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革命先烈刘祖堉

刘书林(晴阳轩人)

<h3>红色故事    <br>                          革命先烈刘祖堉<br>                               文/刘书林<br>        冠县,曾一度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这个仅有17万人口的小县,却走出1.5万余人参加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这是全县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在这片饱含碧血与泪水的热土上,不乏驱外寇杀洋敌的赫赫爱国将领及民族英雄。他们不惜洒热血,甚至抛头颅,保家卫国。譬如赵健民、徐运北、萧永智、夏碧波等就是典型代表。而在清水镇(老八区),更有27位优秀儿女血洒沙场,壮烈殉国。刘祖堉烈士便是其中一位。<br>         在冠县烈士陵园的墓区,苍劲的松柏掩映下,挺立着一通墓碑,上边工整的刻着“刘祖堉烈士”五个鎏金楷字。在纪念馆的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617名烈士英名录,其中有“刘祖堉”的英名。刘祖堉又名刘祖玉,1912年9月生于冠县刘屯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童少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又听过慈母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接受了正义情感的教育。青年时期,又接收先进思想理念,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不同于个别愚昧麻木思想的农耕青年。他在农村艰苦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还炼就了强壮的体魄和磨练成刚烈的性格。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鬼子的铁蹄继续向南踏进,极多城乡爱国青年,舍小家为国家,纷纷走上抗日前线。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刘祖堉,亲眼目睹了鲁西北的广大同胞,受尽日本侵略者的折磨与摧残,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他决心驱日寇杀恶魔。有一天,他听说梁堂(老六区)一带有抗日青年活动,就急急去了那里,欲参加抗日队伍,怎奈没寻找到抗日游击队的下落,只好怏怏返回。1938年到1942年,让他忍无可忍的是,日本鬼子把镇压欺压老百姓的一个据点,公然安到刘屯的家门口---郭家庄,它们还经常到刘屯抢粮、放火、杀人。为了免遭日本鬼子的伤害,一有风吹草动,刘祖堉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得不扶老携幼,到村南荒草枯棵的沙窝地里去躲避。更可恨的是,他的堂叔刘允焕因阻拦强盗抢自己的粮食,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被鬼子用枪托捣的头破血流,他就找到一口大刀,想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在家人的多次劝说、阻止下,才没发生意外。还有一次,日本鬼子半夜窜到刘屯,说抓捕抗日通共分子,人没抓到,不但闹得满村鸡犬不宁,还抢走了一些粮食。他实在看不下去敌人的这些肆无忌惮的残暴行径,就经常磨刀,想寻机报仇。1943年春节,中共地下党员刘镕文秘密探家,两个热血青年言语投机,彻夜长谈,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比愤慨,刘祖堉就把从军报国的志向表达出来,他在本族侄子刘镕文的感召和引领下,见到了神勇之将赵建民,一提年龄,他与赵将军同岁,两人更加亲切,赵营长对他鼓舞了一番,就让参加了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即“筑纵三营”,俗称“赵三营”。后来又改为鲁西北抗日游击队。当年,由于敌众我寡,这支队伍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就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思想,遵照赵大队长的指示精神,在敌占区“化整为零”地开展游击战,经常出没于冀鲁豫千里平原上,杀零散日军、截断敌人的交通路线、炸敌人军车、截击敌人粮食弹药、剪敌人电话线、攻打敌人据点炮楼等。由于这支游击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正义之师,是人民的子弟兵队伍,很快扩充到团级建制,归冀南军区指挥领导。他们用声东击西、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常扰乱和消灭日本侵略者,使敌人闻风丧胆,沉重打击了日寇的猖狂野心,被军区称赞为“抗日英雄团”。