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讲古】 倒水镇的“水文化”浅谈 <八>

老鹰小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因“水”而有的古航道上集】</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倒水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岭南水韵胜地,这里有古水道、古驿道、耐人寻味的古村落、留下历史印记的地标古迹,将带大家逐一探寻。<br>水,是生命之源,它流通了经济,孕育了历史和文化,繁华了水岸。倒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润,循着水流,让我们一起探寻古港、古水道、古渡头,细听倒水黄金要道的历史。 自古以来,有桂江穿越倒水地域,故水路交通方便,上可至平乐、桂林,下可至梧州及广东多个西江、珠江沿岸的城市,木船及机帆船来往,十分方便。<br>无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商贾名士,都曾在这条古航道上,或行旅,或沉醉。这一方水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辛勤的倒水人。今天,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倒水镇利用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的契机,正以加快桂江沿岸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打造城郊型“亲水特色小镇”,不负时代厚遇,建设美丽新倒水!  因“水”而得名,因“水”而秀丽,因“水”而繁忙,它的多彩文明,也因“水”而源远流长。倒水镇,这座桂江畔的古镇,也正在焕发出新的魅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码头】</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倒水码头 20世纪90年代,倒水乡发动民兵在倒水渡口上游修建倒水码头。码头人车分道,人行道为梯级路,车行道为“之”字形道。 <br>龙泉码头 2003年,在倒水码头下游龙泉山麓兴建龙泉码头,设汽车渡口,解决倒水街与对岸东阁一带的通车问题。渡口有汽车渡筏1个,轮机2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渡口】</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font color="#167efb">倒水渡</font> 位于倒水圩桂江边,是往返富庆、古道、古善、平石、三贵村及东阁至倒水圩场的要道渡口,历来有人力木船摆渡。1980年,过河渡船改为铁壳船并安装柴油机作动力,结束了人力划桨摆渡的历史。<br><font color="#167efb">古道口渡 </font>位于古道村古道冲口,是往返古道、龙江驿、旭村、富庆等地的捷径之渡。历来有专人摆渡。<br><font color="#167efb">富禄口渡</font> 位于富万村富禄冲口,是往返三贵村与仁义村的唯一要渡,设有渡船摆渡过江。<br><font color="#167efb">平石坡头渡</font> 位于平石村坡头,是往返平石与倒水圩场及富万村大新的渡桂江之渡。20世纪70年代新设,渡口使用人力木船摆渡。2007年9月后,使用铁壳机帆船。 <font color="#167efb">古善东岸渡 </font>位于古善村东岸垌江边,是往返古善和倒水圩场的轮机人渡。由当地群众集资建成,2015年12月启用。<br><font color="#167efb">龙江驿渡</font> 位于龙江驿村村委驻地外桂江边,是往返龙江驿与倒水圩场等地的人渡。2009年撤销,停用。<br><font color="#167efb">古善渡口 </font>位于古善村村委驻地外桂江边,是往返古善村与倒水圩场等地的人渡。2015年撤销,停用。<br><font color="#167efb">汽车渡口 </font>2003年,在倒水码头下游龙泉山麓设汽车渡口,渡口有汽车渡筏1个,轮机2艘,计176.4瓩。方便来往倒水街与对岸的富庆、古善、平石、三贵等几个村的车辆、行人过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纤夫古道】</b></font></div><br> 在龙江驿的对面的古道村,有一条千年的纤夫古道。梧州至桂林的航道,古道是必经之路,江边的沙滩地是船民和纤夫休整栖息之所。今天,走在这斑驳的青石古道上,似乎还可以听到水路歌在回荡。 在没有机动船只的年代,古代出入梧州主要走水路,旺滩水流湍急,船只上行昭平需逆水而上,只能由纤夫登岸拽拉纤绳,竹篙抵住岩石借力,经年累月,留下历史痕迹。<br>昔日繁华的古驿道已布满岁月的痕迹,曾经喧闹的村落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如今显得静谧安详。水流湍急,江道切岭成峡、穿谷成沱,逆水而上非靠人力拉纤不可。 而随着旺村水电站蓄水发电,纤夫古道已没入水中。<br>从梧州至昭平水路交通就成为主要的对外交流方式,形成了以桂江为主的古水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古道码头】</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倒水镇古水道全长10多公里,从古道村口码头一路而向东下,途经龙江驿、古善、东阁、三贵金鸡等码头。“倒水橹声一枝柔,溯到梧州水更幽,一路青山竹不断,青山断处是梧州”倒水自古以来便作为重要水路交通要道联系梧州,彼时商贾云集,对外贸易活动十分频繁。 这古道,从两干多年前的汉唐走来,岁月的风雨洗涤过它的容颜,历史的烟云抚摸过它。现在,人们还在踏着前人的脚印走来、走去。<br>往事如风,这里远古遗迹还依然在目,依稀能辨认千年以前的足迹、风貌,从中可以领略当时人们的生活轮廓。<br>如果在这里驻足,那西风、那瘦马,还有那远走天涯的行人,渐行浙远。<br>一阵阵西风吹来,仿佛是古道上的马铃声声。月下阴影重重的山石,枯静的荷塘与翅沾湿露的蝴蝶,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妇人的捣衣声声。<br>回望古道,仰望晴空,谁曾想到这个地方、这条千年的路会成为华夏文明永远难忘的记忆?谁又会想到现代文明源远防长,永不干涸地滋养着这片土地。<br>今日的倒水渡口码头,作为主要货运渠道的作用日渐消失,两岸的码头亦逐渐荒废,仅有部分保留轮渡功能。 然而,当笔者沿着古道龙江湾堤岸沿路探访时,当年商贾利用古道村渡口码头进行贸易的场景,恍若就在眼前……<br>古道边,一农家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跃现眼前:茅屋、小溪、青草、古树,白发夫妻相伴,儿女们自顾自地玩耍,秀美的农村风光深深地烘托了一家人的幸福时光。<br>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r>如今,这里仍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br>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古道上,回家的路是那么的遥远,断肠人,在天涯。 驿站茶亭、码头关隘、物资交易……数百年来,古道村渡口码头,自然而成的集散地,曾几何时繁荣,有一间剃头铺、二间粉店、三间杂货铺、四间供销百货,古道、富庆的百姓人员上落、物资散发均由渡口码头通往各村各寨,如同叶脉般由码头延绵深入至深山腹地。 悠悠古驿道,深藏几段古。历史上,古道、富庆先辈依托古驿道进行贸易交流、文化传播,虽然它们大多已随着现代交通发展日渐凋零,被淡忘在深山野岭间,但散落其间的文化遗产,仍默默诉说着古驿道曾经的车马喧阗、四通八达。脚下的圩市由青砖、青石铺成,有一米多宽,曲径通幽,延绵数十米长,透着斑驳的历史印记。 未完待续,请看第九集:<font color="#ed2308">《因“水”而有的古航道下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