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的天师府

丹心素裹

<p class="ql-block">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p> <p class="ql-block">嗣汉天师府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p> <p class="ql-block">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弟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三省堂、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授箓院等,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18日,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的斋醮科仪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15日,龙虎山张天师传说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3年,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龙虎山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被国务院合并称为龙虎山古建筑群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