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安源区第二学校小数组开展和美课堂观摩活动

区二校—钱蓓莲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俞正强老师执教的《百分数》,俞老师的课堂朴实而简洁,通过预设问题不断向学生发问,由表及里、趣味成真,指导学生认识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扎实,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整堂课俞老师一直在强调“你心有何感?”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会,自己想明白、学明白。</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聆听了吴正宪老师主讲《建立“周长-面积-体积”整体结构,重在培育量感与推理意识》。吴老师通过课例解说和新课标解读两种形式,给我们详细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结合周长、面积、体积的概念教学,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并对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做进行了详细说明。</p> <p class="ql-block">  下午给我们带来的是由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式子、等式、方程》及讲座《“双减”背景下数学练习和作业思考与实践》。 贲老师告诉我们:作业必须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以促进学习效率提升;作业必须从简单的重复做题、机械训练,转变为更加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业还应该成为师生双方沟通交流的载体,通过作业实现心灵与思维的互通和共鸣。他指出作业是师生双方沟通交流的载体,通过作业可实现心理、思维的互通共鸣。所以老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用心思考,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观摩了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讲座《为学生的理解而教》。强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他心目中的生命课堂,让我们更加明白什么是“为学生的理解而教”,阐释了什么是促进学生的理解的课堂教学:一实现目标——聚焦本质;二实现内容——凸显联系;三实现情境——关注儿童;四实现方式——讲究多元。</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第二堂课是聆听刘延革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及讲座《借助二三转化 培养数学关键能力》。刘老师打破了一般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研究表面积的过程当中去认识圆柱体,明确了上下底都是平行的,侧面的直上直下,让同学们对圆柱有了更深的空间观念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学习了储冬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秘密》及讲座《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储老师让孩子们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在动手操作中体会三角形三边关系,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储老师的讲座结合双减背景,通过实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复习课上的“三问”》及讲座《学生减负与课堂变革》。黄老师告诉学生复习时要记得问一问自己: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呢?能换个角度思考吗?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整理概括,产生疑问、主动探究,换个思考方向、建立新关系。黄老师的讲座讨论“双减”和“课堂变革”,他表示在“双减”观念的认识理解上,作业功能的研究上,以及课堂的变革上都任重而道远,还需继续努力探索。</p>

老师

作业

学生

讲座

课堂

执教

双减

思考

我们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