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i>"兰竹品高不可无也": 板桥大师诗书画精选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i></h5> <b>■黄教聪 撰文 2022年6月29</b><b>吉日 于《满香斋》</b><div>(作者长期致力于民间《中日理解友好互敬的人文艺术交流》,旅日书法家)</div> <h5><i>神态品味【貌似魯迅、神似板桥】的宋师: 展望群山胸怀天地。</i></h5> <h1><b><br></b></h1><h1><b>一. “沉重”难写的序言</b></h1> <h5><i>【甘作普通人 常持平常心】: 是宋师为人处事的一贯风范与信念之一。(行隶书)</i></h5> <h5><i>【貌神酷似】: 你看,板桥大师的神态品味,与宋师多么相像。真是天意神合之縁!</i></h5> <h3> 人的一生中,至今可能会失去过许多珍贵难得的东西。对于我而言,感觉最为悔之莫及、未能珍惜而失去的,莫过于“板桥”似的人物宋文栻老师。</h3>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②</i></h5> <h3> 来日已33年,前后虽撰写发表过不少习作,然而,迄今最想写却又最怕写并感到最有意味、温馨无比而又沉重难写的,即是如下历经数年,时至今天终能定稿而不同寻常的本文。</h3>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i><i style="color: inherit;">":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③</i></h5> <h3> 为纪念难于忘却而经常梦中相遇的宋老师(以下简称为宋师或尊师与恩师),了却长期以来内心的强烈夙愿,原计划在今年2月6日这位尊师诞生98周年之际发表。但在那一天,细细审阅后却总觉得文章还不够成熟,尚有许多地方,值得斟酌而需要修正和改进。遂思虑再三作出了决定:不能有丝毫赶任务之嫌地为写而写,宁可推迟。须等真正完善后的那一刻发表才是。</h3>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i>。<i>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i><i style="color: inherit;">":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④</i></h5> 笔者的心境是既怕写、又急切地想写,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能尽快如愿,向这位老师与相关亲友倾吐心境,展示宋师的不凡品性以及我对他的思念至极和醒悟前的相关“真面目”。<br><br>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i><i style="color: inherit;">":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⑤</i></h5> 由于一直担心文笔水平有限,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意而玷污了文章应具的精神灵魂与文中主人公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和风采,再加上我几乎又是个崇尚理想的执着完美主义者,于是,一等再等, 在那种苦思常念却诚惶诚恐与自责和矛盾交织的心态中, 多少年来拖至今日,方才下笔而终于完稿。自感似有几分对师不尊的大逆不道和“不守信用”之嫌。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⑥</i></h5> 这是一篇对于笔者来说,极其重要而神圣无比的“忏悔录”。因而强调本文至少必须被自己彻底认可, 情理深度上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方可公开。所以,准确地说,在开始撰写的几个月之前,即开始了各种酝酿与必要的相关准备,以求本文真实自然真情厚意、能尽心尽力尽情地展现,达到启迪你我而催人泪下地如愿与完美。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⑦</i></h5> 文章本想努力发表在《新民晚报》或《文汇报》等较有影响的报纸杂志上。但来日前在沪撰稿时,那些原先约稿相识的编辑记者都已因故离职,遂拟通过亲友(时常发表文章,熟识个别编辑记者)的举荐刊载。然而,由于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更是为了保持本文的圣洁尊严,遂断然取消了这个“有失身份”和品味的念头。毕竟意重于形,“宣泄”与倾诉是目的,是否在名报上刊登,并不重要,关键是本文能否展示出灵魂的精神品味与心灯丰彩而真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这才是最根本最主要的。<br><br>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⑧</i></h5> 世界之大,茫茫尘寰,绝品的尊师与人间真诚实在难得。但愿本文《咬定青山不放松-------我的“板桥”先生》,能引起更多的人们与相关者的同感为盼……!<br> <h5><i>(魏书代表作)《高》:【素以德高清廉朴实至诚谦和乐善并治学严谨之学者风范为人熟知的尊师宋文栻先生,永远激励着我们】! 黄教聪印</i></h5> <h1><div><br></div><div><br></div><b><h1><b><br></b></h1>二.“板桥”的不解之缘</b><br></h1>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i><i style="color: inherit;">兰</i><i style="color: inherit;">竹品高</i>喻人<i style="color: inherit;">不可无也": 板桥大师诗书画</i><i>欣赏</i><i style="color: inherit;">⑨ </i><span style="color: inherit;"><i>【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i></span></h5> <h1><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br>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br></h1> <h5><i>【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书法 (行草书)</i></h5> <h1><b>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br></b><b>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b></h1>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不可无也": 板桥大师诗书画欣赏<span style="color: inherit;">⑩</span></i></h5> <h3>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的清朝郑板桥大师,人品更是出众不凡。