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河村百年沧桑(草稿)

赵满富

<p class="ql-block">二、道路越走越宽广(赵满富 郜天云)</p> <p class="ql-block">  “炉”是北路河村的文化符号,但“路”确是关乎北路河村的发展,从古时的“大路通天”到近代的无路可走,路,困扰着村里近百年,使不少人把“路”与村名联系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北路河村位于大路边,从有村开始,向南至平城镇到县城、向北至马安豁向长治,都是走的五尺宽古道(古时为大道、官道)。</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山西民国政府拨款修建陵长大道,路的走向是:从陵川县城起,经十圪节、杨寨、侍郎岗、西官道、平城西门口、北路河、马鞍壑、入壶关县境,至长治市。这路仅仅能通过一些牛拉的铁轮车或驴马拉的较窄的胶轮车。日寇占领陵川后,有两条路保持与长治日寇总部的联系,一条是经礼义杨村到西火;另一条就是县城经北路河到长治的旧路。</p><p class="ql-block"> 为保持这两条路的畅通,日伪政府在礼义路的野川底和平城镇寺郎岗修筑了规模较大的炮楼,在北路河村虎头山和北脑山修筑了两个瞭望炮楼。在此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壶关常行民兵和平城民兵经常对这一道路进行毁坏,阻止日伪军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  1952年6月,县政府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老区革命根据地建设指示,修建陵长公路,路线作了局部调整,侍郎岗经西官道改由侍郎岗、南炉河、西川河,平城西门口,其余不变。</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长陵路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对杨寨至马鞍壑路段进行了整修和加宽。陵长公路是陵川有史以来修建的第一条标准公路。</p><p class="ql-block"> 1959年,陵长公路拓宽改修,马鞍壑至陵川段改由后河至平城东川口、水口阁、南坡村西的炉渣山、杨寨河经杨寨村南通过。陵长公路也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中旬,长陵公路改建柏油公路动工,也是陵川境内第一条铺设的柏油公路,此后,陵长公路又从水口阁东移20多米,从杨寨村南移300米。杨寨河至县城路段改为一级路。</p> <p class="ql-block">通向平城的旧路。</p> <p class="ql-block">1987年本村煤矿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长陵公路开通后,北路河村仍是走的古道。向北,由马安豁或后河南沟及后河煤矿矿区入长陵公路;向南,由平城镇、北街、南街、东街入长陵公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运输设备的升级,路经这几个村(区)时,与当地居民发生的纠纷越来越多,拦车和堵车的事经常发生,这是村党支部最头痛的问题。1985年,村里办起煤矿后,前几年运媒车仍是走旧路上长陵公路。当时,拉煤车过平城南街村,要从医院门口的石桥下过,为拆除这个石桥,时任支书牛理发想尽了各种办法,才打通这一“关节”。由于运媒车大都是拖车,吨位较大,体积较长,一路尘土飞扬,屡遭这几个村的拦截。可以自由选择拉媒的车因路不好走,就不进北路河煤矿,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效益和村里的经济发展。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寺背村和寺背煤矿也存在与北路河村相同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本村的“十亩三”路。</p> <p class="ql-block">1987年,时任支部书记赵存山,经多方努力,与后河村协调土地后,组织村民修建通十亩三进入长陵公路的出村公路,成为北路河村与寺背村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通往平城的新旧路对比</p> <p class="ql-block">1996年,时任支部书记牛满平组织村民,将进入长陵公路出村路加宽改造为宽6米长1800米简易公路。2002年开通至北街宽9米长1500米简易公路。2003年时任支书张迷胜,在全县要求“村村通”的同时,将至北街公路整修改造为水泥路与村里进入长陵公路的简易公路联接为环村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施工剪彩和路线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30日,晋城市对国道207线长治晋城界至陵川段升级改造,工程列为晋城市的重点工程。</p><p class="ql-block">207国道北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终点为广东徐闻县海安镇,全程3738千米。这条国道经过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8个省份。 工程由北向南途经壶关、陵川两县。我县北起长治市壶关县百尺镇方善村,向南经过我县平城、秦家庄所属的原庄岭村、后河村、平城村、南坡村等村庄,最终到达杨寨河,接国道342、省道坪曲线。