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姑在国家植物园参观时留念(资料)</p> <p class="ql-block">《我那个尊敬的三姑》</p><p class="ql-block"> 囗 秋社</p><p class="ql-block"> 我有四个姑,先后走了三位,现在就只有四姑了。三姑是前不久才去世的,八十有五,也属高龄,我那敬爱的三姑,一生虽淡不上叱咤风云,但也是个风风光光一辈子而个性十分突出的人。</p><p class="ql-block"> 三姑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和朋友的情感是真挚的,她在我们⼼中的份量是很重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和爱人去看望她,她当时正与几位叔叔和阿姨打牌,看到我们十分高兴,拉着我和爱人的手,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向牌友热情地介绍我们,“这是我侄子和侄媳妇!”当我们准备离开回西安时,她急急忙忙从灶房拿来几个还冒着热气的红薯递给我们,还向身边的人讲,“我侄儿在新闻单位上班,侄媳妇还是一个画家呢!”从三姑脸上流露出一丝丝自豪和骄傲!但事实上,说心里话,我们对三姑关照的也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前年清明节期间,我们与三姑一块在国家植物园游园时的情景。(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中,三姑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当年我上小学时,常常去双明的三姑家里玩,她和姑夫都喜欢我们,每去她家,她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让我们吃,姑夫有一门编织的“绝活”,就是火炕上铺的那种席子,这是民间一种传统的手艺,是用当地芦苇编织的,这种席子东暖夏凉,而且很耐用,每隔几年姑夫都要送我家一个席子。姑夫是一位勤奋而有智慧型的人,编的席子既美观又结实,拿到街上卖,很快就卖掉了,当时家里很穷,吃的是黄黄馍,就的是浆水菜,就连吃完饭的碗都要用馍擦干净。</p><p class="ql-block"> 虽说家里穷一些,但全家人和和睦睦,邻里关系十分融洽。队上人还让姑夫当代表,当队长,那些年,他代的队经常被上级评为先进,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姑的家也慢慢变好了,家族也开始兴旺了起来,其子嗣后代一代比一代强。</p><p class="ql-block"> 三姑是一位比较幽默的人。有一次,我们给老爸过八十五岁生日纪念活动,在饭桌上,大家都默默无语,现场一阵静默,为打破这种疆局,三姑当着大家面,表扬我的夫人很有气质,我夫人称赞三姑“精神焕发,神彩亦亦,很象那个佘太君”,而三姑却笑着说,“玲玲你就是那个穆桂英。”惹得全场人轰然大笑,现场氛围一下活跃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姑又是一位很浪漫的人。年轻时的三姑就喜欢唱歌,我记得她最喜欢唱的是郭兰英的《绣金匾》,还有实力派歌手闫妮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悦耳动听,她天生一副好嗓门,去年我家里过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增添活跃的氛围,我们一个接一个表演节目,少年组刚演完毕,轮到老年组,我三姑自告奋勇表演起节目来了,虽然声音有点沙哑,气息不够,毕竟上年龄了,但她一字一板十分认真,调儿也都在声线上,爸爸第一个为三姑拍手叫好,大家也纷纷鼓起掌来,虽然室外寒风阵阵,室内气氛活跃,暖意融融。这就是我亲爱的三姑,如今,她,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那美妙悦耳的歌声似乎还在我的耳畔回响。</p><p class="ql-block"> 就在今年正月初我去双明看望三姑的时候,她一定要给我做饭吃,我看她走路蹒跚的样子,不想让她来回走动,但她却很快做好一碗油泼面,味道非常好,那是我见三姑的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 三姑,你一路珍重,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为祖母立牌纪念时,三姑在坟前不断摸着眼泪。(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陈秋社:男,1959年9月6日生,文学爱好者,曾先后在三秦都市报、阳光报当记者编辑,任报社主编,现已退休返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