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章:如歌花季青春织锦绣</p><p class="ql-block"> 毛纺老人深情话小楼</p><p class="ql-block">(按作者姓氏笔画为序)</p><p class="ql-block">19、北京制呢厂 我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奚晓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奚晓林,1960年出生,1979年于北京绒毯厂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助理政工师。曾任车间质量检查员、代班书记、党委工作部干事、副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北京清河三羊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董事会秘书、党委副书记。2015年退休。</i></p><p class="ql-block">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在我人生的少年时期,对三家毛纺企业开始逐步有了初步的印象。由于父母都是三厂职工,我在三厂子弟学校的清河一小上小学,少年时光完全沉浸在清河古镇风土人情之中。</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有几件事,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十分深刻:一是毛纺厂里高高耸立着的大烟囱,每天都飘着黑色的煤灰沙子,经常打在路人的脸上、身上,当时人们并不以为然,而我却觉得那一座座烟囱特别神秘;二是每天两遍的工厂汽笛声,雄壮而有力,声音响彻方圆几公里,幼小的心里常常纳闷,那声音到底是从哪儿发出的呢?三是掩映在高大的锯齿形厂房中间的小木楼,当时看起来小木楼很洋气,也听到很多不着边际的传说; 四是工厂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很多,上下班的人群常常把清河镇窄窄的马路拥堵的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直到初中二年级,来到北京制呢厂机织车间勤工俭学,看到车间里整齐排列的机器,听到震耳的织机声,见到身穿白围裙专注而忙碌的纺纱女工,以前那种神秘感,油然变成了一种向往、羡慕和理想。终于在70年代末,刚刚从学校毕业,我便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纺织女工。刚进厂时的新奇与兴奋,替代了三班倒工作的辛苦和劳累,第一个月拿到的二十多元工资,也感到既幸福又满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挡车工的工作,在流淌的汗水和倒班的疲惫中,一点一滴的体会着当一名纺织工人的辛苦,也收获着劳动带来的快乐。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工作热情和性格形成,很大因素来自于父亲的影响和培养。在那个年代里大家都是崇尚先进,勤奋工作,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定要踏踏实实工作,作为一名挡车工,就是要努力学习技术,完成生产任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57年,我的父亲和全国劳动模范韩茶仙同在清河制呢厂三区织绒先进小组,多次得到先进班组的表彰奖励。中排右二韩茶仙。(奚晓林供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84年,我和徒弟两人双双以“立功者”的身份,参加车间生产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左一韦佳、左二徒弟张丽蕊、左三奚晓林、左四谢淑敏。(奚晓林供图)</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1985年,由于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挡车能手,走上了车间质量检查员的岗位,同年10月被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仿佛对所熟悉的工厂、对平凡的工作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工厂不仅仅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更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里有熟悉的工人师傅、劳动模范、共产党员,他们无私忘我的工作,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和夜以继日的努力,创造了全国纺织行业内一个又一个的金牌、银牌,奠基了享誉国内外毛纺织企业的崇高荣誉。</p><p class="ql-block">记得担任质量检查员工作的时候,北京制呢厂不断研制新产品、新工艺,从拷花大衣呢的工艺实验,到水波纹羊绒大衣呢的质量公关; 从阻燃产品的先锋投产,到羊绒产品的出口把关。企业中上到主管质量工作的副厂长、车间主任,下到技术员、挡车工,整体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有问题厂长和工人们共同研究解决,有困难技术员和挡车工一起克服攻关,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劳动的快乐,真正体会到了奉献者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2006年企业搬迁调整期间,本人与染整车间高档搓呢机合影留念。该照片已被收录于《首都博物馆画册》。(奚晓林提供)</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2018年9月,北京清河三羊毛纺集团庆祝建厂11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原三厂老领导、曾任和现任集团领导班子部分成员,参加纪念活动并合影留念。(奚晓林提供)</i></p> <p class="ql-block">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由车间调到了厂部科室,亲身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国家统购统销到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调整;从国有企业主人到合同制工人的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京奥运前夕提出了建设人文、科技、绿色首都的理念,改制、搬迁、调整、分流成为摆在具有百年毛纺企业面前的唯一出路。在企业最危难、调整最关键之际,广大职工用牺牲个人利益支持了工厂改革、厂区搬迁,再一次用行动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博大胸怀和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四十年过去了,曾经带着美好的梦想跨入了父辈为之奋斗的纺织企业,用自己飞扬的青春抒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以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为企业的辉煌奉献了绵薄之力,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小木楼历久弥新,它不仅见证了三家毛纺企业的风雨历程,更凝聚了百年毛纺团结、拼搏、科学、攀登的企业精神。小木楼必将与百年毛纺辉煌篇章一起,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久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