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姆《作家笔记》前言之读后感</p><p class="ql-block">开笔之前缀叙点题外话。</p><p class="ql-block">夏夜开窗,想纳广阔天地之清风扫一室之暑气,然又恐盗匪般的蚊子闯入,趁我不备叮我皮肤上,在吸走我血液的同时还恶毒地将病毒偷偷注入我的身体,使我原本健康的体魄在不知情间受到侵害。庆幸有纱窗,方得两全其美。</p><p class="ql-block">说起纱窗,不知怎地我居然会联想到为国人翻译外国著作的翻译家们来,也许他(她)们在翻译外国作品的时候,会用其渊博的知识储备筑起一道窗纱,纳清新之风入内,挡蚊子等害虫于外,筛选出对中国读者有益的世界著作吧。</p><p class="ql-block">我闲来无事,靠坐床头上,翻阅由陈德志,陈星翻译的英国作家毛姆的著作《作家笔记》,于炎炎夏夜等待一段“心静自然凉”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国人出书,前序大都会请文坛德高望重的大家撰写,与请明星代言产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利用其名气广而告之,影响更多的人前来购阅,实现名利双收之举。然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家笔记》之前言,未假手于人,是他自笔的。我想,肚中有货者,底气十足,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广告。</p><p class="ql-block">废话过后言归正传。我一口气把《作家笔记》的前言连读了三遍。第一遍粗览,第二遍细品,第三遍仔细研读。盖因毛姆的前言写的太棒了,他从三个方面为初学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来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首先,毛姆以法国作家朱尔.勒纳德为例,指出写作必从积累素材开始做起,并指出获得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要先从记录日常生活的《日记》来开垦处女地。同时,他也指明了写作素材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素材忠实于每天的真实见闻;而文学作品不能像朱尔.勒纳德那样对日记的生搬硬套,必须在丰富的写作素材之海里挑拣出符合要写主旨的备选材料,然后若盖房般将这些合适的素材按所需各部分的比例搭配好,先打好地基,然后建立框架,再填充材料,一个一个字仿佛一块一块砖,不停地,按我们想要的建筑模样砌好,最后,修修减减处理好细节,使之字、词、句、段流畅自然,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其次,毛姆在前言以英法两国作家为对比,提点写作者,要认真对待每一本要出之书,要反复修改,并多请教同行,使之于社会有益。他以福楼拜举例。有一次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在完成一篇小说手稿后,征询屠格涅夫的意见,然后根据意见又重写了一遍。福楼拜没有因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作家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固然与法国作家当时的僧多粥少的创作环境有关,将残酷的丛林法则毫不留情的给体现了出来。但毛姆本意用此例警告写作者,每一本要出的书,都要有对广大读者和对整个人类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坚决杜绝那些对整个人类社会无益的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文学作品荼毒后世,在这一点上,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敢于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对待敌人般捅进对方的体内,誓死捍卫文学作品的正确导向。</p><p class="ql-block">在这部分,毛姆还贬斥了自家英国文坛的作家们一些不良风气,认为本国作家怕听到批评,不敢面对不同意见,即使思想境界高巅之辈,亦不肯直言好与不好,总是寻求文学水平的平均值。</p><p class="ql-block">最后,毛姆谈了他自己对写作的一些见解。他诚恳地说,每个作家都该有本笔记,可以积累素材,但不能完全依赖笔记上的素材,因为那样就会失了写作的自然流畅,把材料象一串鱼干,干巴巴串成了一串,没有丝毫美感可言,要放手让潜意识运作,把分门别类的素材根据需要摘摘拣拣挑选一番,然后才会烹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来。</p><p class="ql-block">最后,还要学会不记录作家个人观点,不带好恶,要学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或上帝的视角来俯瞰整个人类社会生发的事物及背后隐藏的含义,还要学会接纳新生事物,给后来者空间发展。</p><p class="ql-block">象毛姆这种世界一流作家的作品,可谓字字珠玑。阅读时必需学老牛反刍般,反反复复的咀嚼,才能消化吸收其文中的营养归于己用。</p><p class="ql-block">作者:张传云(笔名,云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