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国旧金山艺术宫(Palace of Fine Arts)<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金门大桥的南端的海边,</span>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5年</span>旧金山世博会的遗迹。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纪念美国修建的巴拿马运河通航,</span>世博会取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国称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茅台酒在这里首次获奖扬名。</span></p> <p class="ql-block">通过1915年世博园和现在的全景看,现在保留的的艺术宫仍很迷人。原来沼泽地中的澙(xì)湖被保留了,湖面包围了艺术宫的圆顶大厅,数百米长的柱廊围绕着艺术宫(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旧金山世博会建有十几个馆,艺术宫的圆顶大厅和柱廊是美术馆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是旧金山建筑师梅贝克(Bernard Ralph Maybeck)设计的。为了创造一个宁静的空间,他独出匠心的设计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处“罗马废墟”,通过</span>神庙般的透空大厅、科林斯柱廊和澙湖构成了独特的壮美景观,给人一种“被美抚慰过的悲伤感觉”。</p> <p class="ql-block">澙湖广阔的水面倒映出了艺术宫的雄伟,从远处却感受到了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宏伟景观旁设计倒影水面是欧洲建筑的传统,艺术宫的潟湖很好的沿用了殴洲建筑传统(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典范,没有复制任何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孤本。1915年,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参观艺术宫后赞誉,“这座建筑的建筑师是个天才,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它”。</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在散布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澙湖的</span>海边沼泽地上,梅贝克化腐朽为神奇,将艺术宫与澙湖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天生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泊和树木,增添</span>了废墟的荒寂感,也把原生态留给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营造的安静环境是实际需要,当年世博会的游人需要在古罗马废墟中平静自己,然后才可进美术馆欣赏艺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品。梅贝克的古罗马废墟</span>设计是神来之笔,灵感来自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画</span>“密涅瓦八角神庙”和油画“死亡之岛”,形神兼备。</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的设计,从意大利画家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的版画“密涅瓦八角神庙”中吸取了“形”,古罗马神庙的残存经过渲染,产生了凄美。艺术宫同时也从瑞士艺术家伯克林(Arnold Böcklin)的象征主义油画“死亡之岛”(Isle of the Dead)中获得了“神”,找到了孤独废墟的“幽静”感觉(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1913年所建的艺术宫是临时建筑,采用了石膏等建材搭建(网络照片)。1915年,旧金山居民看到惊艳的艺术宫后,觉得应该长期保存,筹集了35万美元,世博会后重建了艺术宫。1962年,圆顶大厅被拆除,由梅贝克设计,按原状再建。1974年又再建了柱廓。</p> <p class="ql-block">梅贝克设计的艺术宫,强调了美国对欧洲文化的继承,用古罗马建筑元素,构建了四处透风的圆顶大厅、一长串<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托举着屋檐</span>的科林斯柱,这些非常规的建筑透出了一种神秘,唤起人们对这座“古罗马废墟”的悲伤和注意。梅贝克的目的达到了,百年后的观者在赞叹艺术宫的壮美之余,仍有些伤感和疑惑。</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主体是一座直径约30米、近50米高的透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放式圆顶大厅</span>,“透空开放”让大厅具有了“废墟”的特质。八组高大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支撑着的巨大黄色穹顶,每两组土红色的科林斯柱与穹顶之间,又筑有一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雄伟的</span>拱门,圆顶大厅里外几乎用尽了古罗马的建筑要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拱门两边是修长的红褐色科林斯柱,搭配完美,标准的科林斯柱头中竞然藏着几位美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立在柱头茛苕(</span>gèn sháo)<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叶丛中的美女们,</span>穿着超短裙,面带微笑,就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芭蕾舞剧</span>“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一副马上要跳入泳池中的样子,梅贝克时尚,独创了“梅贝克-科林斯”柱。