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向淮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9月“两淮失守”。11月下旬,淮北除洪泽湖以外全部陆地被国民党占领,人民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47年1月上旬,淮北挺进支队奉命打回淮北,揭开了重新解放淮北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一、洪泽湖五十八天坚持</p><p class="ql-block"> 洪泽湖五十八天坚持,是指1946年11月26日至1947年1月24日淮北解放区部分县的党政干部、地方武装被迫撤入洪泽湖中,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斗争的五十八天。</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洪泽湖盘踞大量土匪,他们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百姓称“满湖鱼虾、满湖土匪”。1941年5月,张爱萍率新四军第3师第9旅在洪泽湖开展剿匪斗争,解放了洪泽湖,建立了中共洪泽湖工委、洪泽湖管理局和洪泽湖武装大队(1942年4月,成立中共洪泽县委、洪泽县人民政府)。这次剿匪斗争,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津浦路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淮北与淮南、苏北、苏中根据地的联系。洪泽湖作为淮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大后方,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下旬,国民党第69师对淮北解放区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地主恶霸、“还乡团”对我党政干部进行了残酷的阶级报复。他们扒了彭雪枫师长的墓,睢铜县委书记李麟彩、灵璧县县长农超等数百名党政干部和革命群众牺牲,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遭受巨大损失。洪泽、泗南、泗五灵凤等九个县的党政干部、地方武装及《拂晓报》社等3000多人,被迫撤入洪泽湖中,在湖上开展敌后斗争。</p><p class="ql-block"> 面对严峻的形势,在湖上的华中七地委联络部长姚克召集泗南县委书记洪沛、洪泽县委书记王化东、洪泽县县长谢楠以及魏存平、刘凯顺、贺庆等召开紧急会议,围绕“突围”还是“坚持”展开讨论。大家认为,洪泽湖地形复杂、芦苇多、沟河交叉、易守难攻,战士水性好、地形熟悉、群众基础好,有利于开展敌后斗争,决心坚守洪泽湖。会议决定:1. 成立中共洪泽湖临时工委,推选姚克为书记,洪沛、王化东、谢楠为委员;2. 成立洪泽湖武装指挥部,魏存平任指挥,刘凯顺、贺庆任副指挥。3. 疏散非战斗人员,将在湖上的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分批送上岸,等等。</p> <p class="ql-block">姚克 华中七地委联络部长</p> <p class="ql-block">洪沛 泗南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王化东 洪泽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敌人在洪泽湖周围布下了大量兵力,在进行军事“清剿”的同时,通过恐吓、劝降、策反、经济封锁等,妄图将坚持的同志困死在洪泽湖里。湖上的同志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计划。同时,不断地派人找华中分局,请求支援。</p><p class="ql-block"> 二、淮北挺进支队</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上旬,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决定成立淮北挺进支队,由九纵副司令员饶子健任司令员兼政委,赵汇川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烽午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77团,团长叶道友、政委孙朝旭;第81团,团长吴忠泰、政委李任之;骑兵团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孟昭贤、教导员刘振亚,第三大队大队长王开一、教导员胡广明)及部分地方干部,共3300余人。同时,成立淮北党政军委员会(淮北工委),由饶子健、赵汇川、王学武、王烽午、张灿明、陈元良、李任之组成,饶子健任书记,统一领导恢复淮北的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饶子健 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p> <p class="ql-block">赵汇川 淮北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王学武 淮北挺进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王烽午 淮北挺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叶道友 淮北挺进支队第77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孙朝旭 