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党给的,也是实打实干出来的”——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发展产业助民增收致富侧记

李析晁

<p class="ql-block">  “一个窝窝一捧泥,一株苞谷汗淋漓。”村民口中的这句民谣是过去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宗地镇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宗地镇地处麻山腹地核心区,辖17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7287户36230人。该镇岩山面积达80%以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地形破碎,生态环境恶劣。</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宗地镇树立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以打造麻山腹地最美城镇乡村为目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做好饮水、产业这两篇大文章,全力打造黄家湾水利枢纽长距离输水工程宗地镇饮水项目,让该镇群众早日告别喝望天水的时代。同时,宗地镇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做优做强花猪、烤烟、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文章,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的美丽乡村蝶变之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党建引领谋发展</b></p><p class="ql-block"> 为彻底改善村民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宗地镇结合实际,继续发展以烤烟种植、生猪养殖、药材种植为主的经济产业,壮大各村集体经济产业和增加村民收入。</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大力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强驻村干部管理,深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选优配齐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p><p class="ql-block"> 产业兴则乡村兴。该镇专门成立公司平台,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经济。盘活原有资源、加强党建引领、用好资金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村民多形式发展经济。</p><p class="ql-block"> 2021年,宗地镇召开4次专题会议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并走访慰问农村生活困难党员、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及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57名,送去慰问金35500元,将党的关心和温暖传递到位。分4个班次开展第一批中央财专资金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全员培训项目,培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250人。</p><p class="ql-block"> 在抓好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又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等专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领导示范带头到村宣讲党史,深入开展“察民情、访民意”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实施开展机耕道项目、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群众追回土地流转费等实事8件,切实做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法宝。</p><p class="ql-block"> 宗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晓海告诉记者:“在抓好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为了全镇百姓生活饮水安全,一定要做好饮水这篇文章,等黄家湾水库的水引过来后,就能覆盖全镇所有村组农户,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提质,现在水厂的建设基本完成,高位水池已在建设中,管道的安装已近半,预计明年八月份可以实现全部通水,真正实现全镇饮水提质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在全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领下,村民们从过去“揣着手等”“背着手看”,到现在“甩开手干”,追着赶着把日子往好里过。如今,百姓收入节节攀升,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富起来的宗地人也愈加明白了“幸福是党给的,也是实打实干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村庄变了模样,该镇各级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蔚然成风;曾经沉寂封闭的大山,如今孕育出蓬勃生机。“老百姓是天,哪里有老百姓的需要,哪里就是工作重点;只有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激发干群同心的磅礴力量。”郭晓海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宜居乡村环境美</b></p><p class="ql-block"> 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牲畜粪便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杂草丛生……这是过去宗地镇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宗地镇留不住人、聚不了财。但是今天,大家看到、也感受到了,宗地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宗地镇党委副书记李昌江发自内心地感叹道。</p><p class="ql-block">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宗地镇结合实际,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要求,宣传发动、干部带动、群众主动,全面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p><p class="ql-block"> 宗地镇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组织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10余次,利用LED显示屏24小时滚动宣传、粉刷宣传标语、喇叭播放等多种形式,在该镇各村范围内广泛宣传,使提升人居环境深入人心,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在“网格”上建好“指挥部”,促进文明创建持续有效。