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情绪”的关系

非非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过程缠绵,惊心动魄(仅代表咨询者个人观点),但结局酣畅淋漓的咨询过程。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我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访者看到第一张牌,觉得“我”是站在车下月台上的人,情绪是车上的人,来访者说:“ ‘我’想让情绪跟‘我’走,但和情绪都认为我们是受害者”。情绪对“我”是一种冷漠、爱答不理的态度,因为在图中,当“我”伸出手,跟它打招呼的时候,情绪并没有看向“我”,而是跟前面的未知之类的事物在打招呼。它左顾右盼,看都不看“我”一眼,因此,“我”跟情绪注定不能共存,一定分离,有它没我。” 说到这,来访者一度发出:“我目送着它离开,之后我将跟整个世界告别”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咨询者提问:“难道情绪真的不会回应你吗?举个例子,像我们现在坐在咨询室里,当有人突然进来,你会不自觉地回头去看一样,是不是刚好有别的人跟它打招呼,所以情绪暂时可能将注意力移开了你,但这一定意味着它不想关注到你吗?”语毕,来访者静默,随后请其回应这段疑问。来访者说:“好像存在这种可能。”咨询者请来访者用数字评价这种可能性,来访者说:“有10%的可能”。那继续请来访者回忆评估初次看到这套牌的时候,情绪关注到“我”的程度,其说“什么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抽出第二张牌,来访者认为“我”是左边举着拳头的小人,而情绪是右边正在用手从口袋中掏出东西的人,叙述语:“情绪正在掏出口袋中的东西跟我分享”。</p><p class="ql-block"> 请教来访者,情绪正从口袋中取出什么物品?其说:“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糖果,第二种是尖刀。”继续提问,“糖果代表?尖刀代表?”来访者说“糖果代表积极、欢乐的事物;尖刀代表伤害我的事物”。继续请教来访者:“结合字牌,你觉得现在情绪想跟你表达什么?”来访者答:“情绪正在拿出口袋中的东西,准备跟我分享”。静默一会,提问:“在这张牌中,‘你’感受到情绪对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来访者说:“主动求和,主动地来和我接触,但也有可能伤害我”。</p><p class="ql-block"> 和来访者讨论:“如果说情绪主动来找‘你’和谈,你握拳的手势会怎么变化?”来访者说:“会松开。”接着提问:“那情绪看到‘你’的拳头松了,它会有什么感觉?”来访者答曰:“它会高兴,放松”。</p> <p class="ql-block">  抽出第三张牌,此时来访者感觉此刻情绪正召集一帮人,等“我”正好经过的时候,“它跟别人说,它对我如何如何地好,正在吹着牛。”咨询者提问:“你认为,情绪此刻跟那些人说的是什么?”结合字牌,来访者说:“情绪跟其他的人说着它对我如何如何地好,但我明白这其实是谎言。”</p><p class="ql-block"> 跟来访者沟通:“看到这幅场景,看到情绪说谎言的行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会有什么感觉?”来访者思考道:“我觉得,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情绪会见到你无所谓的样子,它感觉怎么样?”“它会愤怒!甚至想来打我!”“为什么它愤怒!”来访者说道:“因为我对他无所谓,被人无视,有点难过。”咨询者继续问来访者:“如果当情绪跟旁人聊天过程中,‘你’跟情绪,正好四目相对的时候,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的感受?”来访者说:“突然会有一种怜悯的态度” 咨询者问:“有了这种态度,你会有行动吗?那么行动是?”来访者说道:“我会去到情绪面前,拍它的肩膀,会跟它说:‘走吧’”。“如何理解走吧?”咨询者提问到。“可能是说,我们一起走吧;另外一种是那我们就分家了吧。” 咨询师接着提问,“那你心里最期待的是?”来访者说:“前一种,虽然存在许多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请来访者通过打分制,评估从第一张牌到第三张牌,自己和情绪关系的演变。如果用0-10分来表达,0表达消极、分离,10表示积极、靠近。在第一张牌中,来访者会给予1分。但在第二、三张牌,面对着咨询者,来访者分别给出了4分和6分,整体评分从1分来到了6分。</p><p class="ql-block"> 在总结环节,来访者说,其实“我”和情绪之间是一种并存关系,就像是两个小朋友一样,虽然会有打闹,甚至是吵架,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和情绪共存,好好地和它相处下去。吵架和和平是两种常态而已。</p><p class="ql-block"> 然后咨询者提问:“其实从最开始和情绪的对立,到和情绪的共存,中间是否存在一个转化环节?” 来访者静默、思考,回答说:“会有,在第二张牌的时候,当情绪愿意主动地来找“我”表达共存的时候,“我”也愿意释放“我”的善意。” 咨询者继续提问:“情绪主动找‘你’,‘你’是否愿意尝试主动找情绪?主动找情绪之后,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 来访者说:“会吧,有这种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咨询完毕,咨询者建议来访者,是否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来巩固成果。也就是,当来访者感知自己与情绪产生冲突时,即将时间地点事由全部写下来,同时也将自己和情绪的冲突点写下来,方便自己事后分析。来访者虽然有顾虑,但在咨询者提出“没有可能性”和“10%可能性”比较问题之后,欣然答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