淮北挺进支队第77团政委</p> <p class="ql-block">吴忠泰 淮北挺进支队第81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李任之 淮北挺进支队第81团政委</p> <p class="ql-block">程朝先 骑兵团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郭一萍 淮北挺进支队第77团1营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孟昭贤 淮北挺进支队骑兵团一大队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刘振亚 淮北挺进支队一大队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王开一 淮北挺进支队骑兵团三大队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胡广明 淮北挺进支队骑兵团三大队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 1月18日,饶子健率淮北挺进支队进到运河东岸的李圩子,刘瑞龙、张震亲自送饶子健到运河边,他们紧紧地握手。张震说,这次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可想重返淮北任务的艰险和对战友的深情挂念。夜幕下,淮北挺进支队在宿迁城北的皂河到窑湾之间渡河。由于船少人多,直到天亮大队人马仍未渡完。时近19日中午,国民党孙良诚部队从皂河西北部赶来阻击,国民党出动飞机扫射,淮北挺进支队边打边渡,直到黄昏,全部人员胜利渡过运河,重新踏上了淮北大地。</p><p class="ql-block"> 1月20日,淮北挺进支队甩开敌人,一夜行军八十里,直插洪泽湖畔。部队沿途扫掉国民党几个乡公所,骑兵大队纵横砍杀敌“还乡团”,敌闻风丧胆,纷纷逃跑。23日,淮北挺进支队派出两名联络员,化妆成国民党军官从高嘴下湖与工委联系,几十只钢板划子立即向成子湖进发,与淮北挺进支队会师。24日黄昏,饶子健等首长在谢嘴与在湖上坚持斗争的姚克、洪沛、王化东等同志见面。姚克同志说:“我们日日盼,夜夜盼,就盼主力打回来!”。饶子健司令员说:“你们在湖上坚持下来真不容易,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军区的首长都惦念着你们,你们的斗争为我们重返淮北创造了有利条件,真要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1月25日,在临淮头召开了盛大的军民庆祝大会,宣告洪泽湖五十八天艰苦斗争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淮北挺进支队进入淮北后不久,国民党部队进行了大规模“围剿”。面对十倍于我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和大批土顽,淮北挺进支队采取避强击弱,不和国民党军硬拼消耗,相机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p><p class="ql-block"> 2月4日,饶子健主持召开党政军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两个工委。洪泽、泗阳、泗南三县为第一工委,姚克为书记。第81团政治处主任王健堂率1营配合行动;泗宿、泗灵睢两县为第二工委,第81团政委李任之为书记,3营配合行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恢复了洪泽、淮泗、泗南、泗宿、泗阳五个县十多个区六十七个乡的民主政权。</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淮北党政军委员会改为淮北地委、淮北军分区,饶子健任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任之为地委副书记,赵汇川、王学武、王烽午、张灿明、陈元良为委员;王烽午为专员公署专员。从4月到8月,淮北挺进支队进入最困难、最艰苦时期。“一夜数十里,宿营做工事,一天打一仗,黄昏又转移”,这个顺口溜充分反映了部队当时的战斗生活。</p><p class="ql-block"> 淮北挺进支队先后进行了泗东战役和崔集战斗、半城战斗、湖西大捷等大小战斗数百次,毙敌11000余人,收复了2万3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胜利完成了“打回淮北,重建淮北根据地,牵制敌人,配合正面作战”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饶子健司令员的笔记(节选)</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战斗缴获消耗统计(一)战斗次数:共236次 (二)缴获:1. 步马枪3598支,卜壳枪75支,手枪26支,轻机枪109挺,掷弹筒9个,重机枪8挺,步兵炮1门,枪榴弹筒5个,共计3834支。2. 步马枪弹174767发,卜壳弹288发,手枪弹28发,手榴弹705枚,步兵炮弹9发,迫炮弹(掷筒弹在内)250发,汤姆式1170发,合计177217发。3. 刺刀203把,大刀10把,铁锹70把,洋镐23把,电话机15架,电台1部,自行车9辆,骡马43匹,钢盔134顶,军毯132床,炸药28斤。4. 俘敌官兵3590名,毙敌官兵2102名,伤敌官兵862名。5. 攻克据点15座,县城1座。6. 破坏电线电杆145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要讲一讲“石工堤连”。淮宝县的蒋坝驻有国民党军的一个交警大队、一个保安中队和一百余名土顽。这个据点对我巩固淮宝、开辟淮南妨害极大。饶子健司令员决定拔掉这个钉子。