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大院》共忆老城故事 记录迷失往事深研古今文化 寻回心灵家园。 《卢家大院》

卢志勇

<p class="ql-block">我二岁时候照的全家福。我最小。</p> <p class="ql-block">“卢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教堂后生茂里卢家大院41号院——祖父的宅院生活并度过他的大半辈。</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名叫卢伯衡,听父亲说祖父干过银号(现在的银行),又开过小工厂,在我眼里祖父是个买卖人,从我记亊开始就知道卢家大院。由于经营有方,祖父的买卖越做越大,为了满足这一大家人的生活需要,解放初期时,做鞋供给滨江道与和平路交口的鞋店买卖,我的父辈兄弟姐妹共八人,可谓一大家人。我可能二岁左右照的全家福时,当时我最小二岁,现在已经接近古来稀时代了。</p><p class="ql-block">下图我与姐妹合影1971年,上班第二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父亲那一辈是亲兄弟姐妹八人,至祖父那一辈已是亲叔伯兄弟姐妹近二十人,再加上孩子们,人口越来越多。 因为祖父家族姓卢,老街旧邻的居民习惯将这四座宅院通称为“卢家大院”。</p><p class="ql-block">祖父的宅院在我印象中,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深宅大院”。是一座典型青砖灰瓦、中国明清时期北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四合套院。其特点是以三间正房为核心,南房二间、正房等形成纵轴线,厢房、门房等沿纵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它坐落在生茂里胡同的西头,整套宅院高大敞洁,气势恢宏,在周围一带民居中多少有些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它所象征的是户主的地位和资望。祖父宅院的大门是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门楼,门口二个石头狮子,为出入平安吉祥,76年的大地震生茂里也算重灾区,整个大院沒事!进入四合院正房是五个条石台阶,则有步步登高之感,因为此宅院的一大特色就是台阶多,并且都是整的大块青石,院内是青砖,这些皆显示出了该宅院的主人为商人富户之身份。遗憾的是经过“拆迁”,此门脸儿早已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我30岁的像片。</p> <p class="ql-block">从宅院大门进去,大门洞比较宽敞,大门洞里的东侧有个看门房,由于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我的三伯一家人临时住进了门房,我参加工作后三伯单位给了房子搬走。大门洞的这个影壁所寓意为居家欢乐、祥和富贵。</p><p class="ql-block">从大门洞出来,下正方级台阶,左边是一个东西的外院,外院的倒座南房是二间加门房与门洞通连着的,只有两级台阶,我曾与父母住在二间南房内,听祖父回忆讲西侧的三间分别是男女卫生间。东面一间为厨房。</p><p class="ql-block">院内有棵大枣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逢春天开花时节,遍地洒落着紫黄色的花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枣花香。</span>每年八月十五结了不少枣,大枣特别脆甜。整个生茂里也算一道风景线!枣树下面有个汉白玉石头仙女,小时候经常爬到仙女的肩膀上摘枣吃,因为这个沒少挨说,平时不开大院的两扇门,大门两扇门的下方对称镶安着一对红铜雕的回纹。当年,我和小学同学在大树下写作业,这个大院也是我幼年时期经常学习玩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通过大方砖地面至大院最北面,上五级台阶有坐北朝南正北房三大间,是整个四合院中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正中堂屋屋门为二开隔扇门。内院的东面和西面,均须上二级台阶各有厢房一间,正中堂屋屋门均为二开隔扇门。各屋门的上方(俗称上亮子)。</p><p class="ql-block">对卢宅院印象深刻,也源自我现在仍然能记忆起来自己当年在宅院里的幸福、快乐童年生活。</p><p class="ql-block">祖父虽然是个买卖家,喜欢收藏、阅历丰富,但是他老人家淳朴善良,于和蔼中不失威严,在卢家家族中威望极高,祖父的那些亲叔伯兄弟们和晚辈们对他都十分地敬畏。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我心里都还会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