其高尚品行的性格和高风亮节经久不衰而为人称颂,显著特征可如下概括地准确表现为:刚正不阿、无所畏惧;慷慨潇洒、义气非凡;从容自信、顽强不屈; 坚定信念、从容乐观。而这一切又都形象地蕴涵与寄托在他那艺高胆大的精彩石竹传世诗书画之中。俗话说,诗言志!此话真是不假。殊不知,他的上述两首代表作名诗,当初和现今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改变了我的人生。</h3>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不可无也": 板桥大师诗书画欣赏⑪</i></h5> 记得,1980年的大学期间,宋师先后两次把我叫到其家里(大学内),郑重地将此诗抄写解说后递给笔者,希望我:做人和搞艺术干事业,要象板桥那样, 任何时候都要“咬定”正义谦诚与持之以恒,“坚定地不屈不挠,则毕业后将来必成器而有大成……”该诗的志向意境与气度,使我赞叹至极和感佩不已,从此,便开始与板桥大师的为人和诗文以及与他相似的宋老师,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⑫</i></h5> 毕业前夕的某一天,宋师又一次把笔者叫到其家里,略有几分紧张地严肃告知:“你仔细看一下这份绝密名单,写的是你们德语毕业班的分配去向可选择单位。望你记在脑子里,尽快去调查,商量考虑选妥后要立刻告诉我。你心直口快,因此一定要记住,此事切不可对任何人洩漏,否则我就会有麻烦的。因为这是属于违纪犯错误,尽管过去几十年来,我一直是按步就班、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奉公守法的。为了你,这是我人生中首次破例开戒……” <h5><i>母校的1979年大学【毕业纪念册】侧面</i></h5> “宋老师,作为正人君子的老师的你,这不是在开后门么” ?望着我惊讶的眼神与疑惑不解甚至反感的语气, “教聪,你是个富有正义感而聪明有才又要求上进的好学生。看你家境贫困而从小吃苦、爱憎分明,父亲作为右派又是刚平反才不久, 所以,我既同情又喜欢而看重你,我很想帮助培养你。因为我深信,只要你毕业后继续坚持不断地努力奋斗,则将来一定会成长为对国家社会重要有用的人才。其实,从哲学角度来看,我这也可以说是为国为学校社会开后门的一回变相的隐身正义之举”。 <h5><i>乐【鹤】舒展起舞! 徳高当能鹤寿也】: 书法 (行隶书)</i><br></h5> <h5>【<i>这张照片好!有意义】: 1979年【毕业纪念册】之中的在学之影,很受宋师的喜爱。</i><br></h5> 在宋师的耐心说服下,我与邵进好友经过事先上访调查,最后选定了机械工业部近1800人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于是,自83年起在那里,与先前笔者作为校团委前往调查时接待我的该研究所团委书记等,在那里一起共事了2年多。人生往々真是富有意外与戏剧性! <h5><i>“咬定”正义谦诚而【冗繁削尽留清瘦】的诗书画三绝大师郑板桥。</i><br></h5> 那个时代的人们,相对都比较单纯,而我显得更加简单甚至近乎无知。还记得, 笔者作为历届生, 79年9月自农场考入大学后,第一个月在校内按通知领取了每月35元的“带薪工资”。回到宿舍看完带薪规定后,次日,我急忙赶到发放的财经总务处,要求退钱:“你们一定是否搞错了,我是不该领取“带薪工资的,因为我的工作年限好像只有4年半而没到规定……” <h5><i>80年代,书法家并书画篆刻艺术评论家曹齐学者的</i><i style="color: inherit;">书法: 唐诗【黄鹤楼】(行书)</i></h5> “你也太顶真,过于死心眼了。你说规定的工作年限到达后,方可享受,否则不可以领取35元的“带薪工资。这仅仅是理论文件上的基本规定,但实际做法,按具体状况也并非一概如此。你的工作年限实际上距报到日还差几天就满足条件规定了。你不必太固执,尽管放心,我们也是掌握政策没有发错,是绝对不会犯法的。对于你们这种情况的知青,我们是按内部特例补充规定而综合计算考虑后决定发放的。许多人象你一样的状况,但他们都领走了。也有一些历届生的大龄同学,离规定的工作年限还差些日子,遂利用(健康生病有急事等出具证明)各种理由,推迟晚来学校正式报到,以达到满足或接近年限的带薪规定。你们德语英语班等,其中有好几位同学,就是如此处理的。所以你就领回去,今后4年每月安心享受国家的待遇吧,……”<br><br> <h5><i>80年代,韩天衡老师为笔者创作书写的的 草书扇面 </i></h5><h5><i> 【両个黄鹂鸣翠鸟…】(老杜诗)</i></h5> “谢谢一片好意。但希望你们能严格按国家规定办事, 别人我不管,作为我必须认真配合保持原则。否则,即使领了,以后也会产生内心不安的……” 就这样,“只见来领钱与询问如何领取的人,却从没见过你这样死心眼来坚持要退款的学生。虽感可敬,却难于理解。好吧!……”在我的执意坚持和总务处的无奈之下, 最后,35元终于“如愿”退还给了学校。 从此,笔者便失去了连续4年每月享受35元的资格,开始以申请享受每月最高18元的困难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不料遭遇到不少极左思潮者的阻力而困难重々。因为,被错打成右派反革命的家父其时虽已平反,但似乎尚未彻底。但尽管如此,后来据吴老师告知:还是在张学勤尤其宋老师这两位班主任公正而据理力争的坚持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好不容易的通过批准。 <h5><i>如同欢欣起舞似的快【樂】: 与高尚的人谈話,就象看一本好书, 反之亦然; 其乐受益于其中也! 书法 (行隶书)</i></h5> 几年以后, “与你能结缘深交,这件事是重要起因之一。当然还得感谢你我共同感佩的那位竹画诗之人文绝品大师……”84年赴母校顺便去宋师家去看望,告别时,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依依不舍、意味深长地说道,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使我当时坚信并断定, 你是一个坦诚义正、义气勇为,可以信任深交的人”。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⑬</i></h5> 话说80年的一个冬天,宋师给我们德语班上古汉语课。当内容涉及到唐代混乱初期庶民受苦不安的时候,他好像联想到了文革极左期间的全国灾难,不由自然地触及到内心痛处,顿时怒火中烧地开始严词抨击造成的冤假错案,脸上突然现出从未有过的义愤神色和目光,全班同学对此颇感“意外”。 宋师能写一手正规的好字,但平时书写时却必然手指发抖,写出的字总是动荡不稳,像在跳着“迪斯科”斜抖舞。其原因据说是:在文革乱世的特殊时期, “顽固不化”的宋师受尽折磨、苦不堪言。但他始终据理力争昴首挺胸,宁死不屈地坚决不肯低头,遂遭到了“革命极左派”红卫兵等无端野蛮的批斗和疯狂殴打,致使手的神经系统被严重破坏。 <h5><i>80年代,著名书法家胡海涛(笔者的楷书老师) 为笔者创作书写的行书扇面</i></h5> 当晚, 我立即找到宋师,开始“紧急”现身说法地“教育指导”他: “望老师今后上课等,千万不要偏题而涉及政治。因为这样有危险,很容易出事。家父就是其中一例。他响应毛主席的重要号召,作为南市区公安局刑警队和团支部书记,领先大鸣大放,结果被人诬陷密告,说他公开大胆煽动反党反社会,被带头打成了右派现行反革命分子,蒙冤入狱前后整整25年(现已彻底平反),害了自己和全家亲友。政治上有时是黑白难分,很残酷的,稍不留心就会出事。如果有人断章取义或不怀好意地悄悄告发,你就很有可能遭到料想不到的各种冤枉罪责和麻烦……” <h5><i>"同一个世界 </i>同一个梦想"<i style="color: inherit;">: 08年《北京奥运会贵宾专用高级文化艺术绢扇》主题 (行隶行魏书)。 