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怎样过</p> <p class="ql-block"> 暑假已经开始,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才能让暑假生活“有声有色、有理有情”?</p> <p class="ql-block"> 高考落幕,对所有在校中小学生来说,意味着暑假来临。今年的暑假不寻常,因为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暑假。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度过这个“不寻常”的暑假?怎样才能将暑假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理有情”?这些都备受社会关注!</p> <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寒暑假一度沦为“第三学期”。孩子们疲于应付暑假作业与校外培训,家长们焦虑倍增。“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要加强监督,防止超量作业的出现,防止学科类培训“暗潮涌动”。社会监督的同时,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要科学规划,引导有方,才能真正让孩子享受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假期。</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要少点刷题声,多听自然声、社会声。2022年高考命题导向提醒我们,既要重视课堂、重视基础,更应开阔眼界,多关注社会。暑假里,孩子们不仅需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还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聆听成长的拔节声。孩子们可以在假期中多关注和思考时事热点,可以同家长、朋友之间多几分讨论,比如太空出差三人组,比如“东数西算”工程等;还可以多些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也可以参加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社团活动,学会听声、辨声和发声,尝试为时代、社会传播充满正能量的声音。这个假期,孩子们要多读无字之书,多参加公益活动,践行志愿精神,投身于环境保护、敬老扶幼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爱心、同理心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要少点黑板色,多领略自然色、山水色。暑假里,孩子们可以少学知识理论,多去感知世界。走进自然,尽情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充分感受诗人笔下名山大川的壮美色彩;徜徉古城历史老街,品味风土人情,流连大师故居,与人文历史来场心灵的对话;走入博物馆,博古通今,走进电影院、听场音乐会……“有声有色”,才能给孩子带来终身受益的成长亮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双减”背景下高考正发生着导向性变化: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更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降低了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高考导向的变化,呼应着教育改革的趋势。因此,如何让暑假这一重要的教育契机变得“有情有理”,同样重要。</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要少点随意与躺平,多些自觉与自律,让暑假生活有条理、更理性。“双减”不是让教育躺平。相反,“双减”更凸显了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孩子们要利用好假期这一留白时间,既注重文化积累,也加强思维锤炼。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落实学习规划,发现和形成终身兴趣,增强体魄,为今后的成长积蓄更强大的力量,这比培训、刷题具有更长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要少点冷漠与旁观,多些亲情与友情,让暑期过得有滋味、显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不能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要培养“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时代青年。因此,假期更要关注“冰山之下”不可见的道德、品质、情操的培养。要知道,这些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核心素养,是决定未来真正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暑假里,孩子们也应多看望长辈、享受亲情。亲情是疲惫时的调养剂、前行时的加速器。</p> <p class="ql-block"> 过一个有声有色、有理有情的暑假,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好地共理共情、共鸣共振。</p> <p class="ql-block"> 编辑、审核:罗诗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