李昌江告诉记者:“宗地镇把街上划分为11个网格,一个人负责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负责长约500米的街面。数字乡村平台管理员通过视频监管各个网格的卫生环境,以及占道经营和车辆乱停乱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清扫和整治;宗地镇综治办配备4名工作人员每天至少在巡逻街道4次,负责街道保洁量化考核,治理撑棚打伞、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情况。该镇各村有30名保洁员,每个保洁员有各自的责任区域和保洁路段,各村的环境卫生监督工作主要由镇里的包村干部负责,并且对保洁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对工作做得好的保洁员进行奖励。”</p><p class="ql-block"> 在“网格”上配齐设施设备,确保垃圾有箱可入,有车清运。该镇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187个,配备垃圾箱187个,配备垃圾转运车7台,驾驶员6名负责垃圾箱垃圾转运。该镇建成垃圾转运站1个,管理员1名,日均转运垃圾约19吨。</p><p class="ql-block"> 2021年,宗地镇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在购买车辆、设备维护、购买垃圾桶、发放驾驶员及保洁员工资等方面投入资金100万元。</p><p class="ql-block"> 为了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不乱停乱放车辆的良好习惯,宗地镇对发现在街上和交通要道上乱停乱放车辆的人员,责令其抄写严禁车辆乱停乱放的规章制度,每乱停乱放一次抄写三遍。</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人居环境整治得到长期保障,宗地镇各村将每周三设定为每周大扫除日,村两委成员积极发挥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商户、群众等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全面形成各村重视、户户行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各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同时,还组织开展环境整治观摩活动,相互学习,为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创先争优”起到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宗地镇街上的变化,余吉涛是最好的见证者,他家住在宗地村一组,余吉涛告诉记者:“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些年来一直在街上开门面卖家电,提起街上的变化我深有感触。前些年,街上到处脏乱差、污水横流、门头乱搭乱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几年镇里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街上干净了,家家门前都有政府发放的垃圾桶,门面整齐规范,街景也变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产业兴百姓富</b></p><p class="ql-block"> 烤烟、花猪、中药材等产业是宗地镇的特色产业,其中,花猪是宗地镇的地理标志性农特产品。该镇今年计划种植烤烟2500亩,花猪养殖现有火石关村、坝绒村、打饶村三个年出栏1000头的花猪养殖场,以及山脚村年出栏200头的花猪养殖场;为扩大花猪产业,今年该镇将在宗地村建一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花猪养殖场,并动员群众大量养殖花猪,通过产业带动持续增加老百姓收入。</p><p class="ql-block"> 郭晓海告诉记者:“宗地镇要做好健康饮水和产业发展这两篇文章并非易事。这里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山高坡陡,土地破碎缺水,田土比较少,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规划:一是把原有的扶贫资产16个养鸡家庭农场,四个年出栏2000多头的宗地花猪养猪场盘活;二是发展好烤烟种植,烤烟是宗地镇的主打产业,今年打算向县里申请指标扩大种植规模,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三是在花猪养殖方面,县里给我们一个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再建一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p><p class="ql-block"> 在宗地镇打饶村小寨组烤烟种植基地里,20多名村民在耕地、拉厢、起垄、施肥等忙碌着。于辉是这个组的生产管理员,他告诉记者:“小寨组有120亩的烤烟种植,这是一个季节性活,栽种、施肥、锄草、收割时就组织村里的村民来地里务工,每人每天有90元的收入,今天就有20多位村民来打沟施肥。”</p><p class="ql-block"> 黄六妹家就在烤烟种植基地附近,家里有四口人,两个孩子都去省外务工,两个大人留在家里打理自家的田地和养殖点,烤烟基地有活做时就来做,两个人一天的收入加起来有近200元。</p><p class="ql-block"> “打饶村小寨组烤烟地面积120亩,是由镇级平台公司统筹种植。”宗地镇镇级平台公司负责人王明说,今年,全镇栽种烤烟2500亩,其中,镇级平台公司统筹种植830亩,猛坑村、红岩村、坝绒村等三个村级合作社统筹种植370亩,烤烟大户分散种植1330亩。</p><p class="ql-block"> 记者在宗地镇宗地村三口塘组烤烟育苗基地看到,培育在大棚漂浮盘里的烤烟苗长势良好。</p><p class="ql-block"> “今年全镇共培育22个大棚2万个漂浮盘的烤烟苗,每个漂浮盘有160株,以每亩栽种1250株烤烟苗计算,培育的烤烟苗可移栽2500多亩。”宗地镇烟站负责人姚福静说,目前,全镇已完成烤烟地的土地流转和翻耕工作,大部分地块已进入起垄备栽阶段,预计4月中旬开始移栽烤烟苗。</p><p class="ql-block"> 在崇山峻岭的打若村,交通闭塞,土地稀少一直是制约该村的发展,村支书廖双琴告诉记者:“打若村有11个村组,几乎都是高山,交通不便,像样的田地找不到几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村里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动员村民发展山地药材种植。经过考察后发现种植山豆根最适合,从2018年起,村民利用有限的山地在荒坡上种植山豆根,当时,村合作社种植有120亩,11个村组有6个村组的农户种植400多亩,每亩可收获山豆根100多斤,每斤可卖50元,截至目前,山豆根已销售60%以上,通过种植山豆根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 打饶村是一个森林覆盖率高,适合发展花木种植的山村。据村副主任梁善学介绍,打饶村的苗圃是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种有红叶石兰、茶花、金针女真等15个品种,截至目前,整个苗圃有苗木60万株,卖得最贵的是白兰树,每株可卖5000元左右,2021年苗圃场销售花木苗就达30多万元,今年年初到现在已销售3万多元,苗木主要销往贵阳市、望谟县及周边县区,还有房开公司。</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打饶村苗圃场的建设,解决了附近村寨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同时激发了该村老百姓发展经济的热情,真正实现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的致富产业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