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泊庄村纪事-老字号“淡远堂”</p><p class="ql-block">相传,清康熙帝南巡时路过泊庄村,当时泊庄最大的刘氏一个大户奉命接驾。其时,这家大户日子过得殷实,有良田百亩,青砖瓦房数间。虽为大户,却不欺良民,克勤克俭从不铺张,举家老小忠厚老实,待人和善,且书香门第,儒家之风。康熙帝闻奏后龙颜大悦,命赐便宴一席,以褒忠厚,饱蘸笔墨,亲题“淡远堂”匾额,并颁赐“福”字一帧。历经数载,“淡远堂”家风传承,世代忠良。</p><p class="ql-block">村里至今流传着“淡远堂”少掌柜的故事,说的是古时“淡远堂”的“少掌柜”精明能干,方圆几十里人口皆碑。家养一匹大骡马,去西乡做买卖,卖油(或许经营别的,无从所知,从现存账本上看,上写油几斤,油几两的流水账,全是蝇头小楷,字迹非常漂亮,由此推断卖油)。据说一集(五天)挣回一只大元宝,日子过得很殷实。</p><p class="ql-block">“少掌柜”衣着简朴,外出经常腰扎一根草绳,赶集上店,摸摸行情,遇事爱打抱不平,碰到市侩小人,给点厉害尝尝,经常替人解围。一生从未摸过钱,据说老来拄着拐棍碰到一串清钱,只是用拐棍挑起,交给别人,自言自语地说:“反正一辈子没拿过钱,临秋末晚也不拿了。”但遇到有困难的人,二话甭说,便会撂下一句话:“到淡远堂去拿吧!”</p><p class="ql-block">“少掌柜”扶危济困,大门口常年放着干粮,派专人打发讨饭的;哪家断粮断炊了,拿着瓢子来挖粮便是。自己却衣着简朴,省吃俭用。相传有一年正月走亲戚,“少掌柜”特地买了两条个头很大的咸白鳞鱼作礼物。大家主走亲戚,自然是箱子、盒子抬着,一般情况下,人家亲戚连封都不开,更谈不上留,都是原封不动地再捎回来。可是“少掌柜”舍不得吃,就把这两条鱼挂在影壁墙后面。第二年走亲戚又将这两条白鳞装上捎了去。可这亲戚偏偏每次都看看亲家拿来了什么礼物。这次看了后,抿嘴一笑:“看来这两条鱼认识路了”,遂将两条鱼的眼睛挖去。“少掌柜”自然大为恼火:一则太不吉利,二则非吃不可,于是一家人犒劳了一顿。</p><p class="ql-block">“少掌柜”文化水平很高,但就是不想当官,所以从没考过科举,更不用说中举人了。但他爱好广泛,无所不通。</p><p class="ql-block">就说养花吧!他栽的一棵金枣树,树冠直径有三米之多,非常茂盛,秋熟季节,果实累累,金光闪闪,却一粒也舍不得摘,直到下窖时才全部摘去,能摘满满两大箩筐。当然其它名贵花木应有尽有。说来也怪,“少掌柜”活到七十三岁,当年先是这棵金枣树枯死了,其他的花木也相继死去。从此家也败落了。</p><p class="ql-block">“少掌柜”爱好收藏,这也许与御赐“福”字有关,名画、古董占满了整整一屋子,据说最著名的当数康熙皇帝亲笔御赐“福”字,几经装裱,保存甚好,只可惜在民国战乱时遗失,其余大部分后来亦被人盗去,只有两只景泰蓝花瓶幸存下来,但又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当作“四旧”砸烂了。</p><p class="ql-block">家藏图书万卷,有《四书》《五经》《三言》《两拍》《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养花大全》《地理风水》……只可惜“文革”时期,红卫兵抄家,光书就装了满满两大盛戏装的箱子,全部焚烧掉。如今惟有“淡远堂”的名字还源远流长,他的后人继承了老祖宗的优良传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直是“淡远堂”的家训,也是族人的处事原则。</p><p class="ql-block">说起“淡远堂”还有一个典故。在14或15世祖时,家业兴盛。时下南蛮看阴宅之风盛行,凡是有“前程”或殷实家业的,都会花钱请风水先生看阴宅。阴宅就是安葬死人的墓地。人们认为阴宅风水至关重要。著名风水师,杨公风水传人,中国易经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祖源解释说,它决定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历代名人都有一本阴宅风水族谱论述,十三陵是一个象征,尤其是在古代的统治阶层,自古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关系到全家大小老幼的命运。“淡远堂”也不例外,祖上花钱请来蛮人看阴宅风水,因忠厚老实,留下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清晨,“淡远堂”堂主偕南蛮风水先生来到村前自家一块田地里。这是一片洼地,是生长小麦大豆等粮食的上等好地。“淡远堂”堂主意在把这里作为百年之后的去处。南蛮风水先生标了星盘焚香敬天拜地后说,此处数亩地皆是风水宝地,日后可发大户,人丁兴旺。“淡远堂”堂主喜不自胜,遂让南蛮风水先生埋石桩标记。南蛮先生说,日有盈仄月有圆缺,不独世上没十全十美之事,即便是阴宅风水也恐难全。“淡远堂”堂主忙问,此话怎讲?南蛮先生说,此地是能发迹人家,但是后人缺失忠厚,恐有辱祖上门风。“淡远堂”堂主一听,忙说,我们可再选个地方,村西雨落山半坡还有我家一块地,先生不妨去那儿看看。南蛮风水先生收起星盘,随“淡远堂”堂主去了村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淡远堂”确是厚道之族系,不负皇上御赐之厚望。小时候我们常去胡同的大院里玩耍,所遇老人都是老实持重,和蔼可亲。“淡远堂”十八世辈刘振华,因老实忠厚,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队部行走,专为外来人员膳食。这个活儿得被人相当信任才能担当,在物资还有些匮乏的年代,老人能做到公私分明,实属难得,其精神也实属可贵。“淡远堂”良好的祖宗遗风影响着一代代后辈。十九世辈刘福良,刻苦笃学,为人师表,自师范毕业后先后取得大专学历,直至本科学历。1980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本县南良、高崖中学任教,教授过中学语文、物理等课程,辅导过多名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并获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奖励,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潍坊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92年担任镇中学教导主任,后升任中学副校长、校长。 为人低调,工作勤勉,督学有方,所管理学校多次获得县以上教育系统先进。</p><p class="ql-block">“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能看到“淡远堂”大门上这副熟悉的对联。这对联既是“淡远堂”的祖训,又是“淡远堂”的家风。历经几百年的岁月长河,一辈辈“淡远堂”的子孙们,秉承着祖宗遗训,把“忠厚”二字发扬光大,演绎得淋漓尽致,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但其根本不变,淳厚朴实,诚信予人。人忠诚,天怜见;人厚道,天不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