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木匠父亲

行者

<p class="ql-block"> 我的木匠父亲</p><p class="ql-block"> 文/行者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农民,也是一位正直勤快、手艺精湛的木匠师傅。 </p><p class="ql-block"> 父亲十二岁时就离家去宁夏固原、宝鸡岐山等地学艺,学成归来后就一直以木工手艺为生。</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讲,父亲年轻时曾是宝鸡市十里铺木器厂的技术工人。厂里是计件工资,父亲每月可领70多元,60年代这可是个高工资。但不知什么原因,父亲还是辞职了。辞职后的父亲领着我们村跟他学艺的几个徒弟去县城给生产队打工,那时叫搞副业,挣工分。白天给生产队挣够工分完成任务外,晚上还可以加班帮私人干活。大件家具如棺材、衣柜和门窗,小件有桌椅、风箱、案板和锅盖等,只要是木头,没有父亲做不了的家具。为了增加收入养家糊口,通宵熬夜是常有的事。只要有活干,年富力强干活拼命的父亲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答应主家。</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乡,闺女出嫁时父母都要送一对装被褥和床单的木箱作为嫁妆。制作木箱最多的工作是合缝粘板子。合缝就是将几块木板用胶粘接在一起,这个过程就叫合缝。先将几块木板并排在一起,用尺子量好所需的尺寸,然后用墨斗打上A字形标记,再将木板固定在木工凳上,沿A字形标记由下至上用手工刨子将板缝推成一条直线,最后沿A字形标记由下至上给合好的缝涂抹上骨胶粘在一起。合缝粘板子,这是个极其严谨的过程,也是在考验一位木工师傅的耐心和技术,是木匠活里一项很专业很亮手艺的活。木箱子做的好坏,合缝粘板最主要。有木工师傅开玩笑说,木匠抹上胶,有人喊叫:“你家院子着火了”他都不会撒手去管。</p><p class="ql-block"> 父亲合缝认真负责。晚上,我经常被父亲用榔头敲击手工刨子的响声吵醒,看见父亲在屋里弓着身子,借助昏暗的灯光合缝。一会儿用刨子推,一会儿又用眼睛瞄,一会儿两块板合在一起。父亲又弯着腰用眼睛从左向右仔细检查合缝,若有缝隙,就继续用刨子推。每一条缝要合好几次,一丝一毫的缝隙也难逃父亲的眼睛。第二天早晨,地上一大堆刨花,父亲已粘了好多板子。父亲喜欢在晚上合缝,原因是晚上无杂事打扰,可以安心工作,能保证合缝质量。由于长期熬胶粘板子,父亲的眼睛被烟熏得常流眼泪。</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钱财上从不和人争长短,但工作中却不甘落后。由于干活能吃苦,且手艺高超,家具活做得结实精致,人又没脾气,用主家们的话说就是:“董师人好,不嫌木料不嫌饭,弯木头遇到了端匠人。”所以父亲的活儿特多,成了县城附近有名的匠人,由此也认识了不少人,有的主家还和父亲成了知己朋友。现在,我若是遇到父亲以前的朋友,他们还会说起父亲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对我印象很深。邻乡有位人家,有二副桐木材板让父亲给其父母做寿棺材,那材板粘合处棱面就一指宽,几乎每页板从上至下都有大拇指粗的空心。用木工师傅们的话说就是这材板烂的没眉眼,太难做。跟着父亲干活的大哥一看就不乐意接这活,嫌太浪费工时。主家望着父亲等意见。父亲拿尺子量了量材板尺寸,只对那人说了句:“板不够尺寸,要补的太多。没事,多买些胶水钉子就行。”那人高兴地说:“这好办,我现在就买去。”没想到那二副桐木板,经过父亲加班加点的认真粘补、合缝、组装,竟也成了二副既精致又大气的棺材,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粘补过的痕迹。主家看后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手摸着棺材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口中不住赞叹:好手艺!还不住地道谢,并说出了实情。原来曾有几位木匠师傅嫌弃木料太难做借故推拖,家中父母催得又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父亲,没想到就有了这样称心的结果。主家为了表示感谢,多付了50元工费给父亲,可父亲怎么说都不收,乡里乡党,低头不见抬头见,该收多少就收多少。那家人也重情义,将他们亲戚朋友的木工活都介绍给了父亲,这一来二去竟与父亲成了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七、八十年代,父亲的木工手艺让我们家成为我村人羡慕的对象。一天,父亲用他的自行车为我们家带回一台标准牌缝纫机,我们家缝缝补补就靠这台缝纫机。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又给我家买回了一台海燕牌14英寸彩色电视机。有秦腔戏的晚上,父亲特意把电视机搬到院子,让乡邻们过把戏瘾。母亲和她的姐妹们看得神采飞扬,一边看戏,一边评戏。我家的小院时不时欢声笑语。而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开播,让我在同学们面前又有了炫耀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而父亲,最值得炫耀的还是他的木工手艺。给老人们做寿材是父亲最拿手的,方圆几十里老人都知道某村有个董师寿材做得好。在父亲的影响下,做寿材现在已成为我们村的一个产业,有几户村民以做寿材为生,邻乡邻村人时不时来我村给老人做寿材。更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带出来的几个徒弟,每年除夕夜,提着酒端着盘,来我家围坐在父亲身边轮番给父亲敬酒拜年,叙说过往。人生百味,都在这一瞬间迸发,说到动情处竟热泪盈眶。平时不善言辞的父亲此刻笑容满面,和几个徒弟说东道西,巴不得把一生的话全部说完。几杯美酒入喉,声声祝福无限,酒是浓的,情是真的。幸亏父亲不好喝酒,否则准酩酊大醉。</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徒弟的话让我感受颇深,至今难忘。他曾说:“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现在的好日子,都多亏了师傅当初的严厉教诲。”严师出高徒,父亲几个徒弟一个比一个手艺精。</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字不识,很少用语言教导我们,却用实际行动教导我们,正直做人,勤劳做事。父亲靠他的木工手艺,担当了一个养家糊口的责任,我们姐弟六人一个个成家立业。大哥子承父业,跟父亲学了一身好手艺,而今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我们姐弟几个能过上好日子,也都沾了父亲的光。 </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父亲一天天老去,背如弯弓,但那个木工手艺却没有老。父亲年事已高,仍有人来我家请父亲做活,修理风箱、桌凳、锅盖等家具。</p><p class="ql-block"> 年龄熬不过岁月。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19年7月8日,农历6月6日18时59分,父亲平静地走完他的一生,离开我们仙逝。父亲去世后,我们悲痛万分,母亲开导说:你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对人对事能吃亏不贪利,这种与人不争的处事方式,也让他一生平安无事,活了93岁,走时没遭受病痛之苦,也算是老天爷给一个老好人的回报吧。</p> <p class="ql-block">  想起父亲的过往,对母亲的话有了更深地理解。人,来到这个世上总要留些什么。父亲虽然没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勤劳质朴和善良,看到了一个手艺人对本职工作的执着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我没能尽到一个儿子更多的责任,没有多陪陪父亲,内心深感愧疚。在父亲逝世三周年之际,提笔写了这篇小文,以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董立平,网名行者,农民,自由职业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爱好读诗和户外运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