</h3> <h3> 赵团长令刘祖堉率领他的“英雄班”,从冀南鲁西一带打游击时,1943年12月,刘班长他们听说家乡的柳行头惨遭日军夜袭,打死民兵班长王志江等人,还抢走了5000多斤粮食。这使他们对日寇的仇恨加大。有一次他们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出其不意地进入敌人在馆陶县的指挥部,打杀一阵就撤,这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日的斗志,打击了“武士道军国”的威风。他们又不断听到当地流传的民谣,如“小日本,大坏蛋,跑到中国来捣乱。”“抢东西,杀百姓,干的坏事数不清。”“中国人,快醒来,打死鬼子往粪坑里埋。”等,这更激起了战友们同仇敌忾的强烈意志。他们都有坚定信念,那就是把倭寇赶出中国去。面对武器精良的大于自己百倍的日军,他们尽可能的昼伏夜出,创造条件,寻找战机,消耗和消灭敌人。这支抗日队伍,由于在沦陷区居无定所地打游击,常常连每天仅12两(现在的7两半)粗粮军需供应也保不住,不断缺吃少穿、缺医少药,但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没退缩,从没惧怕。1937年底到1945年9月,日寇对华北地区的我广大同胞,不断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日军侵占兄弟县临清期间,坏事做绝,恶事干尽。它们为了达到“亡华夏灭龙种”之目的,竟然在1943年8月中旬的一个雨夜,趁漳卫河水暴涨期间,将东河堤扒开多处,竟然令731细菌部队,灭绝人性的将霍乱细菌撒进河水,致使毒菌洪水大范围泛滥,造成鲁西霍乱(虎烈拉)肆虐成灾,染疾病亡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同时,日军的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冈村宁次,又下令发动对鲁西冀南地区实行细菌战,先后派出3000多人次,把阳谷县、莘县、堂邑县、冠县、东昌县、馆陶县、临清县、临西县、夏津县和清河县等地作为细菌战区,造成鲁西冀南边区近两千村庄的中国同胞因霍乱、水灾、饥饿而死亡40余万人。对小鬼子这些累累罪行,刘祖堉和他的战友们恨之入骨,纷纷表示,只有多杀鬼子,方解心头之恨,一定要把这群恶魔斩尽杀绝。为了报仇雪恨,他们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多次主动出击,或夜袭敌营或从路上截杀敌人,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秋季的一天,日军获悉,临清金郝庄有赵健民率领的抗日游击队驻扎时,趁着夜色就包围了村庄,并从街口架上重武器,对赵健民、刘祖堉等将士进行疯狂袭击,队员们临危不惧,奋力抵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因武器落后和寡不敌众,在死伤10名战友后,趁夜撤出。虽然有挫折,但鲁西北一带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1943年到1945年,党在华北地区,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一切爱国人士,有钱的出钱,有财的出财,有人的出人。赵健民领导的从腥风血雨中走出来的人民军队,越来越壮大,随着鲁西北抗日根据地面积的增多,他们也多次对日寇进行了主动出击。1945年6月开始,为了解放日占区临清县的松林、金郝庄、老赵庄、康庄、戴湾、魏湾一带,为了给解放临清县城扫清障碍,冀鲁豫军区决定,把盘踞在以康庄为主的日本侵略者全部消灭掉。赵健民部队打先锋,刘祖堉“英雄班”更是冲在部队的前头,他们在稀缺少量的炮火掩护下,利用机枪、步枪、驳壳枪、汉阳造、手榴弹等,对敌人在康庄据点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多次攻击,致使日伪军乱作一团。怎奈,由于日伪军在此地侵占时间长,防御工事牢固,都没破防。当时,为了使临清县全境尽快回到人民手中,已获得解放的冠县刘屯,组织了以刘兰仓为班长的15人支前民兵“模范班”,他们带着农协会捐来的一些慰劳品,和会长刘镕贵的亲切咐语,奔到前线,为抗日子弟兵送弹药、送饭送水、抬担架、护理伤员等,与刘兰仓同来的刘兰河,在战斗空隙,遇到了身穿八路军制服的刘祖堉,急忙问他“有什么东西要带给儿子镕山的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共产党的穷兵,没什么可带的,有可能随时战死!我死后,请把我埋葬到咱村地里,我要亲自看到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那天”。这是英雄最后一次向家乡人民留下的遗言,也充分看出英雄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理念。说完,他向族叔行了个军礼,就匆匆备战去了。7月9日,刘祖堉从战场上获悉,离刘屯仅3公里的抗日堡垒村西焦庄又遭日军偷袭,民兵联防队长耿锡华在掩护群众、保护公粮时光荣献身。悲愤悲痛之余,他们再次加大了对敌人的攻击力度。