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上海解封一月杂记

陇南人余松敏

2022年6月1日,上海封城二个月后正式解封,终于可以走出小区大门,到居住区的外面,自由自在的走走看看,购买补充生活必需物资,恢复正常的生活。从解封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谨以此文杂记解封的日子。 <p class="ql-block">引言</p> 解封第一天过马路,不知为什么差点闯红灯。自嘲:“人被封得戆特了,只晓得红、黄、绿码,不晓得红绿灯了。”警察叔叔笑了,又扭头对一名老者“老爷叔,红灯,勿好过去”。看来不是只有我们封闭太久,有些迟钝,不少人都已经不适应了...... 一、小区外面,硬隔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月1日,解封的第一天,不少小区的硬隔离尚未拆除,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p class="ql-block">此后的日子里,硬隔离在上海城区依然随处可见,各种材料,各种色彩,是解放七十多年来绝无仅有的首创。</p> <p class="ql-block">此小区大门在上海封城前就被封堵上了,因此,所用之材并不太“讲究”,杂乱无章。</p> 正式封城后的硬隔离就考虑“美观”了,不同的街道,不同的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各显神通。 大连西路沿马路的硬隔离,有的外观表面整齐划一。 但是里面杂乱。解封后,人可以自由出入,小商铺也有开门营业,隔离围墙却依然不见拆除,直至到六月底方见彻底拆掉。 也有隔离墙外观杂乱,内部整洁。隔离墙的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全由领导的意愿或施工人员的心情而定。 6月9日早上,大西小区内一个楼栋发现阳者, 整个小区再次被封。小区大门外竖起了绿色和黄色的两道隔离栏杆,居民不能自由出入了。刚知情的居民们聚集在大门口内,已不能随意进出,充满了焦虑,而门外围观的周边居民,则又一次陷入抢购潮。 除了大西,还有被再次封控的小区。再次封控的硬隔离因材施工,色彩斑驳,与首次封控的硬隔离材料有明显差异。连续封控的时间久了,隔离墙被居民撬开了三角形缺口,方便投送物资。 <p class="ql-block">6月21日,大连西路沿马路的硬隔离被居民拆除了一块挡板,然后又被封上了。</p> <p class="ql-block">解封后二十多天,沿同一条马路的硬隔离有的被居民拆除后又封上,有的就懒的补封了。</p><p class="ql-block">6月底,城区绝大部分的硬隔离都拆除了。虽然拆除了“篱笆墙”,但是留下的是历史的永久记忆和心灵上的那道疤痕。</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本小区发现有疑似阳者,已被拉走隔离,但小区并未被封控,仅封了该楼栋门,外加管控人员看守楼栋,几天后就撤除了封控。</p> <p class="ql-block">附近这栋大楼也有阳者,只对该楼栋门进行封控,这才是上海精准防控的标准做法。</p> 二、久违的上海鲁迅公园。 <p class="ql-block">上海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因1956年鲁迅墓由万国公墓(现名宋园)迁建到此而改名。2022年3月13日因上海疫情爆发而闭园,6月1日开放,进园需扫场所码,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再通过电子哨兵才能入园。</p> <p class="ql-block">久违的世界文豪雨果,虽戴着口罩看望你有所不敬,但公园要求必须戴好口罩,也是无奈。</p> 公园内处处是栏杆和其他隔离设施,不让去餐厅、茶室等室内场所聚集,可以理解,可不让上山就有点费解。曲径通幽,游客莫入。不能游园,只可走路。 <p class="ql-block">水面上的小桥都被栏杆阻断了路,中日青年友好钟前也拦上了红条布。意为游客游园只能走大路,不能在”歪门斜道“上散步。</p>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公园的儿童乐园却大门紧闭 ,仅在儿童乐园对面的空地上搭建了充气城堡。儿童游客稀少,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也就没有这个节日应有的气氛。 一年四季,年复一年,除了旅游在外,基本上每天都来此早锻炼。而今,错过了公园的春天,再见时已然是夏天。 