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div> 二〇〇三年,春战“非典”。</div><div> 学防护、练防护,历历在目。</div><div> 二〇二二年,夏战“新冠”。</div><div> 弹指一挥,十九年过去。</div><div> 五十八岁再出征。</div><div> 轻车熟路,</div><div> 哥也不是当年的哥。</div><div> 可否、可否,</div><div> 雄风再展!</div><div> 唯愿千帆历尽,归来仍少年!</div><div><br></div><div>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们,只怕是现在还心有余悸。因为,那是多少年没有经历过的全球性“灾难”。</div><div> 2003年全民战“非典”时,我院还在市内炭市街十几亩大的老医院(现在的新院有一百多亩)。各乡镇医院抽调来的“抗疫”人员,都集中在我院门诊二楼的会议室进行学习、培训,带队的是我院副院长冯院长。经过一周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开始转战教育局招待所、卫生局招待所、血站等,24小时待命。</div><div> 不久,在全社会的支援下,简易“抗疫”门诊于老医院、老门诊处建好,开始正式工作。我是“全副武装”为外来人员拍胸片。</div><div> 现在的“新冠”,人们已抗战了近3年,似乎已习以为常。然“疫情”、毕竟是“疫情”,是全球的头等大事。</div><div> 时隔十九年,本人再次进入抗疫一线。于2022年5月25日,受命进入“祥和隔离点”工作。</div> 祥和隔离点大门。 祥和隔离点大院,即:新乡祥和康养中心大院。再往前是百泉大艺风光园一赫赫有名的大酒店。<div> 2022年5月25日上午有点特殊事,未能报到。下午,王院长要到隔离点视察、指导工作,即趁王院长车同行。</div><div> 报到“隔离点”的第一张照片。最远处的山,即九山。</div> 大院南边刚建成的《祥和康养赋》。落款日期为:公元二零二二年 岁次壬寅春月。 祥云飘飘。<div> 与上图同一位置,所照对象不同、时间点不同、效果即不同。祥和康养中心的名子,也许和这里经常出现的祥云有关!<br><div><br><div> </div></div></div> 王院长一下车即开始视察、指导工作。 改造中的工作人员生活区,门前瓷砖为证。 王院长指导工作,详细、具体,一丝不苟。 新乡祥和康养中心主楼,现在是隔离点“三区”中的--隔离区。 25日下午,施工人员还在安装门禁,26日晚上十点左右即入住隔离人员38名。 主楼前边通道(现为“二通道”中隔离人员通道)两旁的鱼池。鱼儿悠哉悠哉、无忧无虑。 无人问津的鱼儿,从今天起要过上幸福生活了,吃不完的馒头都是你们的。 陪伴鱼儿的睡莲,昂首怒放、淡雅挺立。 26日晚饭后,祥云变成了乌云,笼罩着隔离点。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晚上十点左右,38名隔离人员陆续进驻隔离区。至此,这里成了真正的隔离点。 27日下午,我市领导陪同新乡市领导,对隔离点进行视察、督查、指导。 进入隔离点的头等大事是--防护!理论不用细说,手消、穿脱防护服是关键,单个教练、不折不扣过关。<div> 穿防护服容易、脱时难!且不是一般的难,主要是手不能接触防护服的外面,只能接触防护服的里面,从头到脚把防护服一点一点的卷起来,卷成一个团,即防护服里面干净的成了外面,且身体不能触碰其他任何物品,更不要说坐到哪里慢慢脱。吃的胖的、腰不好的、年龄大的,可想而知!</div> 本人用于练习的防护服。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早会。学习、分析当前防疫形势、布置当天工作任务,要求、再要求防护的重要性。 每天早上六点半,工作人员要进入隔离区为隔离人员采核酸,结束后为他们分发饭菜,清理垃圾并转运至大院医疗垃圾暂存间。他们走的即鱼池中间的隔离人员通道。 大院中间的医疗垃圾暂存间,通道已用警戒线警戒。 工作人员清理运送医疗垃圾。 运送路线为隔离人员进、出的专用通道,即鱼池中间通道,现用绿色铁皮将生活区、工作区分开。 工作人员在运送垃圾。 