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

乡间小道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里,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立体解读中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场所,是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水乡古城经典风貌和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p> 鲁迅祖居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鲁迅在绍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p> <p class="ql-block">德寿堂,鲁迅祖居第二进,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德寿堂的德字少一笔,据说是祖上认为周家德不够,要多积德故意少写一笔的。</p> <p class="ql-block">香火堂,鲁迅祖居第三进,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p> <p class="ql-block">少主房间</p> <p class="ql-block">“台门”起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历朝以来,绍兴人凡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要在老家造屋建宅,以荣宗耀祖,光彩门楣。而绍兴传统民居的格局即以台门为正统,所以绍兴的台门特别多。过去,民谣有“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可见台门数量之多。</p> 三味书屋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p> <p class="ql-block">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由门斗、厅堂、座楼、平屋与厢房等组成。其中东厢房为三味书屋,寿镜吾在此设馆教书。</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着的“三味书屋”匾额及两边柱子上的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均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ai醋、肉酱)。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来代替向孔子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p> <p class="ql-block">塾师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浙江绍兴人。 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 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教书极为认 真,对学生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 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p> 鲁迅纪念馆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纪念馆,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原馆建于1953年。它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原大门</p> <p class="ql-block">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左:少年鲁迅听保姆长妈妈讲太平军在绍兴的传说和故事。右:鲁迅的继祖母蒋菊花。</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母亲鲁瑞。</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祖父叫周福清,字介孚。他是同治十年三十四岁中的进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捐任内阁中书。曾写诗集《桐华阁诗钞》、家训《恒训》。</p> <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的属所里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五岁。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国母宋庆龄亲自扶灵,巴金等16位文坛大佬为鲁迅先生抬棺,十万人送行。棺材上覆盖了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色锦旗!</p> <p class="ql-block">各种语种版本的鲁迅文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庭院</p> 鲁迅故居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 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1981 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p> <p class="ql-block">“他(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p><p class="ql-block"> 一鲁迅小说《故乡》节选 </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鲁迅散文《狗・猫・鼠》节选</p> 百草园 <p class="ql-block">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原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p> 鲁迅笔下风情园 鲁迅故里步行街 <p class="ql-block">一条路一条河,水陆并行,典型的江南水乡格局。路不宽,青石板铺就,游人如织,两边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河不深,小桥流水,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等穿插其旁。行走在这里,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依稀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游客和行为艺术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出游方式:家庭自驾</p><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2021-10-1——10-5</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0月2日上午2h</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 小宁呗儿</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