于所含的矿物质浓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了颜色多彩的景象。 特别是风平浪静的时,镜面般的盐坑散布在四处,倒影着蓝天白云和柴达木山的皑皑雪峰,身处其间,看着身影在脚下,此刻的感受,也只有身在其间才能深刻感受。在没有太阳的照耀这样的美景真的体现不出来——又一遗憾!<div><br><div><br></div></div> 车行200多公里,住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德令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境内及周边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据说德令哈也是我国防军事重镇。德令哈也有不少的打卡点,其中就有那十分神秘九层妖塔,还有雅丹魔鬼城等。这都没在计划内——又一遗憾。 20日晨天气真阴啊,还有点下雨,气温也只有9度左右了,耽心因为天气原因欣赏不了茶卡盐湖的美景,一路上远方的昆仑山被乌云笼罩,近景不时有羊群,牛群在公路旁成群结队。 天佑我,到达茶卡盐湖时天空有放晴的迹象了。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 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经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生产的原盐、再生盐、洗涤盐、粉洗盐、加碘盐、营养加锌盐等产品畅销全国。 在盐湖内,俩哥们站在结晶的盐湖中。 天放睛了,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远方的昆仑山清晰可见,在明媚的阳光下,盐湖的水也变得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美的使人窒息。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一片白云飘过,青色的盐池又变成灰色的,真是神奇。 在第三景点,大型历史故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节目在此上演,场景逼真的效果,演员逼真的演技使我们好像身临其境,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时空。 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真不愧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 驼峰广场是茶卡精神的集中展示广场,为宣扬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柴达木繁荣与稳定中发挥巨大支撑作用的茶卡驼文化,让游客体验悠长的驼铃依旧,阵阵回响,不绝于耳。 日月山也是这次行程必打卡点,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 在地理分界石对面,有历史伟人的提词。 唐代以前的日月山不叫日月山,叫做赤岭,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因远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这座海拔仅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因其太小而不值一提。她在群山环绕中透出一个隘口,让骑马行走的民族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成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交马赤岭",中原和吐蕃封建王国的使者必须在此换乘对方的马方可踏入异域土地。 公元638年的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护送着美丽的文成公主走过赤岭,作为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帐篷,在故乡做最后一梦,伫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令她离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人们又建立了日亭和月亭。 山下一条我行我素倔强地从东流到西的倒淌河,凝聚了公主太多复杂的泪水,幽静而温柔地倒淌着,是倒淌那段千年不断的感情?是倒淌那千年流不断的眷念?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为纪念文成公主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后来在此建庙,2016年7月31日,由塔尔寺活佛主持,依照仪规,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 从日月山下来不远就来到青海边,现在地里的油菜花还不到旺季,在晚一个月来可就会看到黄花托着青水,青水托着蓝天。青海湖时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湖泊地域面积辽阔,湖水浩瀚无边又蔚蓝空灵。湖的周围被群山环抱,而贴近湖畔则是苍茫的草原,景色壮观优美,可供观赏的地带和景观很多 我们主要是在二郞剑打卡。 只是无意间的一瞥,便深深地爱上了青海湖,这美丽如画的蓝天白云,这高山草原间漂亮的青海湖,这真正旅游休闲的娱乐胜地!<br><br> 清澈的湖水,鱼儿在欢快的游戏。 湖中还可以看到一座鱼雷基地的遗址,这里曾是建国后151鱼雷基地的所在地,所以二郎剑景区也被称为151景区。 海阔天高,放飞心情。 青海湖边的经幡,蓝白红绿黄五色经幡,象征着蓝天白云火焰绿水黄土。经幡上面印有经文,佛像或者吉祥物等,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以此祈求神的庇护,也是给自己积攒功德,愿神灵庇护我们。 下午就是在农家的自由活动,骑马、射箭、沙滩摩托、沙滩越野、唐卡体验、煨桑体验等。 老腰不行不敢激烈活动,只穿了藏服做个纪念吧! 晚饭有手抓拷羊肉,完全是藏民的吃法,还是真的费劲哦!这一天的活动轻松又愉快。 这是青海省的博物馆,怎么看都好像是西方的建筑,又好像有穆斯林的风格? 塔尔寺是这次游玩的最后一站,塔尔寺是藏区非常有名的寺庙,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青海这一寺院是必到的圣地。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据记载大金瓦殿初建于1560年,后于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梵教法幢"金匾。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 塔尔寺院依山势建筑,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br><br> 位于寺前广场的八宝如意塔。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这一次甘青环游如期结束了,回到兰州这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又看到了高楼林立的熟悉气芬。但不同的是兰州的地理位置是南北群山对峙,东西有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里。它古朴、大气、苍茫、雄浑,是它给我的印象。这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也是黄河在它将近5500公里漫长行程中,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今天的兰州,还在继续成长,这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一定还会继续焕发青春的光芒! 近3千公里的里程有幸苦、有快乐、有震撼、还有点遗憾。<div>幸苦——长途坐车,高海拔反应,昼夜温差悬殊。</div><div>快乐——欣赏美丽风景,大西北特有的地形地貌,放飞心情。</div><div>震撼——古朴的长城,望不到边的荒漠,壮观的沙丘,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雄伟高山雪山,还有少数民族对信仰的虔诚!</div><div>遗憾——有几个打卡点没到,如张掖大草原、石油小镇、雅丹魔鬼、九层妖塔等</div><div>今天6月23号,就要和兰州分手,明天我就会回到安徽。出来那么多天,想家了。</div><div>再见了,大西北,再见了,兰州。如果有一天我想起大西北,这一定是最美好的记忆。<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