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九日行之-《茶峒边城》

红山老付

<p class="ql-block">从今年三月中旬就开始筹备出外旅行,由于“该死”的疫情原因,一直拖到6月中旬才实践“诗和远方”的行程。今年第一次出行参加假日户外旅行组织的滇东南九日游。经过近九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这次旅行的第一站花垣县茶峒边城古镇。花垣位于湖南省西部,湘黔渝交界处,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西与贵州省松桃县交界,西北与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自古有“一脚踏三省”和“湘楚西南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边城茶峒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茶洞为背景,写出小说《边城》,驰名中外。解放后,城垣、白塔虽毁,但古风依存,又新修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等,为边城茶洞增添新景,《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摄外景。许多慕名而来者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踏青石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光下飘来的渔歌,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当地的顽皮伢子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脚拇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拍,穿过河边的一条小巷到达茶峒古码头。码头的对面是重庆的洪安镇,一条木船在清清的水面上往返穿梭,接送过河的客人。一根缆索穿船而过固定在两岸,这种并不用浆而用手攀着缆索过河的方式就叫拉拉渡。船过洪安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红色的语录塔,上面有毛泽东年轻时带八角帽的画像和一些口号、语录,有的地方已经脱落,字迹也已看不清。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默默地伫立在这儿,任凭雨打风吹。</p> <p class="ql-block">沿街风格古朴独特的民居,不仅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而且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解放战争后时期,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河的对岸就是茶峒,属湖南花垣,另一面是贵州松桃的迓驾。就是这个叫茶峒的地方。73年前,我父亲跟随刘邓大军,从这里进军大西南,今天,我有幸来到这里体验一下脚一踏“三省”感觉,寻找一下父辈们当年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防科工委神剑艺术协会会员,旅游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