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10)花样叙事之二

松哥

<p class="ql-block">微小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剧作家曹禺说过:《茶馆》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p><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创作《茶馆》,和他所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那是一个政局不稳,利益纷争的时代,其中受害最深的无非是贫苦人民。 </p><p class="ql-block"> 在《茶馆》中,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等,从他们的交谈中洞悉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在茶馆中,相对放松的人们彼此闲谈,唠嗑家常,谈天说地;随时都热闹的茶馆里,常常笼罩着烟雾,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上演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道出了无尽的沧桑,而这些历史的沧桑也终将存活在人们的印记中。</p><p class="ql-block"> 其实,《茶馆》和上演《茶馆》,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观和审美方式,让我们见证了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成剧上演几十年,有过多次微小的改版和调整。叙事方式的局部修改,对于研究文字的人来说,是特别值得留意的,从中也可以看到个人与时代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p><p class="ql-block"> 第一版里,那两个要合伙买一个媳妇的逃兵,其中有一个对刘麻子提需求的时候,有一点儿抹不开,说:“还是你说,大哥!”而在第二版里改成了,“还是你说,哥!”修改了一个字,就很漂亮。这两个人为了掩饰羞耻,故意表现得关系很近。还比如,跑堂的李三抱怨“谁也不是铁打的”,而原文是“谁也不是铁做的”,我们读一遍就能感觉到,“铁打的”是比“铁做的”发音要更响亮一点。不断的推敲以求语与景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第二幕要暗示出来“五四运动”前夕的时代波澜。所以陆续添加了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学生的情节,茶客们低声说的:“想活命得上西山”。还有一些是常说的“定调子”的问题。在正式版里,王掌柜说自己的登记簿“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而第一版是“随时报告给派出所”。在这里更换名词,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观众对两个时代产生混淆联想。还比如,常四爷有一句台词——“松二爷,多么好的人,饿死啦”,当时有人提意见说这是在美化和哀悼遗老遗少,定稿就改成了“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而这个改动可就逊色不少。在我们看到最近的演出里,濮存昕的台词改了回来,是“多么老实的人,死啦”。这些叙事就与话剧上演的时间相扣了。</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幕大幕落下之前,茶客说的那句:“将!你完啦。”这是落实红线,从艺术表现上看也很不错。老舍原来的第一幕结尾就是在庞太监那阵阵怪笑声里落幕的。在另一个版本和电影版的结尾,老王掌柜、常四爷和秦二爷在台上撒纸钱之后,王掌柜进屋上吊自尽,灯光熄灭,全剧终。这像是一个减弱休止的乐曲结尾,被诠释是“给旧时代送葬”。</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读任何一版的老舍剧本,结尾都是小刘麻子他们簇拥来了一个沈处长,进门就像一个粪堆一样地坐下,别人说什么,他只冷着脸说一个“好”,听说老王掌柜死了,也说一个“好”。</p><p class="ql-block"> 都懂三,不同的叙事形式,有着不同的隐喻,戏剧作品的精妙就在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