隔离人员通道上,“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 本人的工作,将外面送来的一日三餐,按楼层分装好送至隔离人员通道门口,再由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分发给每位隔离人员。工作人员的一日三餐送至生活区楼下大门口即可。 隔离人员的饭菜到位,本次任务完成。剩下的事由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打开“铁皮大门”运送并分发。<br> 当然,任务不只是送饭。还得管理仓库,隔离人员有什么不舒服,还得询问、安抚、发药,尽量不出去就诊。近一个月的工作,仅为一名隔离人员发了一次药。 <p class="ql-block"> 鱼池中间的“金水桥”,现在是隔离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过此桥进、出隔离区。隔离人员多时,乘坐的是大院停的那种蓝色大巴。</p> 隔离人员少时,即一般的救护车。 隔离人员通过专用隔离通道进入隔离区。 隔离人员期满,解除隔离通过“金水桥”。 隔离人员集中隔离期满,解除隔离乘专车回家实行居家隔离。 解除集中隔离,心情也许像大院里这奔马一样兴奋,马不停蹄奔回家。 祥云再现待亲归。 解除隔离,一般在下午,因为要等到当天核酸结果。这时正好迎着晚霞--归家! 送“战友”。<div> 我院小周期满,今天回家隔离。晚饭后“战友”们将其送至大门口,待亲人前来相接。工作人员也要等到当天的核酸结果出来才能走。</div> 工作半月后,也可以说是“禁闭”半月后。“课外活动”一次,捡拾隔离点外的垃圾。 讲把工作说生活。<div> 第一天进驻的晚餐--特满意,就是无餐位,都是围着鱼池就地解决。因此,鱼儿也怪爽,馒头吃不完有鱼吃,咱的血脂高,咱吃蛋清鱼吃黄。近一月的鸡蛋黄都让给了鱼儿,最后我一往固定的池边走,鱼群就往池边游,将蛋黄捏碎在手心里放入水里,鱼儿是既啃蛋黄又啃手,手指头是麻麻的、痒痒的,那种感觉,只有啃过才知道!</div> 开端晚餐,比《最后的晚餐》单纯、朴素。 入驻第二天的早餐,总算有了餐桌。 仓库早餐。 午餐,一周一次的卤面、排骨汤,其余是“四菜一汤”的大米饭。 晚餐,一周一次的胡辣汤或糊涂面条,其余均是稀饭。 午餐,雷打不动、七天六次的“四菜一汤”。 味道不错、色香味美,真正的光盘行动。 25号晚上入住的“仓库”,墙上悬挂《百福图》,看来本人是要有福了! 《百福图》。废物利用--废旧门板上书百福。 本人打理的仓库一角。 仓库一角。 入住仓库一周。 30号西楼生活区改造完工,31号入住标配生活区:单人单间、再加卫生间(一周的改造,既是在每间屋里装修了卫生间)。 条件不错,有桌、有椅,墙上还有钉(当然,是自己所钉。不然,衣服没地方放)。 主要还是一人配有一个电水壶。 站在生活区二楼,眺望九山。院中间的铁皮将大院分割为“三区二通道”。 东楼工作区,一至二楼的步梯。<div> 十几年前就是在这里--步梯上,和这里的大堂经理(任哥),干了一瓶“二锅头”,现在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当时步梯,还不是这样的防滑塑胶板,只是一般的瓷砖。那是十几年前(最起码有十几年)和家人去北关村给外甥“送羊”,中午在北关村就喝高了,知道这里有位好兄弟,非要拐到这里再喝!喝酒人,真是没亏成啊!</div> 原大艺风光园北门。<div> 去北关村“送羊”时是坐的公交车,来大艺风光园喝酒,就是从这个大门来的。回家,仍旧是走的这条小路,不过是向南走,路过百泉湖东华门。还没到家,就联系在北地土产那里住的、在电业局工作的好弟兄(张弟),去他家继续整。</div><div> 往事,该记的、没记住,该忘的、没忘掉!不服老,中否?</div><div><br></div><div> 三国曹操53岁时,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慷概激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看来,还得向古人学习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