往日对花花草草不屑一顾,如今封闭久了,看到艳丽的花卉也感觉惊奇。 常见的荷花和广玉兰,见多了不知珍惜,今日相见,分外亲切。 公园依旧是那个公园,没有变化。人在家封闭的时间长了,内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冲动,我们对公园又有了新鲜感和新奇感。 水草疯长,浮萍漂浮。开园的第一天,也是公园复工上班的第一天。园林工人驾驶小船于久未清理的湖面上,开始辛勤的打捞工作。 从湖里捞出的水草和浮萍,堆放在湖边,如同座座小山。 游客依旧,风景依旧,只是心境不同往昔。 三、核酸阴性证明,市民外出的护身符。 上班、乘坐公共交通、购物、看病取药、去银行等办理各种事务的公共场所,必须持有24-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核酸阴性证明成为解封后上海市民的护身符。解封第一天,有关部门准备不足,使得做核酸检测的市民大排长龙。雨天,做核酸检测的市民队伍也不短。 解封后第一天看到核酸检测亭,感觉稀奇,引来不少路人拍摄。此后,常态化核酸检测随处可见,没有了新鲜感。 <p class="ql-block">为方便小区居民核酸检测,在小区内设置了核酸检测点,居委会发放了核酸采集卡,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小时的核酸采集。</p> <p class="ql-block">小区居民不多,外来人员没核酸采集卡就无法在此做核酸采集,所以此核酸检测点经常空闲。</p> 核酸检测已经成为解封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备项目,这是不正常的。但愿核酸检测不要成为常态化,早日成为历史。<br> <p class="ql-block">虹口区教育局里设置了2022年等级考专用核酸采样点,为考生单独进行单人单管核酸采样。</p> 四、疫情期间,停摆的环卫。 一座城市的管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环卫工作也是如此,城市干净、整洁、美丽是与他们的辛劳付出无法分割。封城期间,环卫工作也基本停摆,垃圾遍地。解封第一天,祥德路上环卫工人在清运垃圾,造成交通拥堵。 封控期间没有及时清理的团购物资包装箱,有的堆放在人行道上,堵住了通道。 人行道、绿化带随处可见堆放的垃圾,有的是封控期间赖以过夜的床垫和被褥枕头。 工商银行自动取款机内的垃圾也同样无人清理。随着环卫工人的复工,城市应该很快恢复干净整洁。 五、理发,解封后的头等大事。 封控二、三月之久,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迫切希望从“长毛乱发”的丑陋中尽快解脱。 解封前,曾有理发师隔着墙头或隔着栏杆“秀才艺”,给封控区的百姓理发。 解封后,小区里,路边摊、小店内外,人们排着队等待“噱头噱脑”,一扫阴霾,成为神清气爽的自己。 在理发店坐等理发,大部分是老人。 <p class="ql-block">解封后的一周内,不愿在理发店排队等候的人们,就近在路边摊享受快剪,方便省事,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多少年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了。</p> 路边摊理发,价格不等,有市场价20元一位的,也有良心价10元一位的。 解决了百姓的头等大事,深受欢迎。 六、继续囤货,民以食为天。 囤货,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挨饿的日子。上海封城的两个月,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的儿女以及他们的下一代人,对“囤货”这两个字的感受异常强烈,刻骨铭心。一旦解封,我们首先出去采购补货,而他们不仅是补货,还要购置双门冰箱及冰柜。 解封第一天出门,首要任务就是采购囤货,补充、填满已经空荡的冰箱。无奈商店大多闭门,或是要求线上购买。政府物资保供商店橱窗上,张贴着疫情期间保供稳价的告示。 <div>网红小店也经不起长久的封控,关闭着门,但留言依然温馨:</div><div>我们还是会怀念<br></div>曾经的那个味道<br>和曾经的那个自己 封控太久,存货不多。解封第一天的商场准备不足,空空荡荡,新鲜蔬菜和水果极少。 相比之下,还是疫情期间一直坚持保供营业的糕点面包店和熟食店,货源比较充足。 <p class="ql-block">由于种种原因,蔬菜水果店的补货也不容易。不是你想买什么,就有什么东西可以买。而是你看到有什么需要的物品,马上出手购买。</p> 刚解封的一周内,附近正规的菜场依然闭门,菜场外面如同原来的自由市场,街边摊摆起来,满足市民需求,这就是市场经济。