</p> <p class="ql-block">梅贝克擅长细部装饰,从遍布大厅的古希腊酒坛可见一斑,艺术宫是名符其实的精雕细琢。</p> <p class="ql-block">圆顶大厅外周的科林斯石柱立于数米高的花岗石平台上,平台外又设置了高低错落的花坛和祭台,摆放了许多带有精美浮雕的古希腊双耳酒坛,花坛外壁刻有人物浮雕,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破碎的阳光洒在了圆顶大厅的基座浮雕上。</p> <p class="ql-block">圆顶大厅外,离地一米多高的花坛上,有雕塑家乌尔里克(Ulrich H. Elerhuesen)生动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花环女子”(garland ladies)写实</span>浮雕,六位健美婀娜的年轻女子,手举花带,身着古希腊节日服装,表情平静,赤脚漫舞,在庆祝人类的创造成果。</p> <p class="ql-block">圆顶大厅花坛上的写实人物浮雕,与柱廊端头的花坛的浮雕几乎一样,圆形大厅和柱廊共有六、七组“花环女子”的浮雕,这是当年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印记,花坛箱上“哭泣的女人”雕塑也有这种现象。</p> <p class="ql-block">圆形大厅内部也立有八根高大的科林斯柱,每根都雕刻着由茛苕叶和鲜花簇拥的柱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厅拱门内侧两边的科林斯柱头顶端,都站着一位端庄的女守卫天使(</span>Guardian angel),天使的双翅象两个盾牌,她们表情不同,但都严肃的注视着远方,守护着圆顶大厅。</p> <p class="ql-block">圆顶大厅是旧金山最高的单层建筑之一,走到厅下,才知道什么是古罗马建筑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艺术宫圆形大厅柱顶周围嵌板,是雕塑家布鲁诺(Bruno Louis Zimm)的三幅浮雕作品“为美丽而奋斗”,浮雕沿着圆形穹顶重复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幅浮雕描绘了美丽的捍卫者与粗俗和愚蠢的斗争。艺术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站在宁静的战斗中心。她两边是理想主义者,在努力阻止践踏艺术的马人。</p> <p class="ql-block">三幅嵌板浮雕明显带有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浮雕特征。</p> <p class="ql-block">在嵌板之间重复出现着壮硕健美的男人和女人雕像,象征着捍卫艺术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十几米高、数百米长的科林斯柱廓立在圆顶大厅西侧,呈半圆状围着圆顶大厅。柱廓高低不一,柱头上部用屋檐连在一起,上下通体是焦桔色,很象古罗马高架引水渠的样子。屋檐还在,殿堂去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柱廊顶部,隔一段距离便有一组石棺一样的花坛箱,箱四角各有一个背影朝外的“哭泣的女人”(Weeping maidens),雕塑家</span>乌尔里克同样以非常写实的手法,雕塑了这些身着古希腊长裙的悲伤女人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科林斯柱支撑着花坛箱,“哭泣的女人”正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span>“没有艺术的生活而忧郁”流泪。</p> <p class="ql-block">按设计,花坛箱原本是要种植小树和藤蔓的,打造一片废墟上已长满绿植的样子。那些哭泣的女人眼泪,滋养着花坛箱里的绿植。但由于资金不足,这些花坛箱一直空着,美国太穷,美中不足。</p> <p class="ql-block">哭泣的女人都是伊特鲁里亚盘发,身着露背长裙,身体伏在方箱上,不愿让世人看见自己悲伤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的写实功力了得,赤足哭泣女人都具有健美的身材,背部肌肉生动的起伏着,可以感觉到她们抽搐哭泣的悲伤程度,劳苦大众也这么爱艺术?(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柱廊的科林斯柱是庄严的,在梅贝克手下,古罗马建筑似乎更偏爱科林斯柱,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不象藤萝架,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柱廓前,敬畏和钦佩交织了。</p> <p class="ql-block">束柱,在这里被用来支撑柱廊上两个紧邻的花坛盒。</p> <p class="ql-block">柱廊和圆顶大厅之间是个花园,有许多参天大树,簇拥着科林斯柱,加重了“废墟”韵味。</p> <p class="ql-block">高耸入云的柱廊,是曾经的殿堂前壁和屋檐,残存的壮美能唤起人们的悲伤?</p> <p class="ql-block">柱廊的北端,在下午阳光的照射下,科林斯柱、蒙特雷柏树和天然的潟湖,显出了莫名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喷泉应是后来添加的,不符合梅贝克的设计意图,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显的bug </span>。</p> <p class="ql-block">旧金山的艺术宫,把废墟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术</span>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不寻常的美,一种带有几丝悲伤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