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别法

半屋&大鸟

<p class="ql-block">五点起床,做完早饭,拣选昨晚划拉的字画,盖章,拍照,输入电脑,调图,每天如此。</p><p class="ql-block">字画按每个月建立文件夹,然后再每一年一个文件包,便于自己检验比对,忽忽已近十年。</p> <p class="ql-block">若学书捷径,就是一个字:写。</p><p class="ql-block">不停地写。多想,多写,多涉猎,多尝试,多吸收,不设限。废画三千,退笔成冢,饮墨千斤,这就是秘密。所谓书画事,寂寞事。日夜临习笔耕不辍,全在全心全情投入,一个人的独行,去找古人,寻真经,探幽秘。此外,无别法,无捷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法首先是技术层面,心手相合自感还没到。规矩法度,还是目前学习的主要重心。练眼练心是常态,多写多想多看,这是个一直持续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另外,画画是核心,写字主要为画画。目前书法求法度严谨,画上求松弛有度。一松一紧,可以相互印证,以正左右,纠偏颇。风格上不是并行的,故意拉开距离,中间的跨度越大,空间和可能就越大。</p> <p class="ql-block">近七八年,画画之余,专攻楷书。以颜鲁公书为根基,通临《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东方朔画赞》等,又兼涉张即之,朱熹书,日本禅宗墨迹等。近两年则集中在大字榜书书写,历代匾额和民间墨迹成为主要关注的对象,大致梳理了一下。</p><p class="ql-block">匾额,摩崖石刻等,三五字之间,便可产生丰富的气象,正大、庄严、雄浑、厚重、典雅、清奇、郁勃、劲健、朴茂,绮丽等等诸多味道,以近乎最小的单元,呈现出书法的完整性。同时,又因其特定的文字内涵和指向,加之所处环境和空间的映衬,匾额、石刻一类成为书法中比较特殊的一枝。</p><p class="ql-block">由于展示空间和用途的特殊性,匾额的书写形成了较之以纸本、卷轴或册页为形式的书法作品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语言。从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叙》中记载的“秦书八体”之一的“署书”;南朝宋时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续笔阵图》记载的萧何题额,韦诞题榜;到现存较早的匾额题记之一,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之阁”(梁思成夫妇曾考证,或传为李白所书);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等等,亭台楼阁山林庙宇,因匾额书法,而显生机、显妙趣、显庙堂气、显山林气,更显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讲笔墨,李可染曾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我个人倒觉得,“一笔为笔,复笔为墨”。如此,或许更能聚焦用笔。一笔下去,最大限度地承载信息和表达,书写性被凸显,情绪和确切性被强调。一笔,可粗可细可线可面可润可枯,皆是书写之法,亦含墨法;而复笔层叠,抵消了书写性,块面凸显,形迹含糊弱化,笔势和情绪被反复涂抹稀释,即为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