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向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将士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是东江纵队北撤76周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日前到沙面走了一圈,让我驻足的是一幢文物老房子诉说着红色历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手机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广东军调第八组代表驻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东江纵队北撤谈判地旧址</b></p><p class="ql-block">—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州沙面大街68号,此处原为苏联领事馆,1916年建,曾用作苏联领事馆、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团广州办事处。</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其中议定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的中共武装,撤往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并颁发了停战令。为监督停战协定的贯彻执行,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三人委员会”,同时派出代表在北平组成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由中共代表叶剑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美国代表罗伯逊三人组成,该部先向各地派出36个执行小组,对国共双方军队执行停战令和军调部协议的情况实行监督,负责广东方面调处工作的是第八执行小组。</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25日,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美方代表米勒上校、国民党代表黄维勤少校、中共代表方方少将抵达广州,进驻广州沙面复兴路64号(今沙面大街68号)开展工作。经过近50天的谈判,在叶剑英、廖承志同志的亲自督促下,于5月21日达成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山东烟台的最后具体协议。5月22日,军调小组在沙面胜利大厦(今胜利宾馆)二楼举行招待会,向社会各界介绍了谈判情况,国共双方表示一定忠实执行协议,为共建国内和平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 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北撤部队2583人乘坐军调部派来的3艘登陆舰启航北上,驶往山东省烟台解放区。</b></p><p class="ql-block"> 这是军调部派出的36个执行小组中唯一谈判成功的范例,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以下让镜头带着你走。</p> <p class="ql-block"> 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沙面南临珠江,是位于白鹅潭北岸边的一个面积0.3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小岛。曾是全国唯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其后根据他的指示,广东成立沙面整理委员会,由当时广州市市长朱光担任主任。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1996年,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