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进一步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实施,夯实我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施课程的能力。2022年6月10日上午,学前教育名师领航团队(2)组织了“看见儿童看见课程看见成长”园本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园开展班级项目活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感项目活动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宽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后,很容易根据表面价值去判断观察到的行为,造成项目活动的目标意识不强,错失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二是教师用传统领域教学的思路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把项目活动变成大拼盘、大杂烩,活动脉络不清晰。三是很多教师在践行“原则”时,把自己逐渐变成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项目活动过程缺乏有效的支持,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四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评估也是项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式单项目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经验链及经验网。 </p><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话题,注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活动,如逛超市、取快递等;过程中强调和突出幼儿的主体角色,及其在活动中的体验,如引导幼儿设计幼儿园的新车位等;以幼儿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实施方式,如开展毕业典礼等。 </p><p class="ql-block"> 当幼儿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助于项目活动的进展,随着经验慢慢叠加,兴趣慢慢拓展衍生,他们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专家”。而教师把研究幼儿作为活动的起点并贯穿项目实施的始终,有利于帮助幼儿实现经验的层层递进、深化、拓展和重组。在此过程中,幼儿主导的学习经验+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最优学习。在幼儿主导的学习经验中,成人是有准备的教师;而在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中,幼儿也积极参与其中。两种经验都需要根据计划之中的自发的或意料之外的学习机会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对于成人来说,耐心地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很重要。当成人太快地插手、干预幼儿的计划。提供解决方案或为幼儿做某事时,他们就剥夺了幼儿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机会。在充分给予幼儿探究的时间后,幼儿可以发展出内在的兴趣、好奇心、独立和责任感等品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幼儿是愉悦、专注、有序的,材料的提供、活动的生发、推进都源于幼儿的需求、兴趣及其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支持幼儿的游戏,成为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