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期待凤凰来 ——四时花木诗话•梧桐

我家在东北

<p class="ql-block">  梧桐又名青桐、桐麻,为梧桐科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在大多数省份都有栽培,为常见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树干端直,树皮青翠光滑,叶大如掌,裂如花形。六月至七月开小花,有嫩黄、洁白、淡紫等色。雅洁娟净,清香飘动。</p> <p class="ql-block">  梧桐很早就被写入诗中。周成王姬诵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在今陕西岐山县)宴歌游乐,其叔父召康公随行并赋诗,即《诗经•大雅•卷阿》,第九章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在朝阳的山冈上,生长着郁郁苍苍的梧桐树,引得凤凰在这里栖息,宛转悠扬地啼鸣。诗中渲染了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庄子•秋水》篇里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鶵即凤凰一类的鸟,后来民间便有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万兆元作《明月梧桐小鸟图》(笔者藏)</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沈约《咏梧桐》诗,说的也是和周成王有关的故事:“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微叶虽可贱,一翦或成珪。”《吕氏春秋》记载,成王把桐叶削成珪形对弟弟叔虞说:“把这个封给你。”叔虞很高兴,并告诉了周公。周公立即请求分封叔虞。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开玩笑呢。”周公说:“臣听说,天子无戏言。”成王只好把晋封给了叔虞,叔虞成了晋国的开国诸侯。这既说明古代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也说明诚信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  唐虞世南《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以高大挺拔、枝叶疏朗的梧桐为栖身之处。诗人托物言志,既写了蝉的高洁,也突出了人格的美和人格的魅力。王安石的《孤桐》诗,也是一幅生动的以梧桐为题的自画像:“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斵五弦琴。”</p> <p class="ql-block"> 王雪涛作《忆青岛所见》</p><p class="ql-block"> 1982年初大学毕业,远赴山东省潍坊市的昌潍师专任教,集体宿舍前种有数棵高大的梧桐。入夏时节,推开窗户,美观的碧绿树叶,细碎的淡紫小花,送来几许清凉和丝丝幽香。阵阵蝉鸣,增添了校园的生气,也不免扰人清梦。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梧桐,并切身体会了虞世南《蝉》诗和王安石《孤桐》诗的意境。 </p> <p class="ql-block">  梧桐木质轻而坚实,是制作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的上好材料。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琴”。它们的制作材料,该是非梧桐莫属。其中的“焦尾”,就是用上好的梧桐木料做成的。唐代李颀的《题僧房双桐》诗,说的便是焦尾琴的故事:“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p> <p class="ql-block">  胡亚光 承名世作《佳人立尽梧桐影》</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蔡邕还精通音律,作有《游春》、《幽居》、《秋思》等琴曲。蔡邕官场失意后,在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游居。有一天,一户人家正在做饭,蔡邕在旁边经过,听到灶中的柴火发出噼噼啪啪的清脆响声,他急忙跑过去,从火中抽出一块梧桐木板,掸灭上面的火,对满脸狐疑的主人说:“这是块做琴的好材料,烧掉太可惜了。”主人笑了:“原来如此,你拿去好了。”蔡邕高高兴兴地把这块木头拿回了家,精心制作了一张古琴,其音色果然十分优美。由于琴的尾部木料已被烧焦,便得了一个极为雅致的名字“焦尾”。汉末,蔡邕受董卓案牵连,死于狱中,“焦尾琴”却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这把琴一直传到了明代的王逢年手,后来就不知下落了。</p> <p class="ql-block"> 金城作《梧桐松鼠图》</p><p class="ql-block"> 梧桐落叶较早,俗语有“梧桐一叶落,尽知天下秋”。文人笔下的梧桐,也多是秋日里的意象。唐人吕岩《梧桐影》词:“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夜深沉,霜风紧,西斜的明月,映照着梧桐树下孤独的身影。至于主人公等待的是友人还是意中人,任由读者去想象。李清照《忆秦娥》词,应作于中年接连遭遇丧国丧夫之痛后:“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本想登高望远,却是满目荒凉,角声呜咽;又欲借酒消愁,反倒让情绪坏到了极点。阵阵西风,吹落了片片梧桐叶。无边的秋色,无尽的辛酸,无穷的寂寞,国恨与家愁,一起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黄山寿作《梧桐八哥图》</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以梧桐来写秋色,元代郑允端《梧桐》诗,就少了一些悲愁:“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秋日的景象,总是最先来到硕大的梧桐叶上,发出索索萧萧的声响。这却给诗人带来了愉悦,因此才吁求秋风不要把桐叶一扫而光,好让他在寂静的深夜里聆听这美妙的天籁之声。</p> <p class="ql-block">  溥儒作《梧桐鸣蝉图》</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要培育栋梁之材,要栽梧引凤,其实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一种和谐。现代陈焕文的《碧梧》诗,就现实了许多:“成材未必栋梁材,一片清阴护绿苔。遮住骄阳消酷暑,何须期待凤凰来。”能美化环境,能为人们遮挡夏日的阳光,消解逼人的酷暑,还何求其他。</p> <p class="ql-block"> 乔木作《梧桐小鸟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