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后稷养老苑的“扫地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行,是找到你的生命课题,然后回来做自己,修行,是逐步修掉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看到生活,自生活中回归灵性,从灵性中看到成长,回到生活的身心。写下这段话的时候,突然记起我们养老苑的大姐——咸阳后稷海虹养老苑护理部院长张海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深秋,因工作需要我入住养老苑近一个月,每天清晨,习惯早起的我在一阵鸟鸣声中醒来,拉开窗棂,天刚微微亮,金黄色的法桐树叶在养老苑主道路上铺了一地,一阵清新扑面而来,嗯没错,是我喜欢的季节,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气味,尤其在这远离都市远离人群的地方,这些秋韵尤为独特。“该去苑里散散步,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心想着便拉上门下楼。远远地听到一阵扫地的声音,迎着扫把与地面树叶接触的声音走去,原来是海利院长在清扫主道路的落叶,走进问道:大姐,早啊。在这万物俱寂的清晨,一句问好惊到了专注扫地的她。我问道:为什么不等咱们的保洁来了再扫呢?“咱们保洁晚上都回家住,早上要安顿好老人,要照顾孩子上学,给一家人做早餐,来得晚一些,老人们习惯早起在院子里散步,晚上落叶上有霜,怕老人踩上去滑到,我先大致处理一下地面”,海丽院长说道。我恍然大悟,一向觉得自己对心理,对人之所需,对照顾人方面还算细心,竞也没想到这一层,不仅佩服起海利院长的细致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近一月直到我回西安,每天清晨都能看到海利院长清扫落叶的背影,有时看到她将落叶一筐一筐地提向垃圾台,有时看到她用手脚去拨起粘在地上无法扫起的落叶,也就在那时,我想起“扫地僧”这个词,并非因为张院长扫地的举动,更多的是因为她如扫地僧一般默默无闻、不求名利、虔诚做事的品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渡己渡人渡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利院长,是做幼儿教育出身的,当年为了不让农村的孩子们不远千里跑到城里上幼儿园,为了让照顾家人照顾孩子的年轻妈妈们有一份不误家务的工作,她毅然决然办起了幼儿园,从创办到发展,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最初组织团队、请专家培养人才到购买园区物品,她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二十多年来,有无数幼儿在她的呵护和启蒙下完成人生的第一课,有多少幼儿在她的幼稚园毕业走向人生的起点,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自从妹妹海红创办起后稷养老苑,看到妹妹两地奔波逐渐憔悴,她毅然关掉幼儿园,驻扎养老苑,一心扑在养老事业上,问起海利院长放弃教育事业投身养老,是否不舍是否后悔,她说:“对我来说是一样的,老人也是幼儿,需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我就把我们的老人当做孩子在照顾,用心呵护老人的过程也是我自渡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啊,说得多好,一句朴实无华的回答包含着一颗初心,只要初心不变,无论工作何处,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有道的指引。任何工作想要做好,必须深入进去,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都必须有修行的心态。有如此心态的领导还怕没有好的团队么?她的护理团队医护、理疗康复、吹拉弹唱跳无所不能,她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互相成就,为老人营造了一个祥和温馨的养老之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的工作里包含一种超乎工作本身的精神内容。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里自渡,海利院长是在自渡,但同时也是渡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慈悲的化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次闲聊,海利院长说:“我的银行卡里有积蓄了”。幽默风趣的书记哥忙问:多少多少。海利院长回答四千。我们都一惊:一个院长这么几年了,才有几千块钱积蓄?仔细回想下就不奇怪了,每次一起出去集会或者上街,看到袜子,她会想起天热了,李奶奶还没有薄袜子,看到冰糖,她会想起王奶奶最近在喝中药,喝完口苦需要含块冰糖,看到新款的小孩玩的拼图,她会想起买来给老人们锻炼脑力和双手等等,于是李奶奶有了薄袜子穿,王奶奶喝完中药不再喊口苦了,手工室里又多了一项午后休闲的项目。