但犹如暮秋寒天蚂蚱一样的日寇,为了守住它们在鲁西冀南仅剩下的这块“圣战”之地,就进行顽强固守和拼命抵抗,但在一次次强大的八路军、卫河支队和抗日武工队三面围攻夹击下,敌人的坚固防线终于崩溃,惊惶失措的伪军见势不妙,四散逃跑。日暮穷途的倭寇,在对我方阵地一番狂轰乱炸后,如困兽犹斗般端着刺刀闪亮的三八盖长枪,拉成数列横队,气势汹汹并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冲向我方阵地,欲撕开包围圈,但都被我方强烈打退。因为这次的康庄战役异常惨烈,在历经多天与敌人鏖战中,刘祖堉他们最后的三天三夜没能吃上一顿饱饭,没能睡上一次好觉,致使特别饥饿困乏,然而都凭着一腔爱国之心,在敌强我弱,武器装备又落后的情况下,阻击了多次敌人逃窜的预谋。后来刘祖堉和战友在弹尽粮绝的不利情况下,也没放弃围攻敌人的坚强意志。他们从战壕里商量对策,没有一个说撤退的,都表示,为了临清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早日诞生,与兄弟班兄弟排一起,甘愿把自己的热血撒在这片即将回归人民的土地上。时间不长,战友们面对再次蜂拥而至的侵略者,如雄狮猛虎般跃出战壕,端着汉阳造步枪,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这些血性男儿,带着满身累伤,瞪着布满血丝的愤怒双眼,在枪林弹雨中,一阵痛杀,敌人死伤无数。然而,在激烈地拼刺刀中,刘祖堉腹背受敌,右臂被凶狠的日军刺了一刀,又因躲避不急,被敌人刺中腹部,顿时肠子外溢,加之因饥饿乏累过度,体力不支,倒在了血泊中。也许是战友的救助,也许是自卫的本能,他浑浑噩噩地暂栖一个炮弹坑内,可能半袋烟的功夫,可能被枪炮声和战友的喊杀声所震动,可能被增援部队的冲锋号所激励,已奄奄一息的他顽强醒来,欲再次冲向敌人,怎奈由于身负重伤,人不由己。不久,英勇的新八旅和抗日武装,终于把敌人打败,残兵败将逃往临清城。九死一生活下来的战友,急忙寻找到他,只见他趴在一个炮弹坑的土沿上,两手紧握上着染血刺刀的步枪,双目半睁,挂彩的面容微笑着安详长眠。笔者在想,英雄留下的这张永久性笑脸,是饱含深情的,这不难看出,他虽然身负重伤,不能站起来再次拼杀,但却看到了战友杀光最后一批鬼子,才露出笑容的;这不难看出,他是带着杀死杀伤多名日军而感到“很值”和自豪,才满足的微笑着离世的;这不难看出,英雄已预料到胜利在望,临清全境马上解放,人民很快就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他才安心的微笑着离开人世;这不难看出,英雄面对死亡,依然从容不迫,,所以含笑而去;这更不难看出,英雄身受多处刀伤,无一点疼痛表情,说明是铮铮铁骨汉子,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刘氏一脉的中华男儿刚烈刚强之魂魄。自正义之师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较量中,民族英雄刘祖堉,把满腔怒火发力到刺刀尖上,在杀死杀伤多名日军后慷慨捐躯,他是冀鲁豫军区的骄傲,鲁西北人民的骄子,真正体现了“满腔热血铸功勋,舍生取义留英魂。”的豪壮之举。含着泪水的战友,轻轻地把他抬回临时营地,又收殓入棺,和其他牺牲的英烈一同就地临时安葬。并在坟前插一块木牌,上边用香墨写着他的名字和所在部队及牺牲时间。</h3> <h3>  康庄战役胜利的喜讯,和战死很多八路军子弟兵的悲痛消息,很快传到刘屯村,传到英雄的家中,在家人惦念前方亲人、坐卧不安时,从前线回村的刘兰河,来到英雄的家中,吞吞吐吐地哀诉了英雄牺牲的噩耗。烈士的四叔刘允烺带着烈士胞弟刘祖墀,急赶牛车,一路挥泪来到康庄,驻军领导和守护战场的战士接见了他们,并陪伴开棺辨认了英雄的遗体,两位亲人见到英烈尸身,拥抱起来痛哭不止,几经陪同人的劝说安抚,才慢慢暂时止痛。英雄的弟弟一边哭着,一边查看了哥哥牺牲的炮坑之地,看见到处有血迹,有焦土,有弹片弹壳。这说明,英雄和他的战友是在大范围、长时间的与敌人搏斗中流血过多,精力不济,才倒下的。被老百姓称作“八路军兄弟”的刘祖堉,在敌占区无数次立下赫赫战功,出生入死、驰骋沙场近三年的七尺男儿,从距家乡咫尺的临清康庄,在对日军最艰难惨烈的一战中,在临清市区解放的前夕,光荣牺牲了,年仅31岁。他所在的部队是:冀鲁豫军区新八旅二十四团。烈士的战友和当地领导,把英雄的棺木抬上牛车,叮嘱了英雄的两位亲人一番后,又洒泪护送一程。……傍晚,英雄的弟弟扶灵车进村,等候在村北门的很多父老乡亲,看到英雄回家,忍不住放声大哭。家人和族人,想起他几年前活蹦乱跳的走出,而今却一动不动地回来,又是一场撕心裂肺的嚎啕哭泣,……。族人在给烈士整衣整容时,没有见到衣兜里留下任何东西,那怕是一块做为纪念的银圆或铜币。可见共产党队伍的清廉。而见到的是遍体鳞伤的尸体。众人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下葬仪式,把英雄掩埋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里。此时,烈士仅有的一个儿子刘镕山才7岁,慈母因饥饿、战乱,得病早亡,而今又失去严父,可怜他痛不欲生。这个带着倔强性格的农村孩子,在万分悲痛之中,攥紧了小拳头,暗暗发誓,我要快快长大,多杀小鬼子为父报仇。后来,他在叔婶的抚养照料下,在党的培育关怀下,发奋读书,在超出常人的艰辛付出后,终于走进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成了红色后代,成了国之栋梁。