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我时常看到复旦大学“怪才”王德峰教授在讲台上抽烟的视频。他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那抽烟的姿态更是潇洒自如,在课堂上都无法控制吸烟,可见他对烟草的依赖之深。或许,他是全国唯一能在讲台上吸烟还能堂而皇之上传视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抽烟的男人有故事,抽烟的男人代表成熟;有人说,抽烟的男人有一种苍凉的美感,寂寞深沉,让人想起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却怀疑,这些所谓的“有人说”,不过是那些不愿戒烟者的自我安慰罢了,唯有他们,才会如此美化吸烟。</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独自一人坐在夜晚的窗前,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有关<span>吸</span>烟的一段往事,仿佛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中学毕业后便参加了工作。不久,我前往省城参加为期一年半的业务培训。临行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告诫我出门在外切勿吸烟。培训班里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有一些比我长五六岁的知青和退伍老兵。</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一间大寝室,共有十四人,其中包括四位老知青、退伍老兵。他们步入社会较早,都有吸烟的习惯,阅历丰富,大家喜欢和他们相处,听他们讲述社会上的奇闻异事。每当老知青和退伍老兵抽烟时,总会递给我们这些“新兵蛋子”一支。我们面面相觑,不敢贸然接受。但几天过后,有人犹豫片刻后,还是接过香烟,模仿他们的样子吞云吐雾。几次之后,学吸烟的“新兵蛋子”也开始买烟,热情地递给老知青和退伍老兵,彼此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我渐渐察觉,我们不吸烟的人似乎被逐渐边缘化。</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老知青和退老兵人天天抽烟,我无法阻止,只能成为“被动吸烟者”。既然如此,不如主动吸烟,更快融入他们的圈子,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我至今清楚记得,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我花费了五角钱,买了一包“大前门”烟,开启了我的吸烟生涯。</p><p class="ql-block"> 不久,我也慢慢上了瘾。我还自以为聪明,总结出抽烟的好处:吸烟的人更容易合群,因为在递烟给别人时,显得谦虚、友好、尊重他人。</p> <p class="ql-block"> 回到单位上班后不久,科里迎来了一位徐科长。他在单位德高望重,却脾气不太好,尤其特别厌恶别人吸烟。我的办公桌在他对面,只要我一吸烟,他就皱眉头并轻轻摇手,仿佛是在驱赶毒气;有时心情不好时,他会严厉地说:“你想吸烟,请到外面去吸。”几次下来,我心有余悸,也不敢在办公室吸烟了。当时,我在单位属于“无需出门东奔西跑,别人都会上门来找”的业务主办。那个年代,社会上还流行“烟酒不分家”<span>。</span>“香烟一递,办事容易”的观念,来科里办业务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掏烟递烟。我怕科长批评,不敢接,他们就随手把烟扔在桌上。每天下班后,桌子上都有一大把的烟支。这些用来交际的香烟,都是很好的香烟。下班后我用一个铁盒子把散烟装好,带回家吸,或送给朋友,毕竟如此好的烟,浪费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徐科长连这点小事也要管。一旦发现有人给我递烟,立刻大声说:“他是年轻人,不会抽烟!你不要给他烟,让他学坏了。”吓得人家连忙道歉,收起香烟,弄得我极为尴尬,不知如何应对才好。</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回家,我生气地向父母抱怨,说我的科长很过分,管天管地还管我吸烟。母亲听了却很高兴,她说:“科长做得对!你不该埋怨他,吸烟真的不好。”细思之下,我深感母亲所言极是。从此在单位里,每当有人掏烟递烟,我便会像条件反射似的回应:“谢谢!我不会吸烟!”表面上,我在上班时不抽烟。其实,烟瘾来了克制不住,就会跑到室外偷偷抽上一支。下班后,遇到朋友聚会,免不了朋友递烟,我声称自己正在戒烟,频频推辞,但在朋友一<span>番</span>劝说下,我又忍不住又大口抽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我驾车回家,途中又依旧潇洒地掏出烟来,用打火机点燃,不料,烟火不慎掉落在大腿上,顿时有灼烧感,我慌张低头拍打。