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朋好友来北京旅游,都会把天安门和故宫作为首选,就连我这个“地陪”也仅仅是推荐北海、景山、颐和园。大家常常忽略了天安门城楼西侧的那座中山公园。也许有人会问,全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中山公园,这处有何特别吗?</p> <p class="ql-block">其实说起北京的中山公园,还真有些“地位显赫”。一是,其地理位置,坐落长安街旁,直面天安门广场,与故宫只有一墙之隔,无疑是距离紫禁城最近的皇家园林了。</p><p class="ql-block">二是,其历史意义,它的前身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与五谷的社稷坛所在地,如今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经确定的14处遗产点中就有社稷坛。可谓在所有的中山公园里,北京的这座算是最珍贵和最具有代表性的。</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中山公园”地理位置的关系,(东边天安门,西边是8341),警察武警森严壁垒的让很多游人即使路过公园门口也选择不踏入。反而使得园内尤为宁静,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住了50多年,我除了去中山公园音乐堂看演出,游览中山公园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夏季烈日当空,疫情稍有缓解,狭窄的公园门口人流显得更加稀少。售票处的电子屏播滚动放着中山公园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p><p class="ql-block">辽代时期这里是“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为社稷坛。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自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明清两朝皇帝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向社会开放,称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停放灵柩,举行公祭,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至今。</p> <p class="ql-block">从1914年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中山公园不大但胜在精致,园内散落着中国传统的亭台楼榭,水池与树木山石等园林景观穿插其中,将公园点缀得更加古朴。</p> <p class="ql-block">保卫和平坊</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门,除了最显眼的牌坊,苍翠挺拔的古柏同样吸睛。它们有的与紫藤伴生,有的紧倚太湖石,最粗的要四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合抱。特别是其中7株,均为辽代种植,虽逾千年,古树干仍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内最值得游览的当然是社稷坛。百年来园内发生了很多故事,大多数景观经过了修整,唯一没有大变动的便是社稷坛。从南墙门穿过,门口蹲守着北京现存最老的两只汉白玉石狮子,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石 狮</p><p class="ql-block">此对石狮是1918年河北大名镇守使王怀庆和统领李阶平发现并捐献给公园的。ニ狮重8800余斤,为蹲坐式,直背挺胸,姿态雄伟。1956年经考古专家鉴定“为宋代遗物,距今已有千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为保护石狮,公园职エ将其埋藏,直至1971年オ得以重新与游客见面。</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建造于故宫午门西墙外侧,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社为“土神”,稷为“谷神”。</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每年春秋仲月戊日,皇帝都要亲自到社稷坛祭祀,祭祀前要由顺天府负责更换新土,新土由全国各地进贡交来。五色土的厚度也随着朝代的变更,由2寸4分改为1寸。站在坛前,如今仍有五色土依次散开,令人惊奇,也服古人丰富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社稷坛建在汉白玉台上,呈正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陈有五色土,五种颜色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象征着辽阔大地和疆土。</p> <p class="ql-block">祭坛为正方形,上面铺设的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明清两朝皇帝每年二月、八月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原名“社稷坛拜殿”,是明清两朝帝祭祀时休息或遇风雨时在此行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将此殿作为灵堂,停灵吊唁和公祭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我国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28年将此殿正式更名为“中山堂”。</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后中山堂由北京市政协管理,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精美壮观的明代木结构大殿,建筑内部不做天花吊顶,所有梁架全部外露,“金砖”墁地,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格言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15年,为西式圆形八柱亭,亭高8米,直径6.6米。此亭初建于公园南门内40米喷水池处,因为建“保卫和平石牌坊”,1918年将此亭移至公园北坛买门北侧。亭内8根石柱上曾刻有古代名人格言,故称“格言亭”。</p> <p class="ql-block">全国政协北京常务委员会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兰亭八柱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17年,建在公园外坛西南,1970年被拆,1971年重建。亭内有石碑一块、石柱八根,石碑及石柱为圆明园遗物;石碑正面刻有晋永和九年,后面刻有清乾隆帝御制诗;八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唐代书法家的“兰亭序”。</p> <p class="ql-block">习礼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黄琉璃瓦朱棂石阶的六方亭,原来习礼亭建在正阳门內兵部街鸿胪寺衙门内,是明清两朝来京的文武官吏、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贡使等初次朝见帝礼仪演习之地,因此称为“习礼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焚烧了鸿胪寺衙门,习礼亭幸免,1915年移至中央公园,既现在的“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铜像</p><p class="ql-block">伟大的革命先行者</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题</p> <p class="ql-block">唐花坞</p><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也有它的高光时刻,那就是花季,人们蜂拥而至。玉兰、郁金香、牡丹、菊花和秋天的银杏时节,那真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我从没有胆量在那时间去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音乐堂</p> <p class="ql-block">果实累累的银杏</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来今雨轩茶社</p><p class="ql-block">要说逛中山公园,那肯定不能少了坐落在公园里的——来今雨轩茶社。这里可以享受喝着茶,聊着天,看着书,吃着中式点心,品尝着鲁迅先生喜欢的冬菜包子,保留了传统宫廷下午茶的特色又不失原有的感觉,约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这里是件美好又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鲁迅与冬菜包子</p><p class="ql-block">《鲁迅日记》中有记载,鲁迅曾82次来到中山公园,60次亲临来今雨轩翻译写作、品茗就餐、赏花会友。其中,1926年7月6日﹣8月13日连续39天,鲁迅在来今雨轩完成了《小约翰》的翻译工作。</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在1979年撰文《来今雨轩》,曾详细描述了鲁迅先生请他来今雨轩吃包子、喝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店内环境每个角落布置设计的都很古香古色,分为上下二层,楼上是一个小展厅,可以坐下来休息等位。楼下大厅座位大概有10桌,平时人不太多,据说周末和节假日排队等位是常事儿。不管是特意来这里,还是逛公园逛到这里小坐休息都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冬菜包子:来这里不能错过这款包子,那是是鲁迅先生的最爱。包子的造型比较奇特,表面还有可可爱爱的26个褶子作为点缀,里面的馅料很足,味道是那种咸甜的口感,实际上来这里吃得是一种情怀😘。</p> <p class="ql-block">茉莉甘露:按壶计算,会单独给配一壶热水,方便自己续水,清新的茉莉味道入口满口留香。</p> <p class="ql-block">桃酥:核桃酥个头不大,一口一个真酥脆,酥到掉渣那种,有吃起来就停不下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豌豆黄:特色中式小点不能少了它,口感细腻,入口软软绵绵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小菜:四小碗的小菜做的确实精致,五颜六色的搭配着实眼前一亮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走过路过中山公园,可以在此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鲁迅当年连续39天去来今雨轩喝茶吃包子,搁现在让我连续去几天就是不喝茶光吃包子也得吃破产😛。</p> <p class="ql-block">远方,一个自带诗意的词。</p><p class="ql-block">在烦闷的生活里,仿佛想到远方,就能治愈所有的不愉快。</p><p class="ql-block">最近两年,我们的远方,变得越来越不远,甚至觉得“出小区”都变成了“去远方”,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其实,远方,真的并不远。</p>