2011年2月19日刊载於【人民日报】海外版</i></h5> 宋老师望着星空的明月,略有所思地打断我问道:“说得有道理。但你为何要担心我,对我说这些?……”我未加思索、毫不犹豫地立即回答:“宋老师在文学与人品上作为德才双高的长者,是我极为尊敬的一位难得老师,将来说不定我们还会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所以,我有责任提醒,不希望您出任何问题而应当保护您……” 正是上述两件事, “因此,使我深刻认识了解了你的为人,从此便与你开始结下了可说是自然的义气相投不解之缘”。宋师好像颇感欣慰与高兴地回忆着,加重语气对我说道。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⑭</i></h5> <h1><div><br></div></h1><h1><b><br></b></h1><h1><b>三.为师的言行身影</b></h1> <h5><i>宋师常说: "人当以诚相待,因为唯有心诚则灵!" 81年大学草坪上的师生珍贵合影。</i></h5> 善解人意、不求回报而一向助人为乐的宋师,在笔者人生关键之际,曾前后如下六次重重地帮助指导过我: <h5><i>80年代,荣幸地接受宋师喜愛並重点指导后而书写的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暗香来】 (魏书)</i></h5> <h5><i>《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非公开发行8人共16件一套上海书画家书签。左起韩天衡张森各2件,笔者偶能随缘参与。</i></h5> 1.宋师煞费苦心而不厌其烦地推荐解说德才非凡的郑板桥及其名诗与怎样为人,为我以后做人从艺等应具的品味方向和信念,打下了重要而“咬定”不变的基础。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⑮</i></h5> 2.大学毕业分配決定分配去向单位时,宋师为了重点培养国家人才与惜才而偏护笔者,毅然大胆 破例, 为了我而首次冒险违规开了“后门”。 <h5><i>1979年大学【毕业纪念册】的内页</i></h5> 3.宋师想方设法阻止笔者的沉沦不振(因与西北少女清纯之极的初恋,意外地遭遇其文人父母激烈而彻底地反对阻扰。为缓和她每日难忍的压力,我俩被迫屈从而无奈地同意了分手。不料,世俗的粗暴干预下构成的违心“反目”,使我逐渐在精神思想上久久不能理解和解脱。从而,失恋与不服等闷闷不乐的内心苦闷形成了度日如年的难熬。两个月后,我的成绩急剧下降,甚此影响到期末的考试)而防止影响学业。遂不但亲自数回安慰指导我,还指派同班好友李国勤紧紧盯着帮助“逼迫”我设法复习迎考。否则,那一次差点就有可能不及格了。 <h5><i>笔者用灵魂精心书写的【尊师文栻先生赠教聪诗】(行魏书代表作挂轴): 《满腔火热堪嘉许,蜗角虚名…不自诩》</i></h5> 4.宋师切中要害、不留情面而用心良苦地重点有效指导激励笔者。毕业时,作为临别赠言,宋师恰如其份地认真为我作了一首十分工整而有意义和韵味的七绝诗:《满腔火热堪嘉许,蜗角虚名何足取。真才本共勤奋生,大智从来不自诩》。对于用心尽情写就的该诗,其实,当时笔者并没重视,也未在意地去真正领会其深刻含义和尊师对我的深沉用意-----寄与的一种赞许、指引和激励与今后未来的强烈期望及其告戒式提醒。甚至当时我还似乎略有火辣辣而不以为然的不快之感,因为此诗不仅韵律严谨规范、意境深远而水平极高,更重要的是,内容句句中肯而切中要害。其意义待我真正懂事醒悟,特别是来日经历体验了几件大事后才开始真正明白。从而,对笔者后半生的为人与从艺处事,起到了重要作用。 <h5><i>珍贵的宋师亲笔赠言: "教聪同学与余相处三载有余,彼此粗知个性。今夏毕业,临别依依,赋诗相赠,亦自警也……"</i></h5> 5.宋师力排极左众议,促使领导公正实在地处理了我的奖学金“难题”,使我4年的安心学习生活有了经济保障。 6.对我今后在人生中交友,宋师提出须慎重的忠告,特别是不要轻易随便地定论所谓“挚友”、对其言行不可简单轻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的具体提醒与指导。详情如下:<br>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⑯</i></h5> 话说那是在毕业几年后的某日,“不懂人情世故”的笔者, “厚着脸皮”地专赴母校宋师的家里去“拜访”,实际是为了帮助一位农场时期的同室“挚友”而求助于他。目的是此人大学毕业后不久,对工作不太称心满意而欲变换一个专业对口的好工作。<br><br>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精选⑰</i></h5> "教聪一向重情义,为了朋友的事能两肋插刀。所以, 谢谢你能忙中来看我,並把这等要事委托给我。这是对我这个师友的尊重和信任。我会尽可能地认真去办,努力试试看,但不能打保票……”对于我这个一年四季中极少露面去看望尊师、而潜意识中似有实用主义习癖之嫌的“小人”,厚道过人而大度有余的宋师,内心虽然清楚,但并未点穿和丝毫责备。 <h5><i>韩天衡大师80年代为笔者创作赠予的画作:</i><i style="color: inherit;">【荷塘竹鴨图】</i></h5> 经过几次来回的见面细谈与宋师的专程去上海辞书出版社(是出版《辞海》等中国最重要的工具书出版机构之一,内有宋师的知情老友身居辞书社的评论学术与编辑出版等要职)进行拜托和面谈面试,着实费了宋师不少时间的心血和折腾。 <h5><i>书法篆刻家黄教奇的书法精选① (篆书)</i></h5> 但最终“因故”而未能办成(其实,笔者之前已通过友人的重点介绍和引见,先前还去过著名女作家王小鹰府上委托求助,之后按排时间还进行了双方见面。然而,结果因他给王作家留下负面的印象太重而未成)。 <h5><i>(笔者的三叔父) 黄政刚书法精选①杜甫名诗【望岳】(行书):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i></h5> 事后,身为德才双高为人正直的古汉语学者和笔者尊敬的宋师,严肃地告诫我: "你这个所谓挚友的人品好像很有问题,待友处事似以谋略和利益为主而为目的,但表面上一般人看不出来。何故没办成?原因是为什么?你就不要再追问下去了,因为他是你多年的好友,我不便多言。但作为我的重要学生,我又不得不提醒为人坦率单纯而过于简单仗义的你,与他交往,今后当留心注意防犯,否则将来可能会坏事而后悔的。推荐并建议你去仔细看看《中国通史》,从中可获得答案而对号入座地就能找到类似他这样的人物。" <h5><i>著名书法家并书画篆刻艺术评论家学者曹齐老师为笔者创作书写的书法: 唐李白诗(行草书)扇面</i></h5> 遗憾的是,对于一番语重心长的警言,当时笔者并未在意和重视,甚至还有些反感,认为那只是“老古董”恩师个人的多疑偏见而已。然而,不幸的是,后来在日本发生的事实竟神话般“出色”地验证了他的预言。真后悔,当时为何竟然会无视尊师一番肺腑之言的事先忠告!(参见*附注①)<br> <h5><i>80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非公开发行16件一套上海书画家书签。 龚继先水墨画条幅《回归自我》</i></h5> <h1><div><br></div><b><h1><b><br></b></h1>四.众人眼中的“板桥”</b></h1> 说到板桥似的宋师,平时总是从容地踱着文人式自信的步伐,脸上始终挂着亲切自然而和蔼可亲的笑容。虽然眼睛不大,却透射着正义可信、令人安心愉快的光芒。他在校内与相关各部门,非常受人敬重, 评价是有口皆碑的极好。