1947年5月6日,77团向蒋坝之敌发动进攻,正当战斗胜利发展时,国民党军从淮阴、盱眙、马坝三个方向同时前来增援,我们决定撤出战斗。一营二连已攻入镇内,被包围在一个院子里。他们前有众敌,后面是大湖,无路可走。在营教导员郭一萍、连长陈继忠同志领导下,英勇不屈,打退了十倍于我之敌的8次冲锋。黄昏时,他们突围,从高高的石工堤上,跳下洪泽湖围滩,带出全部伤员,安全转移。二连被授予“石工堤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三、淮北挺进支队与洪泽湖工委会师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洪泽湖五十八天坚持,深刻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不怕任何艰难困苦,战胜一切敌人的坚定革命意志。她保住了洪泽湖这块红色土地,保存了党的干部和地方武装,为主力部队打回淮北,重建淮北根据地提供了依托和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淮北挺进支队是为打回淮北而专门成立的一支精锐部队,肩负着重建淮北根据地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淮北挺进支队首先给坚持在洪泽湖上的同志解围,没有淮北挺进支队,就没有洪泽湖五十八天坚持的胜利。随后,淮北挺进支队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淮北人民终于得到了解放。</p><p class="ql-block"> 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伟大祖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1. 党的领导是重建淮北根据地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时刻牵挂着淮北根据地的军民,牵挂着湖上坚持斗争的同志。邓子恢同志向九纵司令员张震传达了中央指示,决定组建淮北挺进支队,打回淮北。刘瑞龙和张震同志代表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要求淮北挺进支队于最短时间西渡运河,以最快的速度和洪泽湖上被围困的同志会师。并以洪泽湖为依托,坚持敌后斗争,恢复与重建淮北根据地。淮北挺进支队肩负党赋予的重任,为了人民的利益,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p><p class="ql-block"> 2. 理想信念是坚持洪泽湖斗争的动力。洪泽湖五十八天坚持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缺衣少粮,饥寒交迫。敌人不但进行军事“围剿”,还实行经济封锁。我坚守的同志随时都可能牺牲,但同志们没有丝毫动摇。没有粮食,他们自己捕鱼;没有棉衣,他们采集芦花,编成芦花毯子御寒。大家风趣地编了顺口溜:“武工队,不简单,芦花编成羊毛毯,既挡风,又驱寒,挂在船头当钢板”。淮河区委书记陈一石的女儿被顽保长打死,他写下一首诗:“讨厌闻家信,噩音偏自多,心坚似铁石,守卫我山河”。大家坚定必胜的信念,势与洪泽湖共存亡。</p><p class="ql-block"> 3. 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洪泽湖斗争的精神支柱。坚持在湖上的《拂晓报》社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5日晚上,他们收到了新华社发的《战局已开始变动》,立即油印《拂晓报》,把党中央的声音传达给湖上的每一位指战员,大家深受鼓舞。此后,《拂晓报》及时转发了毛主席的《新年祝词》、朱德的《元旦广播》、宿北大捷的《号外》等。在湖上五十八天坚持中,出版了近20期报纸,每期印约200份,每条船上都有报纸看。干部战士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听到了我军胜利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决心战胜困难,坚持斗争,迎接胜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4. 群众支持是洪泽湖坚持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敌人对洪泽湖实行严密封锁,把渔民、草民的船只抢走,割断群众与部队联系,湖上粮食越来越少,药品更是紧缺。但是,不管敌人的封锁多么严密,群众总是千方百计利用下湖捕鱼、砍草的机会,给湖上送情报和粮食等物资。为解决吃饭问题,湖上需要小磨,群众一个晚上就送来40多盘小磨。一些乡还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和情报站,利用关系从敌人手里买回子弹、医药、布匹等急需品,送到湖上。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得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持了五十八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饶子健将军》(饶子健将军编写组)</p><p class="ql-block">《饶子健日记》(饶江萍大姐提供)</p><p class="ql-block">《重返淮北》 饶子健 赵汇川 王学武</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洪泽历史》(洪泽县委党史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淮北挺进支队首长照片由饶江萍大姐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