除此之外,赶集会时,她总会记得给同事们尤其是护理员们带些零食回去,在她的眼里,这些护理员们都是孩子,她处处为她们考虑,担心她们太累所以长时间地为做一份值班安排表而精心修改,只为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家庭和心理状态而合理安排,而她自己常年无休;天热了,她会记得给大家买点清暑防蚊的东西;天冷了,她会记得为还没有棉背心的老人买件背心;最开始因为资金的紧张苑里一时间无法配齐必须的工作用品,她会用自己的钱去买回来,诸如此类,我知道的很有限,还有太多太多我不知道的,每次上集,他对老人们的需求如数家珍地一一买给她们,就像小时候妈妈上街总记得给孩子带好吃的一样。而这些,都是一次次细小的花费,老人提起了家属会硬塞钱给她,一些头脑已经不太清楚的瘫痪老人,几块几十块的花销海利院长也从不提起。如此年复一年,她的工资大部分又回归到苑里,回归到服务老人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她自己,从不会想起为自己买点什么,作为女人都爱美,但她从不会想起为自己做做面膜或者涂些什么在脸上,她常年穿工装:一条黑裤子一件白衬衫一双小白鞋。她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因为每天一睁眼有无数工作需要她安排、有数不清的事务需要她去处理,大到苑里的大事规划和接待数不清的领导或客户参观、小到护理员处理不了的一些难题,甚至一分田需要除草需要浇水了,她都亲力亲为或者亲自安排。一次无意中,她说道手机运动上提示今天走了一万多步,这还不算她骑车去镇上为老人买东西,骑三轮车去镇上拉纯净水,利用中午午休时间骑车去附近的孤寡老人家里做居家服务,赶下午上班时间赶回苑里,常常顾不上吃饭,在餐厅夹一个馒头就是午餐,一边吃着一边跑去安排下午的工作,餐厅厨师对正往外走的她喊道:闲了过来给你热饭。她嘴上答应着,而一旦忙起来,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直到深夜才能闲下来。这些在大家看来不是院长该操心的事情,都是她每天的日常。</span>常常清晨起来看到她前一天夜里深夜十一二点在群里发的护理调班安排,那是她刚忙完院里的事和老人的事,刚闲下来;也常看到她凌晨四五点发布紧急接待通知,那是她已经起床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已经写好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一月、一年,她只关心苑里的老人们今天好不好,精神状态如何。一次晚饭后,在太极广场散步后,我顺路走进一位老人房间,护理员正在为老人铺床,准备入寝前的一些事宜,老人坐在椅子里看电视,我走到老人身后想为他按按肩膀,不想没按两下老人就摆摆手不让按了,悄悄问起身边的护理员,才知老人一下午情绪都不高。回到宿舍,与苑里几位领导谈起,不想海利院长已经知道了,在确认老人并不是身体不适时,海利院长安排行政院长、书记、主任轮流去陪老人聊天谈心,直到哄老人睡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幼教出身的海利院长不仅懂管理、懂心理、懂医懂理疗,并且能歌善舞。省上领导给后稷养老苑海利院长和护理员们的评价是:没有点才艺都做不了护理员。是的,在海利院长的带领和教导下,后稷养老苑的护理团队无所不能,夏收能帮助苑里收麦子,果蔬种植期能在一分田里带领老人们种瓜种豆,日常能照料老人生活起居,闲暇能为老人按摩理疗、跳舞读书、与老人一起做游戏做手工,省市领导参观时她们能以美妙歌舞迎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前在师父那里读道学方面的书籍时,读到慈悲一词的解释:内心柔和,身心处低,谦卑谨慎,无所分别。这说的不就是海利院长么,她没有过多的言语,朋友圈从不会转发养老苑的动态,不会发布养老苑和自己的荣誉,即便她自己和养老苑的荣誉已经数不胜数了,一场表彰她或者她的护理部的会议还没结束,大家还沉浸在荣誉和成绩中,她已经去为需要理发的老人理发了,或者骑车去镇上为老人买药了;前段时间天气刚热起来,托养在后稷养老苑的一些老人因为疫情不能回家拿薄衣服,有的是五保户无儿无女,眼看气温逐渐升高,西安公司的同事为老人们捐助了一批夏季衣物,海利院长为了让老人们第二天就穿上凉快的夏装,她一夜未眠,将衣服分类、清洗、消毒、熨烫,根据心中早已熟悉的每个人的尺寸进行修改裁剪,在老人们起床前,将衣物送到老人床头。她默默无闻地用一举一动诠释着慈悲的含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抓经营、强内功、闯市场、菩萨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清晨或黄昏立于养老苑大门口,如何经营的问题让海利院长满怀惆怅、没有思绪。不成想后面让她更头疼的是后稷养老苑开业近四年时间,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依靠西安总公司维持开销。海利院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说自己开办幼儿园近二十年,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但如今毕竟是经营一家养老苑,况且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都处于衰退状态。之前管理学校的经验与管理一家养老苑的经验大多数都不同,还有护理团队缺乏护理经验等等,一时间,很多可以预见和已经存在的问题摆在海利院长和另外两位领导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困难在前,容不得暗自惆怅,必须行动起来。