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⑱</i></h5> 当时的图书馆负责人金志奇(擅长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法)曾感慨地对我说过: “宋老师绝对是一个克己奉公地只愿付出、不求回报,在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状况下,是个身具刚直不阿、气宇轩昂、澹泊名利而仅为他人考虑的长者。这么多年了,在工作地位与待遇上,与事无争地从无怨言。作为一个在解放后不久,1950年即于大学开始尽力贡献的老资辈而有学问有水平的老教师,不求升迁名利,如今还住在322号旧大楼302室那狭小拥挤的房间。换成别人,早就设法而被分配搬入宽大的新居了。我们这里和相关者,对他,谁都知道而人々尊敬。……” <h5><i>金志奇隶书精品选</i></h5> 对于宋师这种高格调高品味的“傻劲”,大学的元老李老师说道:“好在他是个光明正大而清廉的文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一向能保持大度坦荡而平衡,且一直奉行着郑板桥的那句话,《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说老实话,要达到宋老师这样的境界,绝非容易……”可不是吗?就连观点立场相反而反对他的人,内心也是这么认为的:“谁要是诋毁地说宋老师人品等有问题,则相反而正好说明,此人的人品有问题……” <h5><i>8O年代,与英语班戴维林(前排右・左为笔者)好友在母校图书馆内一起复习功课。</i><br></h5> 同系的英语教师张敏波与吴壮志老师以及德语老教师孙保国先后补充说道:“是的,有目共赌, 熟悉他的我们这些老教师与中青年老职工,几乎都是这么看的,尽管我们也曾经与他的见解等有过分岐不和”。 <h5><i>书法篆刻家黄教奇的书法精选②(<span style="color: inherit;">行草书): 唐诗《滁州西涧》</span></i></h5> 当宋师不幸于年仅70的94年摔成脑出血而过早离世后, 一位知名老教师曾流着眼泪反省地如此坦言:“可惜宋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和人物,历来是真的很少见,他的义正清廉谦逊儒雅和信念包括文风,确实与我敬佩的一代大师郑板桥十分相像,然而如今已不多了。过去由于个人恩怨上的曲解和无知,我还曾误解并背后攻击过不善于张扬和辩解而素来坦坦荡荡、堂堂正正的他。现在想起来,真是深深感到有愧而后悔啊!……” <h5><i>书法:《神清》 (楷书)</i></h5> 特别敬重他的一位实干派大学领导认真地告知:“宋老师一贯勤于并善于教书育人,备受老师与学生们的敬重爱戴。为此在职期间多次获得殊荣,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学生思想工作者,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實的教育界难得模范园丁……” <h5><i>书法:『萬福神』 (行隶书)</i></h5> 是的!你要是问或说到宋文栻老师,校内等相关者,几乎无人不知並尊敬。那是一个特别少有的“六无”之人: “他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均持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与学生的师生情谊极其重视而显得无限深厚; 对任何领导与群众、同事与同行或教师学生, 在言行上素来一视同仁而无不真诚与谦虚; 对待工作和生活, 一向是无尽地奉献、认真和俭朴; 对待清廉等信念与人品原则, 可说是彻底而无比的坚定; 实在无愧于为真正先进而稀有的模范教师,尽管我曾傲慢无礼而激烈地与顶撞过我的宋老师争执过两次。”负责行政等招生工作的张寿安老师瞪着又大又黑的双眼,向我激动热情而坦诚地介绍他对宋师的内心实际感觉。 <h5><i>【無常人生,本来無一物】。万事皆隨縁! 行隷書:《無》</i></h5> “你也不容易啊!既懂书法又会武术,能文能武且德语成绩又好。真不愧是他的高足。不过,你能进入我校求学与我可有着密切关系!今天实话告诉你吧,79年高校招生选择考生时,我看到了你的志愿。你的特长和过去苦难的家庭、特别是你的知青务农经历,很打动人,使我断然决定采用了你,因为我家也有知青在农场工作。据说那里的生活原始落后与野蛮,十分艰难困苦,并非简单就能考上大学,所以引起了我的同情和佩服,尽管你的高考总分并不高……” 张寿安老师炯炯有神而自豪地补充说道。 <h5>40年前母校举办笔者主持《韩天衡(中排左7)艺术大型讲演会》的部分听讲者合影(宋师参加了听讲)。<i> 当時跟随笔者(书法会长)学书法的有不少“ 弟子 ” ,其中惠霞与胡蓉、金元吉及徐晶、王国华、董亚仙同学写得最好,画廊展出的其作品,有时甚至达到几近乱真的水平,宋师对此非常満意。不知如今大家可好?<br></i></h5><h5><br><br></h5> <h5><i>宋师常来严格指导的(笔者入住的</i>母校)<i style="color: inherit;">学生第三宿舍。在入口前步行道上,当年笔者经常夜晚在此练拳,还教过金志奇唐光镖林永琦老师和</i><i>好友</i><i style="color: inherit;">翁剑刚朱堅仁等同学</i><i style="color: inherit;">。</i></h5> “宋老师平时话语并不多,始终穿着蓝色中山装,待人从不势力眼,给人以亲切和气而又庄重威严的感觉。多少年来一直言行一致地坚守着他的信念原则:做人要正直义气、做事要认真负责、对人要谦虚大度、关心学生等帮助人要仔细用心。我们都得到过不少他的及时而又无声有效的帮助……”德语老师林起权与英文老师陈光辉卢思源教授分别认真地说道。 <h5><i style="color: inherit;">80年代,学校主办笔者主持曹齐(左9・左8領導)学者的《大型书画艺术讲演会》。部分听众在校园合影(宋师参加了听讲)。</i><br></h5> <h1><div><br></div><b><h1><b><br></b></h1>五.无法挽回的伤感</b></h1> 1990年的秋天, 89年赴日后第一次返沪去尊师家看望与初告战绩, “汇报”获取的“成就”。听后,不禁大喜的宋师执意留我吃饭。之后当即认真而慎重地提出,无论如何要我:“忙中抽空在本校内面向现有大学生作一次大规模的访日见闻真实体验与感悟成功原因的演讲,以发扬光大、激励学生。就算是对我这个老师的要求与多年来所期待的回报吧!” <h5><i>静美的校内池塘园亭,是当年宋师与笔者欣赏的谈心之地。</i></h5> 几天后,我应约前往,在宋师的努力策划与学校的精密按排下,在礼堂举行了一场《国格人格与才能》的讲演会。结果全场轰动、盛况空前,差一点上了文汇报与解放日报的新闻。但试问, 做事默々无闻而无声奉献的宋师从中又能得到什么? <h5><i>书法:《厚徳载物》 (行魏行隶书)</i></h5> “不食人间烟火”的笔者,当时几次去宋师家却什么东西都没带,更是粗心地从没关心问过他当时的身体健康等状况。这种只顾“索取”而没有付出的“坦率”做法,又何以称得上是上品懂事的好弟子呢?<br><br> <h5><i>在此教学楼教室里,宋师教授我们汉语课,悬挂着他要我书写并被保存的对联: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于随毁】</i></h5> 两年以后,笔者在日本又取得了所谓更多更好的成果。趁着出差回国办事, 我再度上门去拜访尊师。眉飞色舞的一番虚名成果自我吹嘘之后,熟知弟子禀性的宋师,掩饰着十分喜悦,依然如故而认真沉稳地继续激励与提醒我:“要谦虚谨慎,不可自满。山外有山,要瞄准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力争并期待着你能更上一层楼,获取更大的成就……” <h5><i>母校池塘公园,是我喜愛的地方。宋师在此与笔者有过多次重要散歩和谈心交流。