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安州改名钦州;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钦州州署正式迁入所辖的安远县县治之南,也就是现在的钦州城区。”南中国海,北部湾畔。钟灵毓秀,千年古城。</p> <p class="ql-block">钦州宋城墙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竹栏街97号房屋后面,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呈南—北走向。</p> <p class="ql-block">谪宦天涯尚岿然,平南渡口夕阳天。东坡昔日经行处,能否重留八百年?</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始建于1934年,时任钦县县长章萃伦鉴于城内“商业日盛、商家日强”,着手对城区进行全面规划和整治,将钦江边狭窄的壕坝街、下南关街、华安街、惠安街加宽拓直,形成一条长500余米、宽8米的大道,命名为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两边都是老式骑楼建筑,这里的骑楼保存较为完整,曾经是钦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听老人说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钦州城内较大的商行、烟庄,大都集中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屋是旧屋,门口挂了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牌子,上书“天后宫”,注明是钦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有个简单的介绍,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知州林希元的督促下,由钦州善男信女再集资重新修建。重建的天后宫,占地达900平方米,现存28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连接着中山路的是占鳌巷,走在蜿蜒的小巷里,透过两边斑驳的旧门牌,门牌上的“板桂街”“占鳌街”依然清晰可见。据史料记载,这两条街曾住着一些随刘永福将军征战沙场阵亡将士的遗孤遗孀,因此又有一别称——“寡妇街”,直到2003年,两条街正式更名为攀桂巷和占鳌巷。</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不知道这条街为何取“占鳌”二字,相传在古代神话中有一种神龟叫金鳌,钦州又是养龟大市,“天下名龟出钦州”乃钦州片名之一。钦州敢想敢拼,勇争第一,人才辈出,独占鳌头。这条街为刘永福所建,取独占鳌头之意。</p> <p class="ql-block">苏廷有旧居建筑正立面的欧式劵拱,联结方檐柱,构成廊柱式楼房;弧形砖砌陡板,联结望柱构成女儿墙;凹凸形“罗马线"等建筑特色是西方建筑做法。苏廷有,钦州市平吉镇牛江村人,民国时曾任粤军旅长、师长和广东南路游击司令,其旧居位于钦州市钦南区占鳌巷52号,建于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防城港市那良人,雇工出身。1857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天地会起义军。1864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组织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士。</p> <p class="ql-block">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古称下南关)。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积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大小楼房119间。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伙房、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圃、鱼塘、晒场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头门临江向东,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额。刘永福当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军事。“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p> <p class="ql-block">进头门,经过30多米的龙眼飘香过道,便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门顶上原来悬挂着“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阙、春满南天”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茅尾海因其形似猫尾,所以过去称“猫尾海”,后来因滩涂盛长茅尾而得今名。茅尾海面积135平方公里,是以钦江、茅岭江为主要入湾径流的共同河口海滨区,位于钦州湾海域顶部,东西走向最宽处约15公里,南北走向最宽处约17公里,从北到南,像一个倒挂的葫芦。</p> <p class="ql-block">犀丽湾,北承犀牛脚镇区、南接钦州湾,面积约628亩,有2.8公里长的弧形天然沙滩,沙滩上种有成片的防风林黄麻松,绿化面积百分之八十;急水门岛、麻蓝岛、三墩岛、炮台岛、情人岛拱卫两侧;潮水退却后的犀丽湾,是一个天然的螺场,麻蓝岛,急水门岛(得胜岛)、镇海寺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乌雷岭伏波庙为纪念东汉名将马援而建“船楼横海伏波回,海上旌旗拂雾开。古自神人当血食,谅为烈士岂心哀。山连铜柱云行马,地尽扶桑浪吼雷。漫语武侯擒纵略,汉家先有定蛮才。”在这南国海疆经受了2000年的历史风雨冲刷。</p> <p class="ql-block">伏波将军是古代将军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战事频仍,将军广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及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捷报传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岭表肃清。</p> <p class="ql-block">伏波庙晚霞</p> <p class="ql-block">相传三娘湾原来只有三个英俊的小伙子居住,他们共在一条船上,共用一番网,共住一个舱,相依为命。一天,三个仙女下凡,发现这独特的海湾和勤劳英俊的小伙子,决定下嫁人间。</p> <p class="ql-block">玉帝得知,允许暂住三年。丈夫出海打鱼,妻子在家织网,相亲相爱,生儿育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三年后,玉帝不见仙女回来,大怒之下,掀起狂风恶浪,吞没渔船。</p> <p class="ql-block">三位娘子在海边并排站着,顶着狂风恶浪,等候丈夫归来,天长日久化成三柱并排站立的花岗岩石,大海见证了他们坚贞的爱情、勤劳勇敢的象征,人们都捧来鲜花香烛敬献三娘石,常年香火不断,以表示对伟大母亲、美丽女性和坚贞爱情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最富特色的是这里的海豚和奇石。海域内,常年活跃着数百头五彩斑斓的中华白海豚,而且一年四季都能近距离观看,每当渔民出海捕鱼或游人出海观光时,海豚常常追逐渔船、亲渔夫、逗游客,或在海中嬉戏,构成了一幅人、豚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里的另一个特色是遍布各处的奇石,沙滩旁、浅海中奇石林立。</p> <p class="ql-block">“风流石”又名“八仙滩”,成堆花岗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糕饼,有的像苹果,有的像葫芦……传说八仙游乐南海,在此歇脚小憩,无意从好奇围观的渔民中,发现了三位仙女——三娘。八仙不敢泄露天机,遗下这摊“小食”,慌乱离去,故此而得名,而村里的姑娘小伙谈恋爱,都爱到八仙滩上小座,谈情说爱,故叫做“风流石”。</p> <p class="ql-block">母猪石(海母石)从侧面观看此石似如母猪匍匐在在海里,旁边的几块圆溜溜的小石头如蛰伏在母猪身边的小猪仔们,其形状极似母猪带仔,且栩栩如生,传说在三娘湾人烟稀少的年代里,这里生长着大量如木盆的海蜇,海蜇吞食着在海边游玩的小猪仔,母猪为了保护小猪仔们而壮烈牺牲,小猪仔为救母猪而一同跳入海里,人们说母猪石就是母猪变的,是伟大母爱的化身,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天涯石”,又名“海霞石”,远望它犹如雄踞海岸的狮子,由数块巨大坚硬的花岗岩石组成。过去这里曾是镇海炮台,清朝,镇海清兵在这里布置了一门镇海大炮。如今,这块承受了战争硝烟的石块依然岿然不动地屹立在海中,它清晰可辨的斑斑弹痕,是三娘湾历史的见证。六十年代著名电影《海霞》就在这里拍摄,影片开始播放后,两个小姑娘就站在天涯石上吹螺号。</p> <p class="ql-block">三娘湾沿岸月亮沙滩长约1.5公里,掩映在椤麻防风林中的海滩呈金黄色,松软细腻;紧傍三娘湾的渔村里鸡鸣犬吠,炊烟袅袅,让人领略到与都市旅游迥然不同的野趣。</p> <p class="ql-block">三娘湾的清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