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子的鱼池

张才云

<p class="ql-block">  沙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天然玩具,是幼儿最喜欢,最具探索性的游戏材料之一,孩子们通过身体或是借助工具、材料与沙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正是幼儿学习积累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我的工具我做主</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听说今天的,户外自主游戏是玩沙,孩子们迫不及待了地开始了“玩沙计划”。小包子拿起笔就开始发愁了,怎么玩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其他伙伴的主意,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可以回家拿一个,请爸爸买一个,马上就要玩来不及了呀,可以用橡皮泥工具啊,也可以用,娃娃家里面的东西,所有能用的东西都被孩子们拿过来当工具,真是我的玩沙工具,我做主。</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幼儿用了现有的简单材料,代替了玩沙工具,看似没有关联的物品,孩子们都可以用来挖装铲筛,让人一眼就明白这些新工具的功能,在感叹幼儿创造力的同时,我欣喜是老师的放手后退,提供了幼儿创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有过几次玩沙体验后,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挖沙、堆沙、倒沙,他们有一些奇思妙想,需要实现。小包子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看见沙池旁的戏水池里,小朋友开心的玩着水,他就想要,在沙子里挖个游泳池。按照计划小包子很快就在沙池里挖了一个鱼池,他快乐的嚷起来,“我的鱼池挖好了”一旁的浩浩提醒他,鱼池里还需要水,于是小包子用小桶接来水倒进了他的鱼池,水立刻渗透进沙子里,哲哲一边大叫“哎呀怎么消失了!”一边伸手想要抓住它们,可是没有成功,她不甘心继续往鱼池里倒水,水仍然“消失”不见,小包子又邀请了几个小伙伴同时帮忙往游泳池里倒水,可还是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游戏故事分享:</p><p class="ql-block"> 老师:小包子,你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p><p class="ql-block">小包子:完成了一半。</p><p class="ql-block">老师:为什么是一半呢?</p><p class="ql-block">小包子:我今天挖了一个鱼池,可是装不了水!</p><p class="ql-block">老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装不了水呢?小包子:是因为水漏到了沙子里面去了。</p><p class="ql-block">老师:那你可要想想怎样才能够挖一个不漏水的鱼池。</p><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我观察到:幼儿只是在重复之前的玩法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我期待孩子们能够有所改变,因此,小包子的计划,很快吸引了我对他的观察。通过更细致的观察,我了解到沙坑是孩子重复挖沙之后产生的,随着孩子们越来越熟练的挖沙技巧,小沙坑变成了大沙坑,看似单调的重复,其实也有着不小的变化,小包子的想法就是在这些变化之后产生的。随着幼儿的实践,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鱼池没有水,整个过程都是幼儿对自己游戏的难度进行了调整,他们自发的在游戏中提出了新的挑战,自觉的为自己的学习预设目标,我感觉教师不设目标,幼儿就会制定目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有瓷砖的鱼池</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小包子很快又做好了新的有游泳池计划,她想在游泳池里贴上瓷砖,还在活动室里找到了一些他可以认为可以当瓷砖的材料,这一次,小包子和他的伙伴们更熟练,更熟练,更地挖好了大坑,她们一起将长方形的木板贴在沙子底部,一座游泳池在几个小伙伴的合作下就要大功告成了,他们迫不及待的往游泳池里倒水,虽然倒了很多水,效果却仍然不尽人意,游泳池储存了极少的水,大部分的水仍然消失了。</p><p class="ql-block">游戏故事分享环节,小包子把他游戏的经过进行了回顾记录,他是这样分析的,鱼池里的积木块是不会吸水的,积木块和积木块中间有缝隙,水从缝隙中漏掉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当幼儿游戏遇到瓶颈时,老师最小的干预就是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让幼儿有自我反思的空间,就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回顾小包子的游戏经历,我始终支持幼儿的想法,放手实践,无论是否解决,都会给他们总结、分析的机会,幼儿游戏后,我除了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游戏故事,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游戏精力,这种做法也契合了安吉游戏中的“反思”理念,幼儿就是在这种计划——实践——反思——再计划——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鱼池成功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虽然小包子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但是想要把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了新一轮的鱼池瓷砖游戏。他用过垃圾袋,铁盒子,牛皮纸,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但他对每一次尝试都很兴奋,沮丧过后,又期待下一次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几个小伙伴再一次充满希望挖大沙坑,铺上防水的桌布,瓷砖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倒水,看到水没有渗漏,孩子们的心开始雀跃,用小桶倒水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心情,看见水池里的水管直接往游鱼池里注水,这个鱼池不漏水3,现在瓷砖没有缝隙了,“水池好大啊!”“鱼池成功了!”小包子和伙伴们露出了胜利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有幼儿还没有放弃,就仍然处于探索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期待和顾虑去干扰幼儿的尝试与探索,左右他们的想法,草率的提供建议,安吉游戏理念告诉我们,要最大程度放手,最小程度介入,所以教师不需要过度引导,只需要静待花开,果然,教师的耐心等待,成就了幼儿的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幼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自主的游戏过程就是幼儿主要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小包子在这段时间的玩沙游戏中创造、表现、挑战,合作、探究、坚持、分析、反思他和同伴获得了健、语言、社、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中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包子的各项能力在整合经验中从整体提升,他的同伴也在各自的水平上向前迈进。</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小包子的游戏故事里始终是一个观察者,也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随着幼儿的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在提升,首先,教师要从幼儿视角去发现游戏中微小的变化,教师持续跟进观察幼儿游戏,是师有游戏经验积累的基础,有目标,有预谋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儿童的立场,去感受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幼儿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分析行为背后所带来的教育契机,其次,教师要重视游戏计划与游戏分享。其次,教师要重视游戏计划与游戏故事分享环节的教育价值。幼儿游戏计划是幼儿游戏的起点,幼儿游戏故事分享则是幼儿自我反思与互相学习的最好时机。教师对这两个环节忽略,就扼杀了幼儿学习提升的机会,最后,教师关注幼儿游戏过程,而非游戏成果,这要求教师最大程度的放手游戏,信任幼儿,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该最小程度的介入,不要为了游戏成果而盲目引导,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自由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幼儿

游戏

包子

鱼池

教师

玩沙

游泳池

瓷砖

孩子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