海利院长想:首先要提高内功搞培训,因为即使入住一个老人,首先需要的就是专业的护理。于是,她动用一切资源送护理员们出去学习,提高护理水平,或者请专家到养老苑讲授护理知识,利用休息时间与团队成员学习各种护理及养老课程,并进行考核,要求护理员们结合苑里实际情况取长补短,领会养老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与苑里几位领导前往周边所有养老苑进行参观学习,她常常说自己在养老、管理方面是零基础,完全将自己放低,以空杯心理与前辈们学习交流,晚上回到养老苑,处理完苑里的事务,已是夜里十一二点。这时,她开始坐在桌前一点一滴地回忆白天在参观交流中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她的笔记本正文旁边用红笔批注地密密麻麻,都是她在深夜记录所见所闻时的体会。凭借虚心地请教学习前辈、仔细观察有经验的养老机构和日常的养老心得,一点一滴的总结,并将这些经验一步步地运用于日常中。且行且思,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的她和她的团队逐步进入养老事业的门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这时,董事长张海红请来了后稷养老苑的合资单位——香港C&F公司的爱将刘勇担任养老苑行政院长。香港C&F公司在养老、医疗方面都有丰富且独特的经验,他们的主力领导对养老苑来讲犹如雪中送炭。刘院长的上任,相当于同时带来了经营、养老、管理、医疗各方面的新理念,海利院长顿时心里有了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慢慢地,海利院长发现,只是关起门来加强内功还远远不够,还得走出去。为了做市场,近知天命的海利院长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起抖音拍摄,找素材、准备道具、拍视频,利用当下流行的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她要求宣传组拍摄内容一定要真实,因为朴实的她希望大众看到的后稷养老苑是真真实实的服务理念,而不是为了宣传而做样子;对于来到苑里参观的领导,不善表现的她尽己全力展示养老苑的特色,将所学所感所做真真实实地分享出来,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并表示要大力扶持后稷养老苑;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之外,她尽可能的带领护理团队参加县上举办的养老和助残公益活动,在活动现场,让护理员们用按摩、理疗、养生养老知识等资源帮助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宣传方式多样,也收到了一些效果。虽举步维艰,但她告诉团队成员,虽然艰难,但我相信这都是暂时的,只要有一个老人入住我们这里,那就是我们的家人,要用全力去呵护去照顾。对于困难家庭,她会酌情减一些费用,在护理服务上,虽说入院时都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定了不同的护理标准,但在日常的护理中,只要老人有需要,海利院长就会无私用心地服务。用她的话讲: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多做一点少一点的事,对于老人可能就要做半天,老人在我们这里,我就要让她感受到养老的温情,不会让她无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群有共同信念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往往会轻松愉悦、事半功倍。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刘院长和锲而不舍的海利院长以及雷厉风行的郑书记的共同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虚心学习下,后稷养老苑一点一滴地在成长,在进步,在成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牌匾,一篇篇赞美后稷养老苑的文章,一次次荣誉,海利院长告诉团队成员们:我们刚刚才走进养老事业的大门,其中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希望这些赞美仅仅作为我们继续努力动力,而不是阻止成长的理由。成绩只是过去,荣誉归于集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上天台散步,此刻正值夏季,早晨刚刚下过一场雨,阵阵的凉风以及天边的彩虹为黄昏增添了几分可爱,远远眺望,一览无余,突然记起那个深秋,在那天清地朗的季节,在那人杰地灵的后稷苑,我确实找到了一些独特的东西:一片深秋依然金黄完好的树叶可做书签;一股清秋的薄凉可敛肺清气;一份感动的瞬间可涤洗灵魂。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海利院长身上那份出世的境界,是的,只有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才能这般无所分别,宁静温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