<br> <p class="ql-block">路边摊品种繁多,荤素均有,价格实惠,比团购便宜多了,让封控已久的市民惊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与女儿女婿分隔两个多月,解封的第三天,终于可以吃顿团圆饭了。</p> 解封后,城管也复工上班了。一条密云路,路两边分属虹口和杨浦两个区。众多身穿红色城管服的是虹口区城管,身穿蓝色城管服的是杨浦区城管。菜场久不开门,菜摊又不让摆,城管与民众起了纷争。 最终还是老百姓得胜,路边摊一直摆到菜场正式开门才消失,方便了市民。 <p class="ql-block">上海三角地菜场是一家国营单位,解封后其下属的祥德路菜场和密云路菜场陆续开门营业,顾客扫场所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数字哨兵入内。没进去想进去,进去就后悔。管理人员比顾客多,顾客比摊位多,摊位比可选的菜多。繁琐的手续,空荡的菜场,让人失望。</p> <p class="ql-block">6月1日,华联超市开门营业,门口排起长队。6月8日,密云路菜场开门营业,人员稀少。入内购物都需扫场所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6月18日,华联超市和密云路菜场贴出通告,暂停营业二天,虽没说明原因,但大家都知道是有阳者到访过了。</p> 六月二十九号,上海公布有条件的开放堂食。早点摊门外摆上一桌,豆浆大饼油条粢饭糕,上海著名的早餐“四大金刚”,也算是堂食。 七、解封后老人的烦恼。 民以食为天,购物先要钱。如今许多人用手机支付已是常态。但是,许多每月靠养老金过日子的高龄老人,依然使用人民币现金结算。此次封控对于他们来说不能取钱,不能购物,不会网购,解封后又不会扫场所码,如同一场灾难。 6月4日上午8:40,人们在工商银行门前等候开门。 同日上午,农业银行门前排队的人们。 已到营业时间,邮政储蓄银行门前排队的人更多。 6月15日上午9点,上海银行某营业网点排队的人群。解封后,各个银行门前大排长龙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随着解封,快递越来越多,却不让快递员进小区。由此快递件也越来越难找。只有熟悉货架上各个楼号,才能找到你自己的快递件,儿女们给老人代购的快递件,也为难了眼神不好的老年人。 上海规定乘坐公共交通必须扫场所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不少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扫场所码,由此挡住了他们出行的意愿和步伐。 <div>小区每个楼栋门口,都张贴了场所码,不知有何用意,难道每次回家都要扫一下场所码?也是一个烦恼。</div><div>针对老年人新冠疫苗的接种,可以抽奖啦!奖品丰富。既然新冠疫苗的接种有“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为什么还要用各种各样的奖励来诱惑老人打疫苗呢?又是一个烦恼。<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八、放飞,期盼早日完全回归正常。 本着能走着去,就尽量不坐车的原则,以“风景在路上”的心态,每天早上在城区走走,成全我们既锻炼身体又有收获的喜悦。 6月21日上午,因工作的关系,去了趟东郊宾馆。东郊宾馆里面大多是独栋别墅,据门口保安介绍,疫情封城期间,这里的日子比较好过,物资供应也有保障。 <p class="ql-block">6月23日,乘坐公交来到滨江的绿之丘,因无人打理,已名不符实了。近日“乐游上海”微信公众号对它有过介绍,可惜并没有开放。</p> 滨江大道目前只开放了杨树浦路640号至丹东路轮渡站这一段,其余均封闭,不能通行。 在滨江大道上可以看到上海自来水科技馆的老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滨江的东方渔人码头国际中心标志性建筑。 利用原杨树浦水厂工业遗址构筑的公共艺术装置。 原杨树浦水厂围墙,里面现在是上海自来水科技馆。 杨树浦是上海的老工业基地,有民国时期的不少老工业建筑。图为当年工厂办公楼。 1900年建成的瑞镕船厂,1953年并入上海船厂。图为1911年建成的瑞镕船厂办公楼,是上海市优秀建筑。 在瑞镕船厂旧址边上,中交集团上海总部正在建造。 <div>上海解封后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祝愿疫情早日结束,可以放飞去外地旅游。</div><div>那时,才是上海真正的解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