英雄壮烈殉国后,仅待了一个多月,于9月2日(也是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之日)临清市区解放,至此鲁西北一带全部解放。冀鲁豫军区为了安抚和感激烈士家属,给了大约二百斤玉米,算作抚恤金,还有一张简易烈士证。英雄丰功伟绩,永远彪炳史册。<br>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在老家刘屯执教15年,当年是全校学生的少先大队辅导员,每逢清明节,我都要组织和带领师生去给刘祖堉烈士扫墓。每年的这天上午,烈士的胞弟刘祖墀,在孙女刘凤菊(也是教师)的搀扶下,在众多老师的簇拥下,到墓前满含热泪地给师生讲解英雄的事迹。几十年来,烈士的墓地几经改造护理,更加庄严肃穆。水泥封面的圆型坟茔前,庄重的竖立着墓碑,墓冢周围是烈士生前最喜爱的梨树相陪,而今形成梨树墓园。清明时节,恰是梨朵绽放之日,年年来扫墓的儿童少年和家人族人,踏着沉重的脚步,在一片瑞白之中,深深地向先烈鞠躬或叩首,表达对革命老前辈的怀念与哀思。78年的流光岁月,一批批、一代代莘莘学子,在烈士墓前宣誓后,学业有成,走向了远方,走向了全国各地。<br>        2014年2月,冠县重建革命烈士陵园,民政局领导到刘屯拜见了刘祖堉的堂侄刘镕仙和堂孙刘泽洋,欲把英雄的忠骨移到烈士陵园,刘镕仙、刘泽洋夥同家人商议,一直同意尊重烈士遗愿,让其继续安眠于生他养他之地。刘镕仙便从墓前掬了一捧土,作为烈士遗物交给民政局来人,在冠县烈士陵园建起了“衣冠冢”,并立了石碑。<br>        作为晚字辈的笔者,从微信视频里,数次采访了现年86岁高龄的四川农业大学退休教授,烈士的儿子刘镕山,他向作者介绍,1995年清明时节,他回老家祭拜先父时,在族侄刘泽广的引领下,从冠县民政局查到了有关他父亲的档案,并补发了烈士证。接着,党支部书记刘兰盈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经酝酿后都一直同意,以村民委员会的名誉,在他父亲的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永久性石碑。村两委部分成员及刘屯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与他及家人和族人共同在烈士墓前祭奠。2014年,国家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追发烈士证时,四川省民政厅的同志于10月13日捧着他父亲的烈士证,到他住所,四川农业大学的家中慰问2019年他再次带领儿女回老家祭祖时,在堂弟刘镕仙的掖携下,到村南的梨园,祭拜了先父茔墓。并对儿孙们说,“你们要继承祖辈的遗愿,多为国家和家乡出力。”在视频交流中,他还无不感慨地说,颁发烈士证书,是对他父亲的褒奖,各级领导和师生及民众,纷纷到墓前扫墓或祭拜,是对他父亲卓越功勋的谢劳。<br>         几十年来,在县城,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冠县党政机关代表和企事业单位一些人员以及高中到小学的师生,络绎不绝的来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参观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遗像、拜谒烈士遗物和恭读烈士事迹等;在乡下,镇村领导及村民、族人、家人和本村及附近村庄的一批又一批娃娃,没间断过给刘祖堉烈士扫墓,这一切充分说明,党和国家、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忘记长眠于鲁西北大地上的民族英雄刘祖堉,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忠灵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br>         刘祖堉烈士永垂不朽! <br>                              2022.6.29完稿于冠县晴阳轩</h3> <h3>附:撰写《红色故事.革命先烈刘祖堉》一文,提供资料的主要人员有:先烈后人刘镕山、刘镕仙、刘泽洋等;参考的网上资料及纸质资料、书籍、刊物主要有:《临清抗日战争史》、《临清战役》、《卫河轶事》、《临清文艺》、《冠县县志》、《鲁西烽烟》、《冠县革命老区》、《冠县碑文大观》、《冠县读本》、《冠县文化博览》、《光岳春秋》、《八路军新四军全面抗战纪实》、《十大元帅》、《《绿色丰碑》、《刘屯六十年》、《北方汉子》等;走访或查看的地点有:冠县军人事务所,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冠县烈士陵园纪念碑处、陵园墓区、纪念馆,烈士家乡及他的墓地等。赵健民故居,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冠县鲁西北地委旧址。临清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临清先锋桥两旁大堤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