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恩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你打开这本画牛集时,虽然仅有薄薄的数十页,但除了画册的设计新颖,装帧考究外,扑面而来的却是一股充满农村风情、给人以无穷回忆而又久久不能忘怀的旧时农村风貌,特别是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农家子弟们更有着一种亲切感、甚至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这就是画册的魅力,也是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牛劲十足、画风淳朴的“老黄牛”给予我们的真实回忆,甚至总会引起人们回到儿时牵着耕牛犁地、喂草、饮水的无数的乡愁记忆和故园情怀,这是生于吕梁、长于吕梁、工作于吕梁、而且与吕梁农村有着不解之缘的退休干部张成元先生的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成元1947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栁林镇吴家垣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坡山村,货物进出村庄全靠肩挑、驴驮,农耕全凭老黄牛和镢头刨种。他们家世代务农,耕织传家,养牛、养羊、养猪、养鸡,是一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标标准准的庄户人家。据他说他记得时他们家和其他两家伙喂一头牛,为给庄稼积肥,连年养羊,养猪养鸡只是稍带,这些他都曾亲力亲为,因此对家畜家禽有着一种特殊的喜好和亲近感。1961年柳林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曾当过记工员和大队会计。他是1966年最后一批“四清借干”,借调起来后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未能履职,被分配到离石土产公司工作,后又相继到栁林商办、劳动局、土地局等单位工作直至退休。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只有23元,转正后为33元,由于工资微薄,家庭负担过重(一家6口人),因此几乎没有离开农耕,节假日、牵黑达早都要回村种地。工作期间他曾耕种4分水地18年,即使是退休后也种着3亩山地,这也是他笔名“山人”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俩结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在商办车队工作,我在教革组工作,同住柳林中学院内。后来他在劳动局分管人事,我在卫生局坐办公室分管人事,工作上有所交集。接触频繁到了2008年以后,当年我被任命为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并举办了“迎奥运暨柳林县首届老年书画作品展”,他有作品入展。次年我办起了“老年书画培训学校”,我任校长兼书法教师,他担任培训班班长,经常在一块交流和商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他的书画生涯并不算长,虽然上小学时就喜欢写字,也喜好家禽家畜,甚至喜爱有加,但总归没有动笔作画。直至2005年他才拿起画笔画出第一幅公鸡,挂在墙上,周围的人都说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牛羊猪狗鸡等样样都画。2008年在县首届老年书画作品展上,他的《狗年大吉》和仿宋人李迪的《风雨牧归图》入展,并入选老年书画作品集。2009年7月起担任培训班班长至今,学习认真,从不旷课。他喜欢阅读书画刋物,从2005年始,坚持订阅多种书画报刋,至今仍然订有《中国书画报》和《中国剪报》。因为他不善于使用手机,因此每天的工作除了种地外就是写字、画画、阅读报刋,还经常写日记、作读书笔记、搞剪贴,家里常堆得像小山一样。正是他的勤奋和努力,在中老年这一块脱颖而出,经常参加省市县的各种展览,并多次获奖。记得新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县里的一次书画作品展中,展出他的一幅毛驴驮炭画作,适逢省画院院长和专家们来柳,看了后认为他的那幅画很有生活内容,其实那正是他跟着父亲驮炭时的真实画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系统书画摄影作品展中,他的一幅《悠闲自得》(两只小鸡)入展并获奖。2013年市委老干部局在汾阳举办的书画展中,他的一头牛和小儿夜读两幅赋诗作品入展并获奖。近年来他还在市检察院举办的清正廉洁书画展中以五幅小画,从开始背挎包骑自行车到骑摩托、坐汽车,再到当官被查,锒铛入狱,获得500元的奖金。他就是凭着一股坚劲、韧劲,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似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学习书画的。他曾提着小凳、背着画板到过几个养牛场写生,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正如他的姑表兄弟说的那样,我哥是我们家自学成才的唯一一位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书法家李大刚先生为张成元的画牛作品集题写的书名为《学画牛》,李先生不愧为大家,既展示了高超的书法技艺,而且又慧眼独具,人们一看便知道画作的品位。我是一位绘画的门外汉,无力评价画作的优劣,常常把成元的画作说成是农民画。理由是,其一成元出身于农村,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耳濡目染、举手投足均涉及农事,中学毕业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家乡务农,有着深厚的乡村情结,而且对于家畜家禽更有着独到的情怀,他也刻苦钻研、竭尽全力试图用画笔把它们还原于纸上,这从他学画的过程和其作品均可看出端倪。其二著名的农民画乡江苏邳县(州)早在两千年以前彩绘技法就相当成熟,汉代以前就有了较高的绘画技艺。立春之日,邳县有用红土画壁的习俗,在墙上画牛、马、驴、骡等牲口,镰、犁、锄、耙等农具。我以为这就是农民画的由来,也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农民画得以风靡全国的根基,成元走的就是这条路,故此称成元的画作为农民画似有所依轨。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画牛就可以称为农民画?我以为不然,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唐代画家韩滉享誉画界的《五牛图》可否称为文人画,我不是很懂,但绝对不是农民画。这是我自己的拙见,也是给成元画作的定位找到的两条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不知能否站得住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学画牛》即将付梓之际,成元先生让我为他的画集写几句话。基于几十年的情谊,特别是近十数年来同堂研学,亲密相处,更加深了彼此的感情。高情难却,盛情难拒,虽然有所唐突,但我还是写下了这篇难入法眼的文字,还望同行与方家不吝赐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为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7.8.截稿于惟德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