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兴城游记-首山</b></p><p class="ql-block"> 首山位于兴城市东北不足五公里,介于古城与海滨之间,海拨329.7米,是出山海关进入辽西走廊的首座高峰,故名首山。</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首山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远眺首山恰似一个硕大的“山”字,故又俗称三首山。</p> <p class="ql-block"> 它是屹立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主峰上现在仍保存着明朝时修筑的高7米,直径13米,用条石和青砖砌成的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首山现已被定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47.3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茂盛,苍松翠柏顶天而立,鲜花遍野,沟壑纵横,悬崖峭壁,奇石耸立,山腰修建有环山道和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 首山俊美多姿,整个山体犹如一位风姿绰约的睡美人,浑身都充满了秀气,神态安详地静卧,显露出娴静、恬淡、自信而又幸福的神韵。每当轻云落霭缭绕云峰时,山顶就会出现“三首云冠”佳景,为兴城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 首山,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西面坡上远看一个由栽种出来的绿色树木组成的五角星形的造型,后来才知道这里就是辽西古城有名的首山。对于我这个游客来说,是先知道五角星造型,后知道叫首山。直到现在,一说首山,我首先想到的还是那个巨大的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记得1968年6月第一次离开北京到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们乘坐的知青专列,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通过兴城路段,远处一座雄浑的山峰映入眼帘,并排而立的三座山峰高高耸立,中间的峰顶上好像还有一座炮楼,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山前坡上,一个巨大的绿色树木组成的五角星形状在周围多为黄褐色组成的山体中非常醒目。</p><p class="ql-block"> 虽然已是6月,远观山体就像北京的西山一样,岩石裸露,草木不生,这个绿色的巨大五星就显得非常醒目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因探亲来回路过多次,每当列车经过兴城境内的时候,都要找一找看一看这座山,看看那个巨大的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1974年在学校到锦西杨家杖子地质实习,不论是坐在汽车上还是在海边时,都比较近距离的看到了这三个脑袋的山峰和山前坡上的绿色五星,这时才知道,那绿色的五星是由人工栽种的一棵棵松树组成的。</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夫人是兴城人士,我与首山就更近了,这也许就是缘分吧。</p><p class="ql-block"> 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山周围变得越来越绿,绿色的五星造型逐渐的淹没在绿色之中了,只有秋冬季,周围草木变黄了,树叶落了,这由绿油油的松树组成的五星造型还能显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是这样形容这一景色的“早年依坡就势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远看那非常鲜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带,像嵌挂在山间的绿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于绿丛之中,擢秀于青峰之上。”</p><p class="ql-block"> 山腰处一条环山路,宛如一条玉带一样,环绕在首山的万绿丛中,因此得名“玉带观山”。据介绍,这是1985年兴城驻军官兵作为军民共建的一项工程,历时3个月,在首山半山腰开凿出的一条宽5米,长4.6公里的环山公路,方便了游客的出游。</p><p class="ql-block">环路观景</p> <p class="ql-block"> 进山门沿着环山路攀登而上,站在半山腰高处,向西看到是四四方方一座古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中间一座钟鼓楼,清晰可见,不过从首山脚下与古城之间已经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上看首山</p> <p class="ql-block"> 首山向北是砬山,一座陡峭的石头裸露的石山,当然山脚下是绿植了,砬山与首山之间是一条窄窄的通道,沈山铁路和102国道从此处通过,首山和相邻的砬山就像二虎把门一样,扼守住这条通道。</p><p class="ql-block"> 向南,首山的余脉延伸入海形成了海滨的礁石、海滩、港口码头,隔海相望就是有名的觉华岛。</p> <p class="ql-block"> 如果登顶东眺,就可以远观葫芦岛的龙湾美景了。</p> <p class="ql-block"> 首山山体为一套中元古代沉积岩覆盖于太古代花岗岩之上的地层组合,二者之间发育的底砾岩是重要的古风化壳标志一一代表重大地质事件吕梁运动的发生(18亿年前)。是一处很好的地质学教学和科普基地。游客在领略大自然瑰丽风光的同时,也科普了地质知识,可谓是双收获。</p> <p class="ql-block"> 图中上部连续短线的上部是现代的腐殖层和残坡积层,中间斜线的短线斜下部是太古代花岗岩,斜上部是覆盖的元古代常州沟组砂岩。中间红色短线圈定的是花岗岩砾石即底砾岩。</p> <p class="ql-block"> 越看越有兴趣,主要还是源于多少学了一点地质知识,就像学植物的对花草树木感兴趣一样,趴在那儿左看右看,别人都走远了,我一个人还在那儿观察呢。这可是一个预料外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由于夫人身体染恙,体力不支,也是因为出来较晚,时间不够,此次未能登顶,不过站在环山路上观景,也别有一番情趣。如果登顶观看,登高望远,那一定是另一番风景,想想还是有点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