突然间,“啪、啪、啪”一阵巨响,车撞上路边的隔离栏,一片狼藉。我急忙停下,惊魂未定,大汗淋漓,所幸无伤及他人。我回到家后,装作若无其事,但心有余悸,我暗暗下决心,必须彻底戒烟。</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行动,把家里的香烟全部赠送人,把打火机、烟灰缸统统丢弃。戒烟的第一周,我仿佛生了一场病,老犯困、想睡觉,食欲不振,爱发脾气。妻子则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并陪我去户外活动,爬山、散步,晚上去看电影。坚持了半个月左右,我的烟瘾明显减弱,又坚持了半个多月,即使见到昔日的烟友吞云吐雾,我也不为所动,心静如水。我确信,我戒烟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转眼,又过了七八年。我调换了工作岗位,不再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而是需要外出协调、沟通。有时候,我也会怀揣香烟,在与对方交流时,先敬上一支烟,毕竟香烟是市井中人与人交流的一块敲门砖。开始敬烟时,我只看着对方吸,自己却不吸。这样显得十分尴<span>尴</span>,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于是,我也硬着头皮陪着吸烟。</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单位新来的顶头上司,他是一位“大烟枪”,经常召集我们开会,会议中他常吸烟,还不停地递烟,无论你是否吸烟,他都会把烟扔到你面前,甚至有时还帮我点烟。面对上司的尊<span>敬</span>,我觉有些内疚,心想不能太过矜持、不配合。于是,我也愉快地开始抽烟了,就这样,我又堂而皇之地开始吸烟。</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段子,有人吹嘘说香烟很好戒,他目前都已经戒了七八次了。实际上,这恰恰说明,真正戒烟还是非常困难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我常感觉胸闷、咳嗽。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些阴影。医生告诉我说,这与长期抽烟有很大关系。随后,接着住院十几天,挂瓶又吃药。不久,医生说,可以出院但半年后仍需复查一次,但你必须要戒烟。</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偶遇一位吸烟的“高手”,他有三十五年的吸烟史。他仔细看了我抽烟的样子后说:<span>“</span>你吸烟应该很容易戒掉。”我奇怪地问:“为什么?”他说:“你吸烟吸入口腔后,只有少量吞入肺中,大部分都被你及时吐掉了。其实,你的烟瘾并不大。不像我吸烟,全部吞咽到肺里,再从肺里慢慢吐出来。所以,我的烟瘾很大,肺部都是暗色的。”他这么一分析,我回想起来,确实说得有些道理。我决定拼尽全力,一定彻底地和香烟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每个人的戒烟方法各不相同,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我的自己的方法,就是烟瘾的时间,去散步、爬山,去看电影,或者吃零食,比如薄荷糖、化梅、陈皮膏、杏李干之类的东西,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离正在吸烟人远一点。我看了作家冯骥才的回忆录,说他刚开始戒烟很痛苦,烟瘾上来,又不得不把一支空烟斗叼在嘴上,就像在戒奶的孩子嘴里塞上一个奶嘴。他还说,烟瘾就是不断燃起的“抽上一口”,也就是对第一口烟的欲求。他的好友作家张贤亮深谙此理,所以每次点上烟,吸上两三口,就把烟按灭,由此慢慢地减少,最后达到戒烟目的。几经周折之后,我终于彻底戒了烟。戒烟之后,我食欲较好,脸色也较过去红润些。如今,我戒烟已经十五、六年。每年都复查肺部一次,都没有变化。医生说,没有变化就是最好的变化,祝贺你!我听了十分高兴。</p><p class="ql-block"> 人要改掉抽烟的坏习惯,又没有好习惯形成,周边的环境又有很多诱惑,这样坏习惯复发的机会就很大。所以,一个人戒烟,首先决心和毅力很重要,其次抓住契机很关键,只有乘机而上,借机发力,才能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一个戒烟成功的男人,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毅力、克制力,更有男人的魅力,更有历经世事的沧桑感。往事并不如烟,有了戒烟的经历,人生更具有故事,生活更加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