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色故事,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一一我曾有过一个烈士爷爷</p><p class="ql-block">文/李卫东 青州</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李信堂,中共党员,是一位革命烈士,根据我曾爷爷和奶奶的回忆,小时候和我讲过一些关于爷爷的故事。有关爷爷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李信堂1918年7月在青州市东夏镇李集村出生,那个年代,爷爷家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才有条件供我的爷爷和二爷爷去县城和省城读书。</p><p class="ql-block"> 爷爷1933年考入省立四师(即现在的益都师范),1936年在四师毕业后,四师一位于老师比较看重我爷爷,就托关系介绍爷爷到省立第十中学(现在的青州一中)跟一位谢老师一起工作,刚去时干一些勤杂类工作,后来听我曾爷爷说这两位老师都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那位于老师后来因工作原因去济南了。</p><p class="ql-block"> 在四师我爷爷接触了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学生和老师,都是学校里地下党的骨干人员,受到了很大影响,于1938年8月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中共党员,不过当时每个党员的身份都不是公开的,只是秘密从事一些地下活动,连我的奶奶和曾爷爷也都不知道,直到牺牲后县大队来人对接时,大家才知道我爷爷是党的地下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入党后,一直在省立第十中学工作,直到1945年受党组织的安排,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回到东夏镇(当时是益都县大尹区)的庄家村、高家村一带开展工作,是高家村中学的教师,并任李集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解放战争初期李集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开展工作。在此期间爷爷协助县大队八分队铲除了本地汉奸组织的头目。日军投降后,1946春季,国民党开始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学校无法正常运行而停办,爷爷便带领部分年龄大的学生有李信铎、李信善、司延洪等十余人参加了县大队,后改为益寿县独立营,爷爷是师范毕业,有文化,这样的人才较少,独立营领导安排当了营文书,从事一些文职工作,其他同去的人员也分排到各下属单位。由于爷爷家比较富裕,县大队是自筹粮食,供给无法保障,爷爷经常以接济学生的名义从家中拿粮食到县大队以解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1946年春夏之交,国民党与山东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在潍县益都一带展开拉据战,县独立营的任务是帮助正规部队和地方政府传递信息情报,这是文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并负责扰乱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破坏公路、桥梁,打击敌人的车队等。为迟滞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的进攻起到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我爷爷和4名随行人员,去青州市高柳镇朱良村和段村一带完成任务返回时,在何官镇南王村与国民党地方武装遭遇,因敌众我寡,我爷爷和另一随行人员是当地人,熟悉地形,负责掩护,其它三人先行撤退。我爷爷与另一名同志在南王村内与敌人周旋,待早先撤出去的三人带附近村的民兵赶来时,我爷爷已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终年28岁。 </p><p class="ql-block"> 我奶奶跟我讲过,爷爷没了,她带着四个孩子,日子很艰难,我大姑才6岁,最小的小姑只有三个月大,我的父亲不到两岁。当时县独立营一位朱姓参谋带另五人将爷爷的棺木送来时,留下了5块大洋和一些棉布还有一袋高粱、小米和玉米的杂粮,说是县大队各下属单位临时凑的,看来当时县大队也确是困难。另外说:"现在县大队经费目前是自己想办法筹集,正规大部队都在临沂,国军正大规模进攻山东解放区,筹备经费也很困难,现在只有这么多了,先和孩子们将就过日子吧,革命很快会胜利了,有什么困难找当地政府,会帮助解决的"。慰问完毕,部队的几人也挥泪告别。我奶奶很坚强,把5块大洋和棉布又退给了那个朱参谋,说:“人已没了,钱也没用,队伍上也很难,就不给上级添麻烦了,家里还有几亩薄地,也能过的去。”解放后,益都县政府给我爷爷发了烈士证书,我奶奶也发了一个烈属证书,每月发放3元钱的扶恤金。我奶奶很满足,对政府扶恤救助千恩万谢。 </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我的奶奶早在2008年也去世了,时年99岁。我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身体内流着烈士的骨血,受爷爷和奶奶两位老人家的影响,学会了做人做事,在生活工作中始终如一,继承了烈士爷爷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计名利,工作至上。得到了单位领导及同事的肯定。我自豪的说,我曾有过一位烈士爷爷。</p> <p class="ql-block">李卫东,网名太阳雨,男,1966年9月生于山东青州,毕业于山东昌潍农校,山东省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海岱诗词协会会员,青州山水康旅自由诗社会员,巨洋文化协会会员,青州诗社会员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