</i></h5> 告别时,恩师难舍难分地坚持要送我。途中,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将内装2万日元的信封递给他: “一点心意,望宋老师一定要收下,帮我买点师母喜欢的东西……”<br><br> <h5><i>79级徳语班同学与徳語教师赵学铭(前排左6・左1笔者・后排右4李国勤右3沈润斋老师)出外遊园。可惜宋师没在。</i></h5> 没想到话音未落, “不要搞这套东西,有庸俗之嫌,我历来不欢喜这样。你的心意算我领了,但钱就务请收回吧!何况你还有家庭负担。记住,下不为例!以后再也不可出现这种我平时最不习惯的现象。我深信我的予测与眼光,在人品与才能上,你是我最为期待的好学生。所以,你的成就与不断上进,就是对我最有安慰最好的礼物。唯愿不要辜负我的期望……”<br><br> <h5><i>【清風高雅・清新寡欲】: 书法《清》行隶行魏书</i><div><br></div></h5> 目睹着宋老师那严励训斥的目光与分别时温暖有力的握手,我顿时感到火辣辣地无地自容。<div> </div><div> 虽不能简单地说,笔者是完全在刻意遵循世俗礼节,用区区2万日元来打发抑或报答一位高风亮节的恩师,但这种俗套,却隐含并暴露了潜在意识中笔者自身的低俗与浅薄无知抑或不该出现的不成熟, 不由显示出,大有践踏并玷污了尊师多年来对我至诚关怀与培育的用意之嫌。</div> <h5><i>笔者在校门前的留影,92年冬天与宋师的再会即在此分手。谁曾料到?従此,竟成为我们师生间最后的永别时空。</i></h5> 还清楚地记得,在校门口分手后, 笔者慢步向车站只走了几十秒, 旋即略有所思地途中又立刻返了回去。目送着恩师那消瘦而坚挺却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不由悄然打湿,蒙住了我的双眼。望着消失在一片黑夜中那个模糊而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不禁相形见黜,一瞬间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多么浮夸渺小和“卑劣”。 <h5><i>《松和縁》 (行隶书)。2010年2月19日刊载於【人民日报】海外版</i></h5> 扪心自问,反省与后悔又有何用?作为自称并被视作“虔诚”的弟子,“如此怎能对得起贤师的一番珍贵而至纯的良苦用心?真是惭愧至极,现在这迟到的醒悟,难道还有用而来得及吗”?<div><br></div><div> 结果谁曾料到?就连做梦也不会想到,92年冬天的那次见面,竟然成了我们师生间最后一次相见后的永别……。<br></div> <h5><i>2018年10月,笔者重游母校(现已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故地。不禁思绪万千,感伤不已:与宋师不可能再会了……</i></h5> 与其说与宋师是相识恨晚,还不如说是更恨自己醒悟得太迟。过去有大量机会可以相见,但笔者始终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放弃拜会,更是少有写去书信联系。而现在,那么想见那么地渴望能联系上,却已没有可能了。与宋师再也无法见面的残酷事实,成了我迄今最大的遗憾和悔恨。 <h5>8<i>0年代,笔者徘徊在校园池塘(是我初恋失敗的暗自落泪反省之地),宋师因此而在此曽向我推荐了一首震撼灵魂的人生名诗。往事历历在目。</i></h5> 曾几何时,笔者终于明白了,使我如此敬重而不能忘怀宋师的真正缘故。其实,如今能吸引我去母校的,并非仅为其本身魅力,而更重要的是,那里对我而言,始終荡漾着一个绝对温馨又深刻而永远无法磨灭的亲切身影-----亦师亦父亦友的尊师宋文栻。 <h5><i>书法篆刻家黄教奇的书法精选 ③(隶书)</i></h5> 教职员家属区内的322号大楼302室,是宋师的旧居,在我的心中,它依然如故,甚至显得格外神圣而亲切,尽管那里早已易主换了人。2019年带着大学生的天和次子重返母校之际,黄昏时分,透过西阳,我彷佛又看到笑嘻嘻的宋老师两手背后,仍然穿着蓝布中山装,闪烁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坚实地漫步在校园的大道上,正高兴地朝我俩缓慢地徐徐走来……。 <h5><i>教学楼前,79级德语班同学与德语教师赵学铭 (后排左6左1笔者左2李国勤左5德国专家)合影。可惜宋师低调没在。</i></h5> 其实,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自己那时怎么竟然会那样地无知而近乎“无情无义”或荒唐无稽。83年刚毕业后的不久一段时期,征得研究所的单位3位贤明领导苏友兰黄义光王紹雄老师的支持许可,笔者得以返回母校研修,随德籍老师进修语言与参观德语赵学铭老师的现场科技大型讲座德语口译。其时为节约来回的时间,有时甚至还连续几天住在校内。 <h5><i>书法:《長履景福》(魏书)</i></h5> 期间,笔者虽有大量机会与时间,可去看望难得的尊师,却愚蠢地并未想到过前往去拜见.哪怕是一次。坦率地说, 我这种在年青时作怪的所谓“节约时间”之实用主义潜意识,即有事有人无事则没人,是多么浅薄无知,令人实在地深感惭愧后悔、可笑可鄙可恨而又可悲……! <h5><i>晋陶渊明杂诗:《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行隶书)。 2010年5月3日刊载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i></h5> 但截然不同的是,宋老师虽然事前知道此事,而事后却故作不知,从未提起责备过我。这就是“板桥”名言《难得糊涂》的上品而真实的再现吧!<br>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绝大师板桥诗书画欣赏精选⑲:《难得糊涂 》</i></h5> <div><br></div><div><br></div><div><h1><b>六.“形神”不离的缘由</b></h1><br> 笔者对苏北话一向略持偏见而有抵触,但对操着一口苏北口音的宋老师,却倍感亲切而从无反感。这种明显的矛盾反差因何产生?还真难于解释。其实,之所以从骨子里,那么自然而至纯地崇敬并“偏爱”宋师包括他的语言,我想,是因为他的为人言行品味与作诗的文学功力风格,恰似笔者最为欣赏喜爱和崇拜的郑板桥之诗及其为人的再现使然! 故尊师的身影始終在我的心中形成了形神不离。<br></div> <h5><i>80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非公开发行16件一套上海书画家书签。 胡海超条幅: 水墨画《山水相依》</i></h5> 虽然不能说,宋师是世界上平凡而最伟大的教师,但我至少敢讲,他不愧是古今史上最为清廉博学、贤明谦虚和正义无私等最最称职健全的教师之一。母校的不少大学相关教职员工与同窗老师和同学对此均有同感: “他在工作和教学上的敬业负责、对学子生活烦恼上认真细致的关心与尽力帮助,都达到了极致,不管是他关注的还是不感冒的学生。” <h5><i>【宋师当年特別喜愛的书法】作品: 『和光瑞雪』(魏书)</i></h5> 所以,宋师在我心中,是世上最了不起而德才兼备的教育智者和贤者、一位我心中最为敬重而最最难忘的“亲友”与尊师。然而未能把他生前所作的诗文整理留存,这也是其子女与我等相关者的一大遗憾、后悔和损失。 <h5><i>书法:《缘》等。【日本紫檀红木和纸绢制12生肖艺术缘扇】(行隶书)</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七.“板桥”的遗传之家</b><br></div> 据说宋师出身于名门大户人家,生有几个好子女,我见过4个。次子明铭继承了其父的“基因”,形象也很相像,故有一见如故的亲切之感。