路线全长12.198公里,全线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其中,起点至寺背段(4.858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12米;寺背段至终点段(7.34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0米。整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为6亿元。</p><p class="ql-block"> 工程完工后,将全面提升我县境内的整体路况水平和通行能力,成为承载王莽岭、锡崖沟、上云台、佛子山大峡谷等“东线”生态旅游带的主要公路,对改善我县旅游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关呼到平城工业园区及邻村今后的发展与生存。</p> <p class="ql-block">国道207线提升改造,引起北路河村党支部和北路河村发展人士高度关注。提升改造路段,在平城至后河段,比原来长陵路,靠近了北路河村500多米。有关人士都在想方设法的搭上这条推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p><p class="ql-block">随着工程的展开,改造路段的走向超来越明了。经深入了解,改造公路设计在平城境内主要路段,据专业技术要求和安全通过要求,就没有平交路口,只有相关的立交路。也就是说,国道旁边的园区、工矿企业及村民上国道,不能在一个平面直接进入国道,必须绕过立交引桥走原长陵路,到平城小东川口立交桥,才能进入国道。这就大大削弱了207国道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寻找最合适的平交囗。</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7日,就207国道与乡村接口的村民呼声,在市公路段工作并从事公路施工监理多年的专业人员牛志强和秦素鹏从晋城驱车到平城,邀请施工项目相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到相关工地进行实地查看,共同研究最合法、最合理、最合情、最可行、最有利于当地发展的平交口建议方案。</p><p class="ql-block">公路设计施工出身的牛志强,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多种方案比较,建议在设计路段的陵川县翔隆钙业有限公司(原二轻后河煤矿)旁、北路河村与后河村接壤处,用原设计中北路河村立交桥的费用,变更设计一个平交口,这样可以惠及平城工业园区和二轻企业及后河片村庄。以后还可以使平城镇西环镇路与207国道便利联接。</p> <p class="ql-block">申请批文。</p> <p class="ql-block">在牛志强的建议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赵瑞与后河、草坡、寺背等邻村协商,经各村村委研究,通过镇政府向公路施工部门提出变更设计图申请。</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全村团结一心,为申请平交口努力!</p> <p class="ql-block">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牛志强在晋城市里通过自己的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召集了多次有关增加后河平交口的座谈会,动用自己人脉,为家乡力争发展机会。一次次的与公路施工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实地查地形,选线路。经不邂努力、不断修改,2021年施工方技术人员将他的建议设计出标准设计图,等待省交通厅的审核批复。</p> <p class="ql-block">以上为修改后待审批施工图纸。</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申请平交口的过程中,全村人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外工作人员在李天胜组织下,组成后援团,为村里出点子,集资金,与“两委班子”想法子,跑路子;村里涉坟涉地的群众,根据支部安排,为修路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p><p class="ql-block"> 大家清楚,更改省公路部门审核形成的施工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国道考虑的是国家大局,公路设计有许多专业技术标准。更改设计需要一个大群体利益的考量。况且更改设计需要设计费、办理征地、施工费用的差补,这些都超出一个村的受益范畴和能力所及。</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以牛志强为代表的在外人员群体,他们只能从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最诚挚的帮助,他们既不是受惠者,又不是法定的村民,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述主张的权利,面对一些很现实的问题,还是毫无办法。但北路河村人面对机遇,只要有一点希望,还是要竭尽全力的要“拼一下”!(目前仍在等待审核批复)。</p> <p class="ql-block">  有一代代北路河村的主政者和有能力的人士,在不断的谋划北路河的发展和出路。北路河发展的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