以前他一直在高中学校精心任职,更重要的是与他父亲一样,以自己严格而无私的帮助关怀和治学严谨之言行树立出榜样,为国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向社会各界输送过许多重要冈位上的英才、有些甚至是国家要职的杰出人材。可惜人品才华俱佳的他,不知何故似乎显得不太善于让我接近和联系。但愿这仅仅是笔者作为一个宋家“外人”的错觉而已。 <h5><i>【敬呈尊师宋文栻之子】:赠呈为尊敬的明铭仁兄用心创作的《明》作。</i><br></h5> 其他几个名为华铭伍铭与锡铭,在不同的市政和医院等工作,一切甚好。“让一生俭朴、无私奉献,为培育学子而惯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宋老师最为感到安心满意与欣慰的是”,子女们牢记其父的教育和“遗传”, “已养成了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习惯品性,都是厚道和气的难得好人……”一位熟知宋师品行家风的资深老师和尊师的邻居曾如此感佩地对我说道。 <h5><i>80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非公开发行16件一套上海书画家书签。 曹齐水墨画条幅:《荷中小鸟》</i></h5> 宋师谢世后,笔者和其子女们有过接触来往、如今偶尔也有联络。我真的很希望能与他们增进来往,以加深理解和相互的关系。因为感觉宋师就象我的亲父甚至在此之上,于是,因此而单方可能片面地认为,我们之间,就该努力形成亲似兄弟姐妹般的关系而加强联系和相互关心。所以,每当遇见或听到他们的消息,不知何故,总是令我感到那么自然的亲切和愉悦。 <h5><i>书法:《羊》等。【日本紫檀红木和纸绢制12生肖艺术缘扇】</i><div><i> (行隶书)</i></div></h5> 然而使我略感遗憾的是, 願望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因为笔者虽尽过些许努力,但总觉得似有一道屏障,在无形中将我等拒之门外。而我以为,原因可能是在于笔者缺乏常识、过于天真理想与单纯而不谙世事,不懂国内现行的惯用交往礼数吧!我们相互之间虽然为人的观念基本相似,但过去的接触其实并不多,缺少沟通机会与理解的基础。也许人好也未必就能结缘,我与宋师虽有深缘,而并非与其家人就必须或一定能够投缘。可不是么? <h5><i>『人生难周全 万事皆随缘』 (行书)</i></h5> “这个愿望,既美好而有意义,非常值得赞许。但现实往々是难于满足或成全愿望的,这是生活中的缺憾之一。教聪你往々是一厢情愿地单方痴情、过去也是如此,经常片面地考虑与处理事情。其实,还是留在内心作为念想更好,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境界和美景中的意境……” <h5><i>忠孝厚道实诚的长子锡铭大哥,深情地凝视着其意念印象中【高山上尊敬的父亲】。</i></h5> 在恍恍惚惚的夜梦时分,朦胧中的笔者似乎看到天国中的宋老师,仿佛正微笑着朝我走来,他轻轻地拍拍我肩膀,慈祥而细声地如此说道……。说真的!笔者每年都会有数回在梦中能与尊师相会,而且每次的梦境都很深长,令人感到非常的温暖与亲切、极度的喜悦和珍贵以及十分満足的欣慰。真好!这也许正是尊师对我以托梦洗心弥补的一种特殊“奖赏”吧……。 <h5><i>真的,【美景常在朦胧中】! 书法: 楷书</i></h5> 殊不知,世上并不缺教师亲友,包括上品的亲友,但其中的德才双高者,却实在不多而真的难寻。那年我终于“懂事”后恍然大悟,方才彻底清楚,而不由地开始黯然神伤起来。笔者极其伤感地醒悟到,我以往未能珍惜而永远失去的,是一位最值得敬重的恩师、一位最可信赖与倾吐心迹的挚友、一位最为亲切而可依靠的慈“父”。 <h5><i>80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非公开发行16件一套上海书画家书签。 胡海涛楷书条幅:李白诗</i></h5> 遗憾的是,宋师健在时,曾希望笔者能用心地为他写一幅字,用以悬挂着自警和雅赏与留念。然而事过境迁,至今却未能如愿。还记得,在德语班教室里,宋师教授我们汉语课,墙上悬挂着他要我书写并被保存的一幅对联:【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于随毁】。只是宋师现已作古,不知此作今在何处?若能发现,笔者认为是具有十分纪念意义与价值的。但愿今后一定有缘,能有机会,代之以为其爱子伍铭或锡铭兄精心地创作为盼!<br> <div> 宋师: 我想見您!我是那么深深而永远地怀念着您!……</div> <h5><i>2015年,在静安宾馆与宋师的子女华铭姐锡铭兄欢聚叙旧。</i></h5> <div><br></div><div><br></div><h1><b>八. 坦诚懊恼的后记</b></h1> <h5><i>谦诚坦然大度宽容而义正忠善的德艺双高者: 世间谦正义诚而辛勤尽心最称职又低调的教育园丁之一,宋师也!</i></h5> 人们都说,好人长寿、好人有好报。可德高望重的宋师却在94年仅以70岁即与世长辞,匆匆告别了凡尘人间;而我的三婶和妻子的二姐,同为善良憨厚勤俭持家、乐于助人本分朴实的标准大好人,竟然也是过于早逝。两人作为知青返城后,分别在市科委下属的财务科与区医院的食堂工作多年,却在50多岁,均因病魔而被强行推向了天国。为此,使人真的感到十分的无奈与憋屈而懊恼不已。笔者因此一直不解,所以时而为之郁闷而悲叹: 为何现实中的好人往往命短?而且常见坏人反而寿长?对此实在不知何故?诚望有智者能指点那老天爷为何不明事理而处置不公的其中缘由。 <h5><i>为尊敬贤明的宋师爱子明铭仁兄用心创作的:《明》作(行魏书)。</i><br></h5>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宋师并非例外,应该也是有缺点的。但究竟有什么缺点?说实在的,即使仔细去想,还真的难能查询找出”。多少熟知他的人都这么认为, “除非就一点,那就是他不会说普通话而惯用一口苏北语音的方言”。然而,笔者经过认真地对比思考,似乎终于牵强附会、"挖空心思"地找到了一条。 <h5><i>在上海出版的二叔(笔者的书法启蒙老师)</i><i style="color: inherit;">黄政武书法字帖《陈毅同志诗词十二首》作品精选。</i><i style="color: inherit;">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杜宣,专为字帖写了序言。</i></h5> 说实话,宋师的为人品行对我来说, 几乎无可挑剔,正如上述所言,可谓是世上最为称职最可信赖和最可敬重的尊师挚友。但他若作为我的“父亲”,不知何故,虽说称职,但可能尚未达到我所要求的最高境界“标准”。因为包括每年一度春节共计四年的大学寒假, 笔者原则上全是在校内宿舍,孤身独自一人度过的,除了那年春节前突发的一起“事变”例外。<br> <h5><i>【有虎气者無畏也!虎气不可无】! 书法:「虎」(草书)</i></h5> 而考虑问题向来周到细致的宋师,在工作学习奋斗与人品信念和人生等主要方面,历来把我当作宛如象亲身儿子一样,注意用心指导教育与培养。但连续3次春节,与我家人一样,他却从无一次来邀我前往吃饭过年。也许是为了让我抓住“机会”,以锻鍊我在特殊环境下忍耐孤独挑战和“无情”的严寒,练就钢铁般毅志。 <h5><i>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场上母校武术队参赛者(赵健・商来生・陈小航・王凝衣等)合影。 笔者偶得冠军,宋师为激励而要我(前排右2・后排左1教练张云龙老师)次日去府上欢聚晚餐。<br></i></h5><h5><br></h5> 但更大的可能是,宋师由于自身家庭生活条件的局限,实在难于满足和实现他自己的单方情愿,受到难于启齿而无法言明的“现实”限制”,遂无奈地只好忍痛割爱。但同時,想想这样对我,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锻炼 ,所以干脆就视而不见地避开默不作声了。然而作为“父亲”而言,如此毕竟还是似乎有所不够而略显美中不足啊!……。(参见*附注②) <h5><i>"道法自然,美在其中也"! 【日本绢制洗心艺术雅扇】书法:《道》(行书) </i></h5> 坦率地说,在我努力上进却并不精彩与成功的人生长河中,未能用心珍惜重视常去联系我的大学尊师宋老, 不管今昔还是未来,总之,包括当初和最终未能常去看望宋师,依然是笔者内心追悔莫及的人生中无法弥补之重大遗憾! <h5><i>"心存善念便是和佛也"! 【日本绢制洗心艺术雅扇】书法:《和》(隶书) </i></h5> 他是一个“三极”(为人极其正直・学问极其高深・处事极其谦诚)的德才双高者,也是知我懂我并最真心无私地帮助指导我、最能使我直接交心吐真言讲烦恼的一位难得恩师。 <h5><i>"永远铭记德义双高而令人难忘的宋文栻恩师: 敬呈宋华铭女士正之"! 书法《华》 (行魏行隶书)</i></h5> 如今,每当想起宋师,内心总是感怀良久,很长时间始终无法平静……。那种人走影留、形去而神在的特殊因缘和意念,着实使笔者感到非常的欣慰与享受而亲切无比的珍贵。正所谓:<br><br> <h5><i>"福在其中"! 【日本绢制洗心艺术雅扇】 书法:《福》(行隶书)</i> </h5> <h1><b>高风亮节天地有? <br></b><b>名月青山遍寻求。 <br></b><b>刚正板桥今何在? <br></b><b>义气宋师涌心头!</b> </h1> 亦师亦友亦父,这就是我的尊师-------无论如何何时何地,都永远无法忘却的“板桥”先生。 <h1><b><br></b></h1><h1><b><br></b></h1><div><b><br></b></div><h1><b>*附注①:曾经“好友”</b></h1><div> 就是这个曾经“好友”,笔者在他人生关键时曾数次"两肋插刀"肝胆相照地全力扶助过(相处16年之久)的一位“挚友”,早先与我因故提出绝交而早已绝然分手,时隔很久之后,竟然热情地宴请我那来日探亲的妻子,在回国之前专去上门作客。<br></div><div><br></div><div> 那天,平时讲话素来严谨慎重的这位“老友”,在茶余饭后向她认真爽快地作出了明确而又“委婉”的“善意”进言抑或“不慎”点火煽动离间,导致她听信后气愤异常,回到家即提出离婚而离家出走。婚后从未吵架动过手的我们夫妻之间,因此而大干了一场, 甚至差点离婚。<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h1><b>*附注②: "怕过春节"</b></h1> 那年在春节放假前,西北恋人来信突然通报, 竟然宣布与我“因故”彻底分手。因此,为查清唐突的事实原委和担心她不堪父母的压力, 初次失恋而心急火燎的我, 遂立刻决定尽快借钱买上火车票,利用春节的寒假期,飞速赶往西安。(参见*附注③)。<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由于家境贫困而特殊,从农场考入大学后,只重德才磨练、艰苦奋斗而轻视服饰等生活条件的笔者,冬冷缺衣无钱买表,平时仅依靠微薄的助学金生活(学费书费全免)。而对于老师同学与周围亲友中势利的冷眼藐视,历来无视不理,为了学习和上进成才,总是坚定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又冬”!<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但至今谁会知道和相信?那个时候,每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对笔者而言,恰恰可谓是最烦恼的季节,因为我是虽爱过年而又怕过春节。故每次春节的寒假期间,重事业与面子的我, 历来都是选择续住校内宿舍度假,说是以闭门修学。<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其实,那既是为了学业而节省时间,同时更主要的也是为了逃离接触而避人耳目的唯一“借口”,殊不知,自尊要强的我,其时实在不知道也不可能主动去问亲友,应该或可以在哪里过年?当然,也从来无人事先邀请或问过我。不过对此,过去我从来就没当回事,也从来没去深入想过, 更是从来未去埋怨责备过谁。直至去年, 开始用灵魂全心地去构思对“板桥”尊师的感怀之时,这才勾起了我,首次触发对这些重要往事的原委进行追忆和思索,并因此而似乎明白了些许过去好像未曾了解的人世间的复杂与苍茫。<br><br></div> <h3><p><b><br></b></p><p><b>*附注③: 突発"事変"</b></p><div> 话说那年的年三十除夕,清晨一大早,笔者冒着冷气逼人的冰雪严寒,自西安市内的东门乘6路电车近1小时,一路上抱着期待、激动与几分兴奋和紧张担忧,飞速奔赴抵迖那初恋的情人之家。<b><br></b></div><div><br></div><div> 在其家门口的附近不远处,选择了一座破残土墙断壁隐蔽藏身后,我开始秘密地眺望“侦察”,紧张而谨慎地不时探出半个头去以观望“搜索”,时而用微小石子朝门上轻轻砸去,作为信号与注意,用以“引蛇出洞”, 激发而期盼着“飞鸟”的尽快出现。<br></div><div><br></div><div> 但事与愿违,在周围的一片爆竹声中静候了一整天,最终未果,连个鬼影都没出现。次日大年初一, 同样的一大清早,笔者费了近2小时,再度前往“作战”的埋伏突击据点,继续守候待"鳥"。<br></div><div><br></div><div> 最后终于等到了“恋鸟”出笼,而我却愚昧气喘地跟在后面,努力着急地拼命奔跑以追赶,約5分钟后,方才如愿找到了她。然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地令人失望抑或“绝望”……。<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二晚上,慧母(邓光慧继母)默々地给“办完急事”(坦率上門退貨説清)回到家(西安市东关南大街82号父母的住所)的我递上新年的心意:新买来(与退货相同)的毛裤、日记本与钢笔。对此使我略受慰藉而感动地差点落泪。别看她没上过学不识字,仅是个四川山沟里穷出身的普通妇女,而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並且为人无私。她看我情绪低落,这是完全以她无声而深沉自然的特有方式,在抚慰怕我伤心啊!当时,在场的家父对她的此举深表意外和赞许。<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事后,宋师给我指出:“忘却伤心不愉快的过去而除旧迎新。我虽未见过你的继母,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礼物,而是人性与情意以及厚道的真诚闪光。珍贵而难得!所以,在人性善良和真实的表现上,读书少文化低的人,有时候,未必比读书多文化高的人显得差。不同的人,会受不同的天性或本性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言行和举动。板桥大师正是坚持不变地咬定天下真善大义与美德奇才的修练,削尽凡尘人世间的虚假冗繁,方才成为古今传颂而名不虚传、人々敬重的诗书画三绝大师的…<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h1><b>*附注④:《满香斋》名的由来:</b></h1><div> 宋师特別关爱弟子,过去专为笔者精心推敲考虑筛选后而定下的斋名,但因笔者無知一直未加使用。不識好歹而不知軽重的我,直至去年醒悟后,方才正式开始了用心启用。『满香斋』意为 :带给人们快乐欢愉而充満魅力受人欢迎的地方 (直解: 満載香味而人气荡漾悦人的书斋等场所)。*先前曾于76年赴杭州游历时,在西湖灵隐寺的附近登上飞来峰千寻塔,欣喜地看到了如下王安石的这篇诗文,便从中偶得灵感而給自己取了个斋名为【千寻斋】。</div><div><br></div><h5>《登飞来峰》 </h5><div><b>飞来山上千寻塔,</b></div><div><b>闻说鸡鸣见日升。</b></div><div><b>不畏浮云遮望眼,</b></div><div><b>自缘身在最高层</b>。<br></div> <div><br></div><div><br></div>(2022年6月29吉日 宋师的忠实<b>弟子・心友・“义子”</b>------黄教聪 写于扶桑) <h5> <i>期待奇兄能坚持做好晚年最佳最重要的工作:【积极愉快地强化保健养身与悠然自得地继续深入探究创造</i><i style="color: inherit;">艺术】,以达艺寿延年!。特此謹呈</i><i style="color: inherit;">《鹤寿》为愚虎的衷誠心願!</i><i style="color: inherit;">(魏书)</i></h5>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特別推荐介紹</b>,<b>供茶间欣赏:</b></h1><div><h1><i>(笔者的胞兄)旅日书法篆刻家黄教奇篆刻作品的貢献与欣赏 (应邀模刻家康巨印《家康公的朱印》获表彰)。</i></h1><h5><b><i>他的作品,尤其篆刻,頗得宋師的高度评价和喜欢。</i></b></h5><div><b><br></b></div> 旅日华人篆刻名家黄教奇,在“德川家康四百年纪念”活动中,应邀向德川家康博物馆赠送一枚复刻的家康巨印——“源家康忠恕”(8.5cm*8.8cm,原印流失)。为此,德川家康殁后墓葬所在地、坐落在静冈县久能山的东照宫的宫司落合伟洲一行,近日专程赴此印作者、旅日中国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黄教奇先生的画廊,向他颁发了“感谢状”。</div> <h5><i>德川家康殁后墓葬所在地、坐落在静冈县久能山东照宫的宫司落合伟洲一行,近日专程赴此印作者、旅日中国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黄教奇先生的画廊,向他颁发了《感谢状》。</i><br></h5> <h5><i>【模刻巨印】 的黄教奇篆刻作品欣赏: 旅日篆刻家黄教奇应邀模刻家康巨印《家康公的朱印》获表彰。</i></h5> <div> 这枚被称为“家康公的朱印”的大印,是当年用于日本与海外贸易通商的许可证。1613年(庆长18年)在颁给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派遣的使节团的许可证(朱印状)上,曾留下了这样的记录。<br></div> <h5><i>日本报纸【静岡新聞】的报道。</i></h5> 久能山东照宫曾在2013年将牛津大学保存的四百年前的“朱印状”用和纸复印再现后赠送给英国驻日大使馆,同时也请黄教奇先生复制了这枚印章。这枚“平成的朱印”在此后静冈市主办的“日英交流四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披露,而用这枚印制作的“平成的朱印状”再次返呈牛津大学,传到了英国。 <h5><i>2016年11月17日 日本报纸【中日新聞】的报道。</i></h5> 当日,在黄教奇先生自己的画廊——平斋艺苑,落合伟洲宫司将“感谢状”郑重颁给黄教奇,同时不无感慨地说:“在家康公和平外交的理念中,这枚印章的复制具有深刻意义”。黄教奇表示:“忠实地再现这枚印实属不易,尽管印很小,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印现藏久能山东照宫博物馆。 德川家康是江户幕府的创始人,一位伟大的将军,在日本家喻户晓,极受崇拜,是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德川家康以和平开放和忠恕仁德的理念,奇迹般地使日本社会在江户以后维持了近300年的和谐与安定,受到后世尊敬。<br> <div> 中日两国的主流新闻报纸等相关媒体, 对此先后均有专题报道。</div> <h5>与艺为友的书法篆刻家黄教奇,除了趣在善养观赏小魚之外,正继续自得其乐地徜徉在【艺海拾贝】!<i><br></i></h5><h5><br></h5> <h1><b><i><br></i></b></h1><h1><b><i>順附≪黄教奇简介≫:</i></b></h1> 黄教奇,号平斋,笔名茅雅。1950年生于上海,师承韩天衡,毕业于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修业于日本国立静冈大学研究生系书法专业,职业书法篆刻家,长期旅居日本,为西泠印社社员,日本篆刻家协会代表理事,日本全国篆刻展评审。 <h5><i>黄教奇的篆刻作品欣赏①</i></h5> 留日期间曾获日本政府“艺术家” 签证,先后在静冈、名古屋等地举办个展二十余次,并在多处设立教室,作品广为流传。 <h5><i>黄教奇的篆刻作品欣赏②</i></h5> 2015年应日本九能山东照宫之邀,为德川家康博物馆复制了一枚400年前的巨印“源家康忠恕”(原印失传),在业界引起关注并传为美谈。<div> </div><div> 日本“朝日”“读卖”以及NHK,SBS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均对其作过专访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亦以“从工人到书法家的传奇人生” 对其做过专访报道,曾以特邀作者身份参与了诸如中国书协的“六届篆刻国展”,文化部的“八届中国艺术节”,中国篆刻研究院的“首届寿山石展”等重大活动和展事。<br></div> <h5><i>黄教奇的篆刻作品欣赏③</i></h5> 出版有≪黄教奇书法篆刻作品集≫ ≪唐诗二十首隶书字帖≫ ≪中国篆刻百家---黄教奇卷≫等。 <h5><i>80年代,书法篆刻家黄教奇崇敬板桥的名诗为人与书画。 因笔者之邀特为家父创作书写的书法扇面: 板桥名诗(隶书)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 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i><br></h5> <h5><i>"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兰竹品高喻人而不可无也!" 三绝大师 板桥诗书画精选欣赏: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i>足,<i style="color: inherit;">留</i><i style="color: inherit;">取栽培待后贤》。</i></h5> <h1><br></h1><h1><b>《咬定青山不放松》——“板桥”先生感怀</b>(真正可敬感人而难于寻觅的尊师)</h1><div><i><b>■黄教聪 撰文 2022年6月29吉日 于《满香斋》</b></i><br>(作者长期致力于民间《中日理解友好互敬的人文艺术交流》,旅日书法家)</div> <h5><i><b>『满香斋』 :带给人们快乐欢愉而充満魅力受人欢迎的地方 (楷书)。 </b> (直解: 満载香味而人氣荡漾悦人的书斋等場所)</i></h5> <h5><i><b>宋师就象大师板桥先生,【桃李无声而高远流长也】! </b></i>(行魏